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哪里來?從發育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這個古老的哲學問題有一個簡單的答案:一個細胞。事實上,不止人類,地球上所有動物的生命都始于一個細胞。但是,一個能動、能呼吸、能消化、有感覺的完整的動物個體,究竟是如何從區區一個細胞發育而來的?造就復雜生命所需的全部信息怎么能被塞進一個簡單的細胞中呢?這個細胞是怎么知道自己應該變成什么、應該怎么做,并最終變成數萬億個細胞的?本書將帶領我們踏上一段奇妙的旅程,通過探索細胞、基因和胚胎學的科學發展史,回答生命如何從最初的單細胞合子演變成復雜的生物體
本書深度還原了20世紀50年代劍橋大學的科研生態,作者不僅生動講述了沃森和克里克在劍橋多姿多彩的生活,包括他們的好勝心、特立獨行和年少輕狂,細致考察了威爾金斯、鮑林等知名科學家的個性和成就,而且以最公允的筆觸書寫了羅莎琳德·弗蘭克林的生平事跡。本書生動而全面地敘述了DNA雙螺旋結構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發現,并賦予了這場戲劇中的女性代表以應有的地位。
《生命是什么》是20世紀科學經典之一。作為杰出物理學家的薛定諤,試圖從量子力學角度來理解未知的生命現象,他提出的多個觀點為分子生物學的誕生提供了思想基礎。 閱讀《生命是什么》,有助于讀者深入理解現代分子生物學的思想來源,親身感受哲人科學家的風采——文筆輕松明快,卻又時時處處發人深省。書后附薛定諤于晚年完成的《我的世界觀》,是他一生的哲思精粹,體現了他的科學思想與哲學思想的統一。譯者的生花妙筆讓本書對于生命主題的探索極具可讀性。 《生命是什么》是20世紀的科學經典之一,是理論物理學家撰寫的生物學
關于生命科學的歷史以及相關哲學討論較少關注其中的決定論與非決定論爭論問題,尤其是近代以來以物理學為代表的自然科學堅定持有決定論的世界觀,即便進入量子科學時代,這一態度因量子不確定性受到沖擊,科學家們也僅僅是在本體論上懸置了非決定論的哲學觀點,而不去觸碰,至少是不去貿然損毀決定論的世界觀。但對于生命科學來說,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當代,決定論和非決定論爭論一直是難纏的問題,并以此為熱點引領了從古代延續至今的生命科學探索。本書圍繞這一問題,前半部分探討了歐洲自然哲學史中圍繞生命問題及其解釋的非決定論爭論
生命是什么?1943年,諾貝爾獎獲得者、量子力學的重要奠基人薛定諤提出了這個問題,并指出需要一種全新的物理學來給出答案。這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問題之一,至今各領域科學家仍在不斷嘗試解答。理論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天體生物學家保羅·戴維斯受到薛定諤提出的偉大問題啟發,結合香農的信息論、達爾文的演化論和近年來多學科的前沿研究發現,重新深入探尋生命的內在邏輯。與薛定諤一樣,他認為生物體清楚表明了更深層次的新物理學原理的存在,并指出這種新物理能讓物質與信息、整
全書以蜘蛛網、翅膀、眼睛、貝類螺類、胚胎等為例,將自然界存在的形態與計算機程序模擬結果進行對比,探討生物演化的方向;又以蜜蜂授粉、無花果與黃蜂共生為例,探討生物演化的相互作用。
你撿過橡子嗎?橡子究竟是什么樹的果實?松鼠真的喜歡吃橡子嗎?日本著名博物學家盛口滿將帶你邊撿,邊吃,邊思考,告訴你關于橡子的一切:象鼻蟲如何在橡子堅硬的外殼打洞?橡子可以做豆腐和咖啡?樹木為何有時結橡子,有時不結?什么昆蟲會在枝葉間編織搖籃?橡子“郵遞員”為什么有時是動物,有時是河流?小小的一顆橡子,包裹著遠古流傳下來的奧秘,悄聲見證時代變遷。本書將藝術性與知識性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讓讀者了解到背后的知識與趣聞。
本書根據作者講授6年的同名通識課講義編寫而成。 全書以“什么是‘活’”這一問題作為起點,循序漸進地對生命系統的演化過程及其產物進行推理,構建起對“生命”的本質及其規律的合理的概念框架。全書內容包括:理解生命現象的11個時間節點;2. 探索的歷程:人類生命觀是如何構建的;什么叫“活”;什么叫“演化”;前細胞生命系統;細胞化生命系統;超細胞生命系統等。 在有關生物知識的取舍和表述上以適合高中畢業生應有的知識和理解能力為原則,適合普通讀者閱讀。
本書總結了2022年我國生命科學研究、生物技術和生物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重點介紹了我國在生命組學與細胞圖譜、腦科學與神經科學、合成生物學、表觀遺傳學、結構生物學、免疫學、干細胞、新興前沿與交叉技術等領域的研究進展,以及在醫藥生物技術、工業生物技術、農業生物技術、環境生物技術和生物安全方面取得的年度進展、重大成果,分析了我國生物產業的市場表現和發展態勢。本書分為總論、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生物產業、投融資、文獻專利6個章節,以翔實的數據、豐富的圖表和充實的內容,全面展示了當前我國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和
本書內容包括生物的化學組成與營養、細胞與克隆、遺傳與遺傳病、生物類群與人類、生態與環境等。全書以生命與健康為主線,以人為中心,每章內容分為三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