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 FoxPro程序設計教程(第3版)/高等教育規劃教材》以VisualFoxPro6。0中文版為語言背景,以程序語言結構作為主線,通過大量實例,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數據庫與VFP的基礎知識、VFP的編程環境與編程基礎、VFP編程的工具與步驟、順序結構程序設計、選擇結構程序設計、循環結構程序設計、數組、自定義屬性與方法、表單集與多重表單、菜單與工具欄、創建數據表和索引、多表操作與數據庫、查詢與視圖、關系數據庫標準語言SQL、報表。《Visual FoxPro程序設計教程(第3版)/高等教育規劃教材》內容涵蓋《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考試大綱(VisualFoxPro程序設計)》。所有操作都依實際屏幕顯示一步一步講述,讀者可以邊看書邊上機操作,通過范例和具體操作,理解基本概念和學會操作方法。《Visual FoxPro程序設計教程(第3版)/高等教育規劃教材》概念清楚,邏輯性強、層次分明、例題豐富,適合教師課堂教學和學生自學。
《Visual FoxPro程序設計教程(第3版)/高等教育規劃教材》第1版、第2版由于結構合理,內容取舍得當,易于教師講授和方便學生理解,被許多大專院校連續多年選為教材,也因此成為同類書中印刷量最大的教材之一。
為了使本教材更加完善,我們對第2版教材進行了一些調整和充實,使之更加符合當前大專院校對Visual FoxPro課程的教學要求。因此,本書無論在內容和課時安排上,都更加適應教學的需要。
《Visual FoxPro程序設計教程(第3版)/高等教育規劃教材》作為第二個層次的計算機教學內容,建立在讀者沒有任何程序設計知識的基礎上,重點講解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的基本知識(語言基本元素與結構、語言本身所支持的數據類型、數組、各種表達式的使用)、結構化程序設計知識(程序的輸入和輸出、程序的控制結構、順序結構、選擇結構、循環結構、子程序及文件的使用等)、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概念與方法和程序中常用的算法等。本書的基本內容主要圍繞"程序設計"這個主題。
微軟公司開發的Visual系列語言不僅在功能上趨于統一,而且在編程的方法上也是一致的,它們都是采用"面向對象"編程技術的簡化版-一可視化編程。這是一種程序設計的新概念、新方法,學會一種可視化編程語言,可以毫不費力地學習另一種可視化編程語言。所以通過本教材的學習,讀者不僅可以學會程序設計的基本知識、設計思想和方法,還可以學會可視化程序設計的通用方法與步驟。
《Visual FoxPro程序設計教程(第3版)/高等教育規劃教材》以Visual FoxPr0 6.0中文版為語言背景,以程序語言結構為主線,把可視化控件、向導分散到各章中介紹,通過大量實例,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數據庫與Visual FoxPro的基礎知識、Visual FoxPro的編程環境與編程基礎、Visual FoxPro編程的工具與步驟、順序結構程序設計、選擇結構程序設計、循環結構程序設計、數組、自定義屬性與方法、表單集與多重表單、菜單與工具欄、數據表和索引、多表操作與數據庫、查詢與視圖、關系數據庫標準語言SQL和報表等。本書概念清晰、邏輯性強、層次分明、例題豐富,適合教師課堂教學和學生自學。本書內容涵蓋《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考試大綱( Visual FoxPro程序設計)》。
《Visual FoxPro程序設計教程(第3版)/高等教育規劃教材》通過大量有趣的實例介紹了程序設計的基礎和方法,使讀者可以輕松學會使用Windows環境中的可視化編程工具。在例題講解中,按照先給出設計目標,然后介紹為實現設計目標而采取的設計方法,使學生明確程序設計的思想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Visual FoxPro程序設計教程(第3版)/高等教育規劃教材》圖文并茂,所有操作都依實際屏幕顯示一步一步講述,讀者可以邊看書邊上機操作,通過范例和具體操作,理解基本概念并學會操作方法。針對初學者的特點,全書在編排上注意由簡到繁、由淺入深和循序漸進的特點,力求通俗易懂、簡捷實用。
