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與通信(高等院校規劃教材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列)
定 價:¥46
中 教 價:¥35.42 (7.70折)
庫 存 數: 0
叢 書 名:高等院校規劃教材·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列
本書介紹了計算機網絡和通信的基礎知識和原理,從計算機行業和通信行業的不同角度描述了通信網絡技術的演變和融合,并以目前常見的應用場合為例,描述了計算機通信應用系統的具體開發過程。 本書可作為計算機、網絡工程、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電子信息等專業的教材和參考書,也可作為相關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出版說明前言教學建議 第1章 網絡與通信概述1.1 通信模型及其技術的演進1.1.1 通信系統模型1.1.2 網絡與通信技術的演進1.1.3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階段1.2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和 拓撲結構1.2.1 計算機網絡的功能1.2.2 計算機網絡的組成1.2.3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1.2.4 計算機網絡的拓撲結構1.3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1.3.1 網絡體系結構的分層思想1.3.2 ISO OSI參考模型1.3.3 TCP/IP參考模型習題第2章 數據通信基礎2.1 數據通信方式的分類2.1.1 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2.1.2 單工、半雙工和全雙工通信2.1.3 異步通信和同步通信2.1.4 數字通信和模擬通信2.2 數字傳輸2.2.1 數字信號的波形2.2.2 數字信號編碼方案2.2.3 編碼技術的評價2.3 模擬傳輸2.3.1 幅移鍵控2.3.2 頻移鍵控2.3.3 相移鍵控2.3.4 正交幅度調制2.4 傳輸損耗和傳輸速率2.4.1 衰減2.4.2 噪聲2.4.3 傳輸速率2.4.4 信道容量2.5 傳輸媒介2.5.1 有線媒介2.5.2 無線媒介2.6 多路復用2.6.1 頻分多路復用2.6.2 波分多路復用2.6.3 時分多路復用2.6.4 碼分多路復用習題第3章 數據編碼與傳輸控制3.1 信源編碼3.1.1 字符編碼3.1.2 音頻編碼3.1.3 視頻編碼3.2 信道編碼3.2.1 信道編碼的分類3.2.2 信道編碼實例3.3 差錯控制3.3.1 差錯控制方法分類3.3.2 ARQ差錯控制方法3.3.3 其他差錯控制方式3.4 流量控制3.4.1 停-等流量控制方法3.4.2 滑動窗口流量控制方法3.4.3 其他流量控制方法習題第4章 局域網4.1 局域網體系結構4.1.1 局域網的特點4.1.2 局域網參考模型4.1.3 局域網各層數據的封裝4.2 共享媒介局域網4.2.1 以太網的媒介訪問控制技術4.2.2 Wi-Fi網的媒介訪問控制技術4.3 交換式局域網4.3.1 交換機的工作原理4.3.2 交換機的類型4.4 以太網4.4.1 以太網類型4.4.2 MAC幀結構4.5 Wi-Fi4.5.1 Wi-Fi網絡的組成結構4.5.2 Wi-Fi的MAC幀結構4.5.3 Wi-Fi的認證和關聯習題第5章 廣域網5.1 廣域網概述5.1.1 廣域網與電信網的關系5.1.2 電路交換網絡5.1.3 分組交換網絡5.2 傳統廣域網5.2.1 ISDN5.2.2 幀中繼網絡5.2.3 ATM網絡5.3 傳輸網5.3.1 PDH5.3.2 SDH5.3.3 OTN習題第6章 互聯網6.1 IP6.1.1 IP地址6.1.2 IPv46.1.3 IPv66.1.4 IPv4網絡與IPv6網絡的互連6.1.5 IP的輔助協議6.2 TCP和UDP6.2.1 端口號和套接字6.2.2 UDP6.2.3 TCP報文段格式6.2.4 TCP的控制技術6.3 應用層協議6.3.1 域名系統6.3.2 HTTP6.3.3 電子郵件協議6.3.4 SIP習題第7章 互聯網的接入和路由選擇7.1 互聯網接入技術7.1.1 銅線接入7.1.2 光纖接入7.1.3 HFC7.1.4 無線接入7.2 互聯網接入協議7.2.1 PPP7.2.2 PPPoE協議7.2.3 RADIUS協議7.3 路由選擇7.3.1 路由選擇方法7.3.2 路由選擇協議習題第8章 網絡管理與安全8.1 網絡管理8.1.1 網絡管理的功能8.1.2 網絡管理模型8.1.3 網絡管理協議8.2 網絡安全概述8.2.1 網絡安全的組成8.2.2 網絡安全的模型8.2.3 網絡安全攻擊的類型8.2.4 網絡安全策略8.3 加密技術8.3.1 對稱加密技術8.3.2 非對稱加密技術8.3.3 加密算法8.3.4 密鑰管理8.4 認證技術8.4.1 身份認證8.4.2 消息認證8.4.3 數字簽名8.5 互聯網安全協議8.5.1 IPSec8.5.2 TLS8.5.3 HTTPS8.6 網絡安全應用技術8.6.1 VPN8.6.2 防火墻8.6.3 入侵檢測8.6.4 防病毒技術習題第9章 計算機通信接口9.1 計算機通信接口的類型9.1.1 有線接口9.1.2 無線接口9.1.3 計算機與現場總線的接口9.2 RS-232串口9.2.1 RS-232的特點9.2.2 UART 165509.3 RS-449串口9.4 USB接口9.4.1 USB的體系結構9.4.2 USB的接口特性9.4.3 USB的協議9.4.4 USB的通信9.5 IEEE 1394串行接口9.5.1 IEEE 1394的接口特性9.5.2 IEEE 1394的體系結構9.5.3 IEEE 1394的拓撲結構9.5.4 IEEE 1394的傳輸模式習題第10章 典型計算機通信應用 系統實驗10.1 條碼系統10.1.1 條碼的分類10.1.2 條碼的編制和印刷10.1.3 條碼系統上機實驗10.2 RFID系統10.2.1 RFID概述10.2.2 RFID系統的組成10.2.3 RFID系統上機實驗10.3 傳感器網絡10.3.1 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組成10.3.2 ZigBee技術10.3.3 ZigBee網絡上機實驗10.4 平板電腦的通信10.4.1 平板電腦的操作系統類型10.4.2 Wi-Fi直連技術10.4.3 Android系統上機實驗10.5 客戶機與服務器的通信10.5.1 C/S編程模式10.5.2 Socket通信10.5.3 C/S系統上機實驗習題第11章 網絡與通信的融合發展11.1 物聯網11.1.1 物聯網的體系結構11.1.2 物聯網的核心技術11.1.3 物聯網的應用11.2 城域網的發展11.2.1 計算機網絡與電信網絡的融合11.2.2 城域網的層次體系結構11.2.3 城域網的組建技術11.3 下一代網絡11.3.1 全IP網絡11.3.2 NGN體系結構11.3.3 軟交換技術11.4 移動互聯網11.4.1 移動通信網與互聯網的融合11.4.2 移動IP技術11.4.3 移動互聯網的應用習題附錄 習題答案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