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基于《黃帝內經》中五運六氣的內容,詳細介紹了五運六氣與人體之間的關系,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未病先防”。全書共6章,作者先帶領讀者從天體物理學角度認識五運六氣,介紹五運六氣的源流和基本概念,解釋運氣理論的基礎知識及推算;然后講解五運六氣對人的影響,以及運用五運六氣理論進行疾病防治的理論基礎。此外,作者還論述了運氣學說中的流年大運,并基于個人運氣稟賦提出健康管理的建議。
本書運用國學四象圓思維,通俗易懂和直觀形象地解讀了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和當代中醫學教材《中醫基礎理論》的相關內容。 本書繼承北宋黃庭堅家族學問,厚基于中國醫學典籍,植根于中國本土文化,著眼于現代國際視角,以《黃帝內經》和1984年以來多個版本的《中醫基礎理論》為素材,創新性運用國學四象圓思維對它們進行了創造性解讀,重點探討了國學四象圓思維在中醫基礎理論中的運用,對理解中醫基礎理論有極大的啟迪和借鑒作用。本書還創造性地運用基于國學四象圓思維的黃氏TOPK解讀中醫體質分型,論證
《漫畫中醫入門系列:中醫基礎理論入門六講》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醫師楊文佳執筆,用大量的漫畫將抽象的中醫理論具象化,直觀展示了陰陽、五行、氣血津液神、臟腑、經絡理論,使繁雜的理論理解起來更容易;體質理論+體質自測量表,讓防治疾病更高效、精準;從基礎到臨床,從中醫角度看疾病發生、治療的原理,讓您從眾多的中藥中選擇合適的。零基礎中醫入門,從漫畫入手,讓讀者讀得懂、學得會!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 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 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該書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 其基本素材來源于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大量的臨床實踐以及簡單的解剖學知識 ; 并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 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 被稱為醫之始祖。本書并非全本, 而是偏重中醫基本理論部分的《素問》篇的節選本, 并給原文配上了白話文翻譯。
《金匱要略》是我國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的雜病部分, 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論述雜病診治的專書, 原名《金匱要略方論》。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序中說“余宗族素多, 向余二百。建安紀年以來, 猶未十稔, 其死亡者, 三分有二, 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淪喪, 傷橫夭之莫救, 乃勤求古訓, 博采眾方, 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 并平脈辨證, 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金匱要略》即為《傷寒雜病論》之雜病部分的節略本。“金匱”是存放古
《傷寒來蘇集》為清代醫家柯琴所著,包括《傷寒論注》四卷、《傷寒論翼》二卷、《傷寒附翼》二卷。《傷寒論注》是柯氏將《傷寒論》原文依據六經的方證,分立篇目,重加編次而成。《傷寒論翼》為傷寒專題論著,主張《傷寒論》之六經辨證方法是為百病立法,而非單指傷寒。《傷寒附翼》是論方專書,主要剖析《傷寒論》諸方。本書參考多種善本及諸家注本,按照“傷寒論原文”“傷寒來蘇集”(分為“傷寒論注”“傷寒論翼”“傷寒附翼”三部分)“白話解”的編排模式,對《傷寒來蘇集》原文進行了逐句白話解釋,這對中醫專業學生、中
《難經》是中醫理論體系形成的標志性經典著作之一,全書以問答釋難的形式討論了81個問題,以闡明《內經》及先秦醫籍的要言大義為主旨,所述內容以基礎理論為主,包括了脈學、經絡、藏象、疾病、腧穴、針法等六部分。對于許多問題的闡述,發《內經》之未發,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臨床意義。然而由于成書時代久遠,文辭古奧艱澀,給該書的研習與應用增加了諸多困難。本書緊扣81篇原文的宏旨大義,分清內容的輕重主次,運用簡潔明快的語言,逐篇進行了扼要的注釋和語譯,對每段原文的含義予以導引解讀,暢明其要言大意。
本書對《傷寒論》原文進行了系統的解讀,內容包括原文、注釋、提要、簡釋、按語、方歌等。其中必要的校勘加于原文括號內;原文中具有特定含義的字詞、術語等內容,在注釋中做了相應的解釋及注音;提要提煉了原文內容之要點;簡釋集古今注家注釋之精華,對原文加以注解;按語進一步闡釋了對原文和簡釋的思考;方歌涵蓋了本書的重點方劑。
《金匱翼》為清代名醫尤怡所撰,是補充其《金匱要略心典》之不足而作,故稱為《金匱翼》。全書8卷,列證48種,每證先述統論,次列證候治法,以法類方,薈萃各家之說,又參以個人臨證見解,內容較為全面,對中醫內科臨床醫生臨證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金匱要略》原書內容被分為7類,每類之前述其概略,每節經文之后,詳加注解闡述。本次整理選擇精善本,精勘細校,并對文中疑難字句進行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