《Visual FoxPro程序設計教程(第3版)/高等教育規劃教材》由劉瑞新、汪遠征、曹歡歡等編著,劉瑞新編寫第1、12章,汪遠征編寫第2、3、4章,曹歡歡編寫第5、6、8章,徐雅靜編寫第7、15章,劉桂玲編寫第9、11章,劉克純、田金雨、駱秋容、王如雪、曹媚珠、陳文煥、劉有榮、李剛、孫明建、李索、劉大學編寫第10章,張超林編寫第13、16章,沙世雁、繆麗麗、田金鳳、陳文娟、李繼臣、王如新、趙艷波、王茹霞、田同福、徐維維、徐云林編寫第14章以及課件的制作、程序的調試等。全書由劉瑞新、汪遠征教授統編定稿。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疏漏之處難免,歡迎讀者對本書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編者
前言
第1章 數據庫基礎和Visual FoxPro編程環境
1.1 數據庫的基本概念
1.1.1 數據與數據處理
1.1.2 數據庫的產生
1.1.3 數據庫系統
1.2 數據模型
1.2.1 基本概念
1.2.2 實體之間的聯系
1.2.3 數據模型簡介
1.3 關系數據庫
1.3.1 基本概念
1.3.2 數據完整性
1.3.3 對關系數據庫的要求
1.3.4 關系運算
1.4 Visual FoxPro的特點
1.5 Visual FoxPro的啟動、退出及主窗口
1.5.1 Visual FoxPro的啟動
1.5.2 Visual FoxPro的退出
1.5.3 Visual FoxPro的主窗口
1.6 配置Visual FoxPro
1.6.1 設置環境和管理臨時文件
1.6.2 配置Visual FoxPro工具欄
1.6.3 恢復Visual FoxPro環境
1.7 使用Visual FoxPro幫助和聯機文檔
1.7.1 獲得幫助
1.7.2 聯機文檔
1.7.3 獲得示例
1.8 Visual FoxPro的工作方式
1.8.1 交互方式
1.8.2 程序方式
1.8.3 最簡單的操作命令
1.9 習題1
第2章 Visual FoxPro編程基礎
2.1 數據的類型
2.1.1 數據的分類
2.1.2 基本的數據類型
2.1.3 數據表中字段的數據類型
2.2 常量與變量
2.2.1 常量
2.2.2 變量
2.3 表達式與運算符
2.3.1 算術運算符與算術表達式
2.3.2 字符串運算符與字符串表達式
2.3.3 日期時間運算符與日期時間表達式
2.3.4 類與對象運算符
2.3.5 名表達式
2.4 函數
2.4.1 函數的分類
2.4.2 常用函數
2.5 習題2
第3章 Visual FoxPro編程的工具
3.1 項目管理器
3.1.1 創建和打開項目
3.1.2 項目管理器的操作
3.1.3 定制項目管理器
3.1.4 項目管理器中的命令按鈕
3.2 設計器簡介
3.3 工具欄簡介
3.4 向導簡介
3.5 生成器簡介
3.6 表單設計器
3.6.1 打開表單設計器
3.6.2 表單設計器工具欄
3.6.3 表單控件工具欄
3.6.4 屬性窗口
3.6.5 代碼窗口
3.7 習題3
第4章 Visual FoxPro的可視化編程
4.1 對象
4.1.1 對象的屬性、事件與方法
4.1.2 控件與對象
4.2 Visual FoxPro可視化編程的步驟
4.2.1 添加控件
4.2.2 修改屬性
4.2.3 編寫代碼
4.2.4 運行表單
4.2.5 修改表單
4.3 控件的畫法
4.3.1 在表單上畫一個控件
4.3.2 控件的縮放和移動
4.3.3 控件的復制與刪除
4.3.4 在表單上畫多個同類控件
4.3.5 布局工具欄
4.4 習題4
第5章 順序結構程序設計
5.1 順序結構程序的概念
5.2 基本語句
5.2.1 賦值語句
5.2.2 語句的續行
5.2.3 程序注釋語句
5.2.4 程序暫停語句
5.2.5 程序結束語句
