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中,我們將穿越文化史上的璀璨時刻,見證人類在拓展生存空間和發現自我時的巨大成就:從古埃及王后的失落之城,到玄奘穿越西域的求索之路;從龐貝古城出土的神秘南亞女神像,到留在月球上的時間膠囊……每一個故事都凝聚著文化創新、沖突、遺忘與重生中的智慧結晶,涵括古今,扣人心弦。
四千年來,地中海一直是西方文明的中心。從地理上看,它是整個世界的縮影,是一個內陸海,其海岸具有各種地形和氣候。從歷史上看,它是歐洲、亞洲和非洲文化的交匯處,是不同帝國的戰場。地中海史學者大衛·阿布拉菲亞邀請了一批來自多個國家的一流專家為讀者講述了一個迷人而復雜的故事:以地理環境和史前貿易為開頭,從腓尼基人、希臘人、伊特魯里亞人爭霸到羅馬帝國建立,從奧斯曼取代拜占庭到近代英國與法國在這一區域的確立霸權。本書不僅僅包含詳盡的歷史敘述,結合了從語言學到水下考古學的最新研究,更為讀者呈現了豐富、美觀的插
利奧波德·馮·蘭克是19世紀德國著名歷史學家,他提倡的客觀史學和首創的學術研討班制度,對現代歷史學科的建立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書是蘭克史學文選第二輯,導言由德國史學理論家約恩·呂森和斯特凡·約爾丹撰寫,介紹了蘭克的生平,并評述蘭克的重要著作和史學思想,為讀者大眾了解蘭克和蘭克史學提供了幫助。正文收錄體裁多樣、主旨豐富的十八篇文章。蘭克的詩作和他給弟弟的信向讀者展現了結合蘭克出身背景和時代印記的“歷史神學”,《羅曼與日耳曼族群史》的前言體現蘭克對客觀性、個體性的認知和歐洲中心主義思想
《全球史評論》是首都師范大學全球史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類連續出版物,專門為全球史研究提供交流平臺的學術性論文集。我國著名世界史專家齊世榮教授和美國世界史學會前主席、《世界歷史雜志》(Journal of World History)主編、夏威夷大學歷史系教授、國際著名全球史專家杰里·本特利(Jerry H.Bentley)教授擔任學術顧問,總主編劉新成。為促進國內的全球史研究與教學,并形成品牌效應,全球史研究中心于2008年開始著手編輯出版《全球史評論》,收錄國內外學者有關全球史方面的學
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史的興起成為歷史學科中最引人注目的發展之一,給我們所熟知的19世紀以來的歷史書寫的慣常邏輯帶來了挑戰。本書以來自世界各大洲的一流學者的全球對話為基礎,介紹全球史的發展歷程、方法、主題及爭論。討論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重點關注全球史在東亞、西歐、非洲、拉丁美洲及美國的實踐,指出全球史轉向并非一種全球均質的變化;第二部分關注全球史書寫中的重要主題,介紹全球史方法給傳統勞工史、經濟史、移民史和思想史諸領域帶來的轉型;第三部分考察發展中的全球史面臨的具體問題和挑戰。作為一項重
在5000多年的人類文明史中,為何有的文明早已隕落銷匿,而有的文明則薪火相傳、綿延至今?不同文明間的交流與互動,對今日世界形成了哪些影響?東方文明以保守內斂著稱,而西方文明則浪漫奔放,為何兩者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在這本別開生面的文化演講集中,西學大家趙林教授從5000多年前世界文明的起點講起,以宏觀而長程的視角為我們梳理世界文明的興衰脈絡,透視東西方文化的精神特質與歷史底蘊。我們將在書中看到:游牧世界與農耕世界長達3000年的激烈碰撞,如何成為古代文明
從地中海-亞細亞到伊朗高原的廣袤地域,是世界最古老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本書將帶領讀者探索的歷史,從早期的灌溉農耕文明到城市國家的建立,從赫梯古王國的軍事領袖到埃及尼羅河流域的文明締造者,從腓尼基人的航海探險到伊朗人的遷徙,從古巴比倫之囚到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 民族和國家的興衰,領土爭奪與政治斗爭,多元宗教和文化的交匯與碰撞,共同在這片橫跨地中海-亞細亞到伊朗高原的廣袤地域中,勾勒出一幅紛繁、豐饒而深刻的歷史畫卷。書中還引入大量考古資料,力圖為讀者呈現古代這一廣袤地域的真實面貌。<
本書以錢乘旦教授開設的頗受北大學生歡迎的“大國崛起”課程為藍本,講述15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蘇聯、美國等九個世界大國崛起的歷史。本書講大國崛起不僅講基本故事,講一些有趣的情況,更著力于將大國問題、大國興衰的問題講清楚,尋找普遍規律和共性。跟隨錢教授的講述,讀者能夠明白:所謂“世界大國”是什么?這個現象何以出現?在每一個歷史階段上,“世界大國”的特征是什么?為什么一些國家崛起、另一些國家衰落,大國興衰的機制是什么?
在這個時代,網絡的隱喻日漸重要。我們生活的信息時代(information age)已被稱為網絡社會(network society)。在我們生活的空間中,網絡處處可見。這些網絡干差萬別,從菌絲連接真菌的生物性網絡,到鐵路網絡,再到現代人類賴以交流卻不可見的電磁二進制網絡。在當代社會,網絡的意義已經突破了學術界的邊界。它成了一個動詞,去社交(to network)成為當代職業和私人人際交往的核心觀念。而以其為基本理念的各種社交媒體(social media),在近30年內,極大地改變著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