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錢乘旦教授開設的頗受北大學生歡迎的“大國崛起”課程為藍本,講述15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蘇聯、美國等九個世界大國崛起的歷史。本書講大國崛起不僅講基本故事,講一些有趣的情況,更著力于將大國問題、大國興衰的問題講清楚,尋找普遍規律和共性。跟隨錢教授的講述,讀者能夠明白:所謂“世界大國”是什么?這個現象何以出現?在每一個歷史階段上,“世界大國”的特征是什么?為什么一些國家崛起、另一些國家衰落,大國興衰的機制是什么?
在這個時代,網絡的隱喻日漸重要。我們生活的信息時代(information age)已被稱為網絡社會(network society)。在我們生活的空間中,網絡處處可見。這些網絡干差萬別,從菌絲連接真菌的生物性網絡,到鐵路網絡,再到現代人類賴以交流卻不可見的電磁二進制網絡。在當代社會,網絡的意義已經突破了學術界的邊界。它成了一個動詞,去社交(to network)成為當代職業和私人人際交往的核心觀念。而以其為基本理念的各種社交媒體(social media),在近30年內,極大地改變著大眾
無論被稱為全球史、世界史、關聯史還是歷史-世界,在今天,這一學科無疑激發了讀者、媒體和大學教授的興趣,這有助于豐富我們對過去的描述。但是,何為全球史?它又能帶給我們什么?亞歷桑德羅?斯坦齊亞尼的精彩著作為讀者理解這種多元化歷史的發展和抱負提供了所有的關鍵要素。錯綜復雜的關系,出人意料的分支,混合與交融:擺脫了歐洲中心主義的桎梏后,全球史擴展了地域的視野,跨越了國家的藩籬,在多樣化的政治經濟實體中,從關聯與關系的角度來思考世界。全球史的目標是人、財產、思想、知識、信條的遷移,但同時也是氣
《大國浮沉500年:經濟和地理背后的世界史》是超人氣歷史作家溫伯陵,繼《一讀就上癮的中國史》《一看就懂的史記》后的全新力作,作者仍然延續其擅長的通俗易懂寫法,作者這次放眼世界,用獨特的角度解構世界大局,幫你厘清當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后千絲萬縷的脈絡,徹底看懂當今世界大局的形成、演變和未來趨勢。 作者打破中國文人寫作時的含蓄、伏筆、留白的文風,利用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嚴密的史料分析,使用通俗的比喻、直白的語言描述,直擊歷史事件的核心本質,把很多普通人記憶中散落的歷史、地理、經濟知識碎片串聯、
本書作者伊恩·莫里斯立足長達五萬年的東西方人類發展史,指出西方的主宰地位既非自古以來便注定,也非短期的偶然事件。這兩種觀點都無法解釋為何在落后的情況下,近現代的西方反而迎頭追趕甚至超越了東方。莫里斯認為,地理因素才是其中關鍵。是地理因素使東西方社會走出了截然不同的發展軌跡,而社會發展也反過來改變了地理的意義。這種雙向的作用力締造了從古至今的世界格局,令東西方此盛彼衰的歷史形態日趨成型。作者將各個學科的卓越發現聯系起來,并結合其原創的“社會發展指數”,以分數的形式直觀呈現了不同時空的東西
幾百年來,世界都由西方所主宰,人們也一直就西方為什么能夠擁有如此巨大的權力而爭論不休。如果說是文明決定了這一切,文明又該如何定義,如何衡量?更重要的是,文明將如何決定21世紀世界的走向?這本書正是為回答這些問題而作。
《文明的經緯》是一部揭示紡織與人類文明關系的杰作,向我們展示了一件件普通布匹背后的非凡故事。豐富的圖文資料使得每一頁都生動有趣,作者弗吉尼亞·波斯特雷爾帶領我們穿梭于絲線之間,探索紡織如何編織了人類的歷史。紡織品,一個驅動技術進步、商業繁榮、政治動態和文化交融的核心載體,顯露其對文明的深遠影響。從古埃及的羊毛到中國的絲綢,波斯特雷爾精妙地述說了布匹貿易如何塑造古代社會、紡織業如何推動社會革新。她通過考古、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研究成果以及親身實踐和深入訪談,為讀者帶來對紡織歷史的全新認識。這
《微觀世界史·帝王篇》為一部簡約世界歷史普及讀本,由日本本村凌二、造事務所編寫,姜秀秀翻譯。本書通過介紹歷史上在世界范圍內具有廣泛影響力的30位國王,包括漢謨拉比、拉美西斯二世、大流士一世、亞歷山大大帝、秦始皇、奧古斯都、圖拉真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查士丁尼大帝、唐太宗、查理大帝、哈倫?拉希德、阿爾弗雷德大帝、奧托大帝、亨利二世、腓特烈二世、忽必烈、永樂大帝、蘇萊曼一世、腓力二世、伊麗莎白一世、阿克巴大帝、路易十四、康熙大帝、彼得大帝、瑪利亞?特雷西亞、拿破侖一世、威廉一世、維多利亞女王
張騫通西域、玄奘西行、鄭和下西洋、林則徐“開眼看世界”……對于中國人來說,“西方”是一個歷史概念。隨著交通的逐漸發達,隨著人們對世界的認知的不斷擴大,中國人所說之“西方”也是不斷延伸、不斷變化的。 本書所討論的,是歷史上中國人對外部世界尤其是西方的想象、探索和認知的過程,是中國人對外部世界的了解過程。這也就是中國人的世界眼光,中國人的世界觀。
本書是一部討論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自然文學與科學寫作的著作,討論主題圍繞該時期的自然文學、經典童話與博物學運動而展開,作者為法國圖盧茲大學英語系教授勞倫斯·塔拉拉赫-維爾瑪斯。 妖精如縮小版的人類,它們的無力蘊含著維多利亞人對自身的憐憫。而自憐是認清事實后的情緒釋放,只有這樣才能慢慢接受環境在不斷改變這個殘酷的現實。維多利亞時代的妖精褪下了浪漫主義的浮華外衣,給自然的新內涵當起了代言人,借此擺脫了原本日漸式微的境地,重新煥發出生機。它們幫助科學家拓展現實的極限,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