5.3 輸入與輸出
5.3.1 使用標簽
5.3.2 使用文本框
5.3.3 使用編輯框
5.3.4 使用焦點
5.3.5 形狀與容器控件
5.3.6 使用對話框
5.3.7 使用圖像
5.4 習題5
第6章 選擇結構程序設計
6.1 條件表達式
6.1.1 關系運算符與關系表達式
6.1.2 邏輯運算符與邏輯表達式
6.1.3 運算符的優先順序
6.2 條件選擇語句
6.2.1 單條件選擇語句IF
6.2.2 多分支條件選擇語句
DO CASE
6.3 提供簡單選擇的控件
6.3.1 使用命令按鈕組
6.3.2 使用選項按鈕組
6.3.3 使用復選框
6.4 計時器與微調器
6.4.1 使用計時器
6.4.2 使用微調器
6.5 鍵盤事件
6.5.1 KeyPress事件
6.5.2 響應鍵盤事件
6.6 習題6
第7章 循環結構程序設計
7.1 循環結構語句
7.1.1 當型循環命令DO WHILE
7.1.2 步長型循環命令FOR
7.2 列表框與組合框控件
7.2.1 使用列表框
7.2.2 使用組合框
7.3 頁框
7.3.1 帶選項卡的表單
7.3.2 不帶選項卡的頁框架
7.4 習題7
第8章 數組
8.1 數組的概念
8.1.1 數組與數組元素
8.1.2 數組的維數
8.2 使用數組
8.2.1 數組的定義
8.2.2 數組的使用
8.2.3 數組數據的處理
8.2.4 程序舉例
8.3 對象數組
8.3.1 對象的引用與釋放
8.3.2 運行時創建對象
8.4 習題8
第9章 自定義屬性與方法
9.1 自定義屬性
9.1.1 添加自定義屬性
9.1.2 數組屬性
9.2 自定義方法
9.2.1 自定義方法的概念
9.2.2 參數的傳遞與方法的返回值
9.2.3 方法的遞歸調用
9.3 習題9
第10章 設計菜單
10.1 使用“菜單設計器”
10.1.1 規劃菜單系統
10.1.2 “菜單設計器”簡介
10.1.3 主菜單中的有關選項
10.1.4 在頂層表單中添加菜單
10.2 自定義菜單的設計
10.2.1 創建一個自定義菜單
10.2.2 在自定義菜單中使用系統菜單項
10.2.3 在MDI表單中使用菜單
10.3 習題10
第11章 數據表和索引
11.1 創建新表
11.1.1 表的概念
11.1.2 表的結構設計
11.1.3 使用表設計器
11.1.4 使用命令
11.2 表的基本操作
11.2.1 使用“瀏覽”窗口
11.2.2 定制“瀏覽”窗口
11.2.3 使用命令
11.3 在表單中操作表
11.3.1 在表單中顯示瀏覽窗口
11.3.2 數據環境
11.3.3 在表單中操作數據表
11.3.4 使用表格控件
11.3.5 使用頁框
11.3.6 邏輯字段的控制技巧
11.3.7 編輯表單的設計
11.3.8 使用下拉列表框
11.3.9 深入了解控件和數據
11.4 定制表
11.4.1 篩選表
11.4.2 限制對字段的訪問
11.5 修改表結構
11.5.1 使用表設計器
11.5.2 以編程方式修改表結構
11.6 數據表的索引
11.6.1 基本概念
11.6.2 建立索引
11.6.3 使用索引排序
11.6.4 查找記錄
11.7 習題11
第12章 多表操作與數據庫
12.1 使用多個表
12.1.1 工作區
12.1.2 設置表間的臨時關系
12.1.3 在表單中對多表的控制
12.1.4 多表的表單設計
12.2 Visual FoxPro數據庫
12.2.1 數據庫表與自由表
12.2.2 創建數據庫
12.2.3 在數據庫中加入表
12.2.4 打開數據庫
12.2.5 關聯表
12.2.6 定義字段顯示
12.2.7 控制字段數據輸入
12.2.8 控制記錄的數據輸入
12.2.9 管理數據庫記錄
12.2.10 為數據庫添加備注
12.3 習題12
第13章 查詢與視圖
13.1 創建查詢
13.1.1 啟動“查詢設計器”
13.1.2 定義結果
13.1.3 排序與分組
13.1.4 輸出查詢
13.1.5 查詢的SQL語句
13.2 定制查詢
13.2.1 精確搜索
13.2.2 在查詢輸出中添加表達式
13.2.3 在表單中使用查詢
13.3 創建視圖
13.3.1 啟動“視圖設計器”
13.3.2 視圖設計器
13.3.3 使用“視圖設計器”修改視圖
13.4 定制視圖
