《情史》,又名《情史類略》、《情天寶鑒》等,為明代文學家馮夢龍從各類文獻中輯錄的有關愛情故事的短篇小說集,計二十四類,八百八十余篇,既有“情貞”“情緣”“情私”“情俠”“情豪”等類對現實世界男女悲歡離合、情癡愛癖的生動描繪,也有“情鬼”“情妖”“情外”“情通”“情跡”等類將男女之情擴充至世間萬物的不情之情的精彩描摹,是了解古代“情”文化的集成文獻。另外,從馮夢龍的編排及評點中,我們也能感受到他禮贊至情、批判虛偽、張揚人性的進步觀念。
本書是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這本書主要收錄魏晉南北朝各類人物,包括帝王、將相、隱士等,并對這些人物的形貌、語言、才學等各方面進行了傳神的描寫。在這些歷史小故事中,讀者不僅能夠領略更真實、更多元的文化景觀,也能從中獲得比正統史書更鮮活的文化領悟與心性滋養。
本書使用底本為日本國立公文館藏弘毅館刊本。《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出身靖亂錄》又稱《王陽明先生出身靖亂錄》,是馮夢龍《三教偶拈》的一種。岡田武彥在撰寫《王陽明大傳》曾大量征引該書。本書對研究陽明學及陽明學在日本的傳播史、接受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嬌紅記》,元初文人宋遠撰,林瑩點校。我國中篇文言小說之濫觴,敘述了申純、王嬌娘纏綿悱惻的愛情悲劇,與《西廂記》合為“元代戲曲小說史上的雙璧”。本書上承唐宋傳奇,下啟明代中篇文言傳奇,并對《紅樓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元、明、清三朝據此改編的雜劇、傳奇、京劇等數十種,其中最著者乃與湯顯祖《牡丹亭》媲美的孟稱舜《節義鴛鴦冢嬌紅記》。如此重要的文言小說,但罕見點校整理本。1935年,鄭振鐸主編《世界文庫》,嘗收入此書。后程毅中先生曾轉錄鄭振鐸校本,加以覆核。鑒于《嬌紅記》重要的文本價值、文學
本書以武王伐紂為基礎,進行藝術虛構,演繹周武王率領八百諸侯興兵伐紂,引來眾多神怪參戰,他們分為二派,輔周者為闡教,助紂者為截教,二教各逞神通,演陣斗法,終以截教失敗、紂王授首而告終,最后武王擁有天下,分封列國,姜子牙也奉元始天尊之命分封參戰諸神。全書充滿神奇的想象力,故事情節曲折,富有歷史厚度和英雄氣概,問世以來,受到一代又一代年輕讀者的喜愛。本書為滿足年輕讀者的閱讀需求,考據原典,對重難點字詞注釋、注音,為讀者呈現中國神魔小說的魅力。
本書是魯迅花費十余年心血而輯成的傳奇集。魯迅將其分為8卷,前5卷收唐傳奇32篇,后3卷收宋傳奇13篇。據《文苑英華》《太平廣記》《青瑣高議》等著作,選錄單篇傳奇,編成此集。書末附有《稗邊小綴》1卷,對各篇的作者、版本和故事內容作了考證說明。
根據中共中央“全民閱讀,傳承文化傳統”的號召,我們策劃推出“部編語文教材配套閱讀”叢書,邀請著名學府的優秀語文教師幫助學生和家長解決面對名著無從下手的閱讀困難,引導家長和孩子根據書的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討論,旨在借助“親子共讀”的方式來實現青少年讀者對名著的深入理解,同時,促進家長重新將閱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實現全民族終身讀書、終身學習的理想目標。《世說新語》是本套書其中之一,由北京八中劉慧敏老師指導閱讀。
本書內容包括:赤松子、寧封子、赤將子輿、偓佺、彭祖、葛由、王子喬、崔文子、尹喜、冠先、琴高、祝雞翁、陵陽子明、河伯、魯少千、淮南操、鉤弋夫人、陰生、鄉卒常生、丁令威、葉令王喬、薊子訓、白玉棋局等。
本書是清朝文言短篇志怪小說,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慶三年(1798)年間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紀昀以筆記形式編寫而成。該書在時間上,主要搜輯當時代前后的各種狐鬼神仙、因果報應、勸善懲惡流傳鄉野的怪談,或是親身所聽聞的奇情軼事;在空間地域上,范圍遍及全國,遠至烏魯木齊、伊寧,南至滇黔等地。該書通過種種描寫,折射出封建社會末世的腐朽和黑暗。
本書從《聊齋志異》原著中挑選的八十余篇小說,以文學古籍刊行社手稿影印本為底本,參照康熙抄本、鑄雪齋抄本、異史本、青柯亭本修訂,以精粹的語言幫助廣大讀者認識名著《聊齋志異》。此外,結合書中內容,附上了多幅原創插畫,讓讀者直觀感受“聊齋故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