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雅礱江下游梯級水庫群為例,開展中長期徑流預報、梯級水庫群多目標優化調度、徑流預報不確定性下的調度風險分析及多屬性決策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包括:(1)提出了基于“量-型”耦合相似的多維混沌預測方法,將多源數據相似性度量融入多維混沌相空間重構,提升了中長期徑流預測精度。(2)建立了基于多策略融合的多目標蝴蝶優化算法,通過改進種群初始化、算法參數、進化方程和變異策略,提高了水庫群多目標優化調度模型的求解效率。(3)構建了預報不確定性下的水庫群多屬性決策方法,充分利用風險均值和區間數信息
本書從江西紅壤丘陵區降雨、入滲、土壤水等方面,系統開展果園、坡耕地、林地三種主要土地類型的降雨徑流分配規律的研究,提出基于降雨徑流特征期、水土流失關鍵期、作物需水主要矛盾期的雨水徑流調控理論。研發就地截流促滲、匯流蓄存、集蓄灌溉等單項關鍵調控技術,集成坡耕地、果園和林地雨水徑流資源水土保持調控技術體系。以小流域為單元,構建山頂戴帽、山腰果園、山腳耕地和山下溝道的江西紅壤丘陵區雨水徑流水土保持調控技術模式。
本書融合了“水文學”與“供水水文地質”兩門課程內容,全面介紹了水文與水文地質學的發展、流域徑流形成過程、水文測驗、水文統計、設計年徑流分析、降水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計算、地下水的儲存與特征、地下水的運動、不同地貌地區地下水的分布規律等方面的知識及分析計算原理。
雷達測雨技術在氣象災害預警預報方面有著悠久的研究應用歷史,雷達技術必將引領水文學的下一次技術革新,多頻率航空、星載及地面雷達對水圈多要素的全方位持續觀測將深刻影響水文學理論、原理及模型技術革新。本書從雷達在水文學中的運用入手,重點介紹了天氣雷達降水估測技術,并詳細闡述了其在山洪災害高精度監測與預報方面的應用。本書首章主要論述雷達基本原理,由于基于原始雷達信號實現準確降水估測需要經過復雜的處理過程,故本書采用了第二至五章的篇幅詳細介紹雷達定量降水估測技術,并通過最后三章介紹了雷達技術在水循環要素觀
干旱是濕地生態系統最主要的脅迫因子之一,近年來鄱陽湖區干旱頻發,且不斷加劇,打破了濕地生態系統與周期性水文變化之間的動態平衡,已嚴重威脅濕地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影響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發揮。本書分析了鄱陽湖極端枯水的基本特征、成因機制及江-湖-河系統聯合干旱概率特征,基于遙感時空融合方法研究了鄱陽湖濕地景觀類型空間格局及轉移變化過程,揭示了鄱陽湖典型濕地植物群落穩定性、多樣性及生物量分布格局對水情的響應關系,通過CASA模型模擬分析了鄱陽湖濕地植被NPP時空變化特征及其驅動因素,并
本書圍繞全球環境變化下中小流域設計暴雨洪水計算面臨的問題,基于室內和野外人工控制實驗探討了暴雨洪水產匯流過程機制及產匯流模擬中下墊面參數化方法,檢驗了典型中小流域設計暴雨洪水同頻率假定;識別了暴雨洪水形成過程中影響同頻率假定的關鍵環境要素,探討了環境變化下中小流域暴雨洪水產匯流過程與同頻率假定作用機制;闡述了中小流域暴雨洪水參數的外延和移用規律,以及暴雨洪水參數與雨強、流域地形、地貌及土地利用覆被等地理要素的關系。
"本書是水文學與水資源實習教材。主要內容包括:水循環主要環節(蒸發、降水和徑流等)的測量原理和實際操作方法;潮汐觀測的主要方法;河流懸浮泥沙的采集、測驗方法;地表水水樣采集、水質監測指標和室內實驗方法;區域水文、水資源調查方案的設計和實施方法;基于ArcGIS的流域水文過程模擬應用;洪澇數值模型在河流和城市區域的應用;水文水資源遙感原理和部分水文、水環境指標的遙感提取和反演等應用。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地學相關專業本科生教材,也可供水利、環境等專業參考。"
本書圍繞全球變化下水循環演變,研究全國和典型氣候區大氣CO2濃度和氣溫升高以及下墊面覆被、水庫、灌溉等變化下,大氣環流、降水、蒸散發和徑流的演變規律。建立水文序列以及降水-徑流關系非一致性變化辨識的統計分析方法,構建氣候和下墊面變化對徑流變化、地表-地下水轉化影響辨識的水文模型方法,分析變化環境下水文模擬的不確定性。探討流域/區域氣候-景觀-水文特征之間協同演化關系,量化CO2濃度升高對植被動態及水文過程的影響程度。
本教材的選題是在充分考查高等院校土木工程、水文水環境相關學科全球化發展的基礎上提出的,可成為滿足水文水環境專業雙語教學和國際交流的需求的優秀教材。 內容上,本書以水循環為綱,闡明了水循環各要素和各種水體水文現象的物理機制、時空分布及其相互關系;力圖揭示水在自然界的基本運動規律,并反映水文科學的新觀點和新成就,體系新穎,內容豐富。結構上,本書主體為英文(約占80%),難點部分有漢語標注(約占20%),以照顧到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 在英語語言的準確性上,本書主編李珊珊博士就讀于美國路易斯維爾大
《水文與水資源學》(第4版)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它是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規劃教材基礎上修訂而成。教材總結了水文與水資源學的基本理論,包括水分循環及其要素、水文計算、水資源計算與評價等,系統闡明了當前國內外水資源概況,對水資源保護管理技術與開發利用方法作了介紹,并分析了全球變化與人類活動的水文水資源的響應。本教材不僅可作為高等院校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等專業教材或相近專業的教學參考書,還可供有關教育、科研和生產、管理部門的科技人員學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