13.4.1 控制字段顯示和數據輸入
13.4.2 參數提示
13.4.3 控制更新方法
13.5 使用視圖
13.5.1 視圖處理
13.5.2 視圖使用舉例
13.6 習題13
第14章 關系數據庫標準語言SQL
14.1 SQL簡介
14.1.1 SQL語言的主要特點
14.1.2 SQL語句的執行
14.2 查詢功能
14.2.1 SQL語法
14.2.2 簡單查詢
14.2.3 幾個特殊運算符
14.2.4 嵌套查詢
14.2.5 分組、排序及系統函數的使用
14.2.6 超聯接查詢
14.2.7 集合的并運算
14.2.8 查詢輸出去向及幾個特殊選項
14.3 操作功能
14.3.1 插入
14.3.2 刪除
14.3.3 更新
14.4 在表單中使用SQL
14.5 習題14
第15章 報表
15.1 數據源和報表布局
15.1.1 決定報表的常規布局
15.1.2 報表布局文件
15.1.3 本章所涉的數據源
15.2 創建報表布局
15.2.1 快速報表
15.2.2 使用向導創建報表
15.2.3 啟動“報表設計器”
15.3 設計報表
15.3.1 報表工具欄
15.3.2 報表的數據源
15.3.3 報表布局
15.3.4 報表中的控件使用
15.3.5 報表變量
15.3.6 報表控件的布局
15.4 報表分組與多欄報表
15.4.1 報表分組
15.4.2 報表分欄
15.5 預覽和打印報表
15.5.1 預覽結果
15.5.2 打印報表
15.6 習題15
第1章數據庫基礎和Visual FoxPr0編程環境
數據庫是數據庫應用程序的核心。本章首先介紹數據庫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紹數據模型、關系數據庫以及Visual FoxPro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等基礎知識。
1.1數據庫的基本概念
數據庫是按一定方式把相關數據組織、存儲在計算機中的數據集合。數據庫不僅存放數據,而且還存放數據之間的聯系。
1.1.1數據與數據處理
數據是指存儲在某一種媒體上的能夠識別的物理符號。數據的概念有兩個方面的涵義:描述事物特性的數據內容以及存儲在媒體上的數據形式。數據形式可以是多樣的,例如“2015年1月16日”是一個數據,它可以表示為“2015一1-16”“15/16/2004”等多種形式。
數據的概念在數據處理領域中已經大大地拓寬了,數據不僅包括各種文字或字符組成的文本形式的數據,而且包括圖形、圖像、動畫、影像、聲音等多媒體數據。
數據處理是指將數據轉換成信息的過程,通過數據處理可以獲得信息,如通過商店的進貨量和銷售量,就可以知道庫存量,從而為進貨提供依據。
1.1.2數據庫的產生
計算機管理數據隨著計算機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利用計算機對數據進行處理經歷了4個階段。
1.人工管理階段
計算機誕生之初,外存儲器只有紙帶、磁帶、卡片等,沒有像磁盤這樣的速度快、存儲容量大、隨機訪問、直接存儲的外存儲器。軟件方面,沒有專門管理數據的軟件,數據包含在計算或處理它的程序之中。數據管理的任務包括存儲結構、存取方法、輸入輸出方式等,完全由程序員通過編程實現。這一階段的數據管理稱為人工管理階段。
2.文件系統階段
20世紀50年代后期至20世紀60年代后期,計算機開始大量地用于各種管理中的數據處理工作,大量的數據存儲、檢索和維護成為緊迫的需求。此時,在硬件方面,可直接存取的磁盤成為外存儲器的主流;軟件方面,出現了高級語言和操作系統。
這一階段的數據處理采用程序與數據分離的方式,有了程序文件與數據文件的區別。數據文件可以長期保存在外存儲器上被多次存取,在操作系統中文件系統的支持下,程序使用文件名訪問數據文件,程序員只需關注數據處理的算法,而不必關心數據在存儲器上如何存取。這一階段的數據管理稱為文件(系統)管理階段。
文件系統中的數據文件是為了滿足特定的需要而專門設計的,為某一特定的程序而使用,數據與程序相互依賴。同一數據可能出現在多個文件中,這不僅浪費存儲空間,而且由于不能統一更新,容易造成數據的不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