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社科基金專項“深化營商環境建設研究”(18VSJ069)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現代信息技術驅動的我國營商環境優化研究》(20&ZD071)的資助下,以徐現祥老師領頭的中國營商環境調查課題組于2018年至2023年連續開展了六輪全國實地調研,持續追蹤記錄我國“放管服”改革的新進展和新問題。從2018年開始
本書所載案例為中國投資咨詢公司近年來在基建投融資、戰略與管理及產業與投資領域的實踐案例。特別是在基建投融資領域,中國投資咨詢公司充分立足國內實踐,借鑒國際成功經驗,解決項目中的投融資難題,對完成國家重大經濟改革任務、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升國家治理能力、構建現代財政制度具有重要意義。相關案例的介紹具體而生動,不僅為相關行
本書從當代人類學理論視域研究中國的政治人類學,以日常語言視角為核心,試圖從“不以西方為出發點的政治”研究進路把握政治人類學。本書也是在與西方社會科學根本問題對話的基礎上進行的政治研究進路探索。
張之洞作為晚清重臣,參與諸多重要政治事件。相較張之洞督鄂時期,學界對其督粵時期的研究仍屬粗略。本書充分利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歷史研究院所藏相關檔案,以權力具體施行為切入點,考察張之洞督粵政事,提供了觀察辛酉到甲午間兩廣總督權力結構的事例。在“內輕外重”的格局下,兩廣總督并非擁有無限權力,而是受到中央、地方官紳、省級大
1920年代的北伐在形式上是戰爭,在實質上是革命。經過這場戰爭,中國從政治到社會等各層面均有深遠變動。這一時期,地方社會既有的軍政力量在革命過程中不斷分合演進,深刻制約了國民政府對地方政治的整合。本書從軍事和政治的互動與關聯出發,探討北伐時期地方軍政格局演變和政治整合歷程,進一步揭示地域社會原有的社會關系與革命陣營內部
本書為認知哲學文庫叢書之一,嘗試探討心理空間概念及存在性,分析心理空間的拓撲關系結構,并建構心理空間的感知空間、情境空間和語義空間三重認知語境模型。心理空間及其認知語境模型不僅可以作為評估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的依據,用于臨床心理治療過程,它還可以作為起始域和目標域的中介,更好詮釋空間隱喻理論中概念是如何產生意義,還可以補
員工的創新行為會受到其所處環境的復雜影響。這種影響來自具有不同特征的子系統——非工作場所微系統、工作場所微系統、中系統、外系統、宏系統以及歷時系統。各子系統所包含的關系有多有少,范圍覆蓋有大有小,既有空間層面的子系統也有時間層面的子系統,對員工創新行為影響的直接程度也有所不同,但它們彼此關聯,通過高階影響,最終作用于員
本書系統梳理了近代以來中西科學歷史研究脈絡,充分吸收了科學史、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各擅其勝的研究理念,指出對于中國古代科學的研究,不應從起源于西方的現代科學概念出發,尋找相應的現象進行簡單比較甚至比附,而應將其放到中國古代歷史整體背景之中,審視在中國古代規模龐大的王朝國家影響下,科學所呈現的獨特概念體系、制度規范、實踐
“兩個大局”交互連接與影響所帶來的諸多挑戰和不確定性,是深層次的不同價值體系的系統性碰撞和戰略性博弈所產生的。而教育是應對諸多挑戰和不確定性的關鍵手段,是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義不容辭的使命和責任,是促進世界色彩紛呈的文明、價值觀相互對話、理解和融合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面對世界的動蕩、危機和變革,我們必須站在人類命運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2023~2024)》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牽頭組織,聯合廣東省社會科學院、上海社會科學院、天津社會科學院、河北省社會科學院共同撰寫的年度發展報告。本報告已經連續發布21年。本報告集聚國家、地方等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及高等院校等區域經濟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對我國從宏觀到各個地區層面的區域經濟發展問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