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關教師知識的觀點很多,有關教師知識的專著和論文也已出版發表不少,這些論著或者是從知識構成的一般角度討論教師知識問題,其闡釋都較為平面,或者是從個人知識即實踐知識的角度闡釋教師知識問題,其闡釋一般都較為實踐化。這些研究成果對人們從不同層面或不同側面理解和把握教師知識都有著很好的理論啟示和實踐指導價值。
而本書的獨特之處在于,筆者從教師個體所擁有和使用的全部知識的角度考察教師知識問題,將教師個體所擁有的全部知識從立體、動態的角度分為公共顯性知識、公共隱性知識、個人顯性知識和個人隱性知識,并將此作為研究教師個體知識問題的分析框架,力求體現實證研究與質性研究的結合。本書應用理論分析、問卷調研、實地訪談的方法,探討了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課堂管理和教學評價等不同教學情景下教師個體知識的應用情況,同時也探討了“自身的教學反思和經驗積累”、“參加優質觀摩課”、“教研活動”等不同途徑對教師個體知識獲得的貢獻。如此,本書所展現的教師知識的樣態也就不同于一般的教師知識的論著。
本書一共有六章。
第一章主要介紹本書的研究背景、研究問題、研究目的和意義。
第二章對教師個體知識的含義、類型及相關研究的進行闡釋和文獻回顧。本章首先介紹知識概念的主要問題,接著是對教師知識領域內的有關文獻進行較為廣泛的述評。這里既有對國外研究的評價,也有對國內研究的介紹,其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分別為對知識的一般認識、對教師知識的研究、對教師隱性知識的理解、對專家教師知識的介紹等,這四方面的內容圍繞著教師知識的構成、教師知識的獲得途徑方式等問題而展開。
第三章為本研究的理論框架。筆者首先闡釋有關教師知識的概念,之后就教師知識的理論基礎作出闡釋,接下來在這一概念和理論的基礎上,1建立教師個體知識的理論模型,這一理論模型將作為本書的分析框架,同時也將成為解釋和理解本書中觀點所依賴的理論基礎。
第四章為教師個體知識構成與應用的實證研究,筆者闡明了教師個體知識是指作為從事專業工作的教師個體所擁有及對教學行為產生影響作用的全部知識,包括公共顯性知識、公共隱性知識、個人顯性知識和個人隱性知識,同時應用實證的方法證明了不同類型的知識在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課堂管理和教學評價等不同教育教學情境中的應用情況。
第五章為教師個體知識的來源及獲取的研究發現。筆者探討了“自身的教學反思和經驗積累”、“參加優質觀摩課”、“教研活動”等不同途徑對教師個體知識獲得的貢獻程度。
第六章是本書的研究結果部分,主要闡釋教師個體知識的生存形態與構建策略,歸納和總結出以教師個體知識為基礎的教師專業發展新模式。
以上就是本書的內容結構,希望本書的觀點能夠給思考教師知識的研究者以啟示和借鑒。
周福盛,男,1962年生,寧夏中寧人。教育學博士,寧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教師教育、基礎教育、民族教育的研究。先后主持寧夏回族自治區社科基金重點課題、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及教育廳規劃課題10多項。在《教育學報》《教育發展研究》《中國教育學刊》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編著教材2部,參與撰寫學術著作及教材多部。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的新視角——教師個體知識研究
第一節 教師個體知識研究的緣由
第二節 教師個體知識研究的問題
第三節 研究的設計
第二章 教師知識的含義及相關研究
第一節 教師知識的含義及構成
第二節 對教師隱性知識的探討
第三節 教師知識的來源、獲得和發展研究
第四節 教師知識的另類視角——專家知識的研究
第五節 教師知識研究存在的問題與反思
第三章 教師個體知識的理論建構
第一節 教師個體知識概念的提出
第二節 教師個體知識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教師個體知識的理論構建
第四章 教師個體知識的構成與應用機制
第一節 教師個體知識的構成
第二節 教師個體知識的應用
第五章 教師個體知識的獲得途徑與機制
第一節 公共顯性知識的獲得途徑
第二節 公共隱性知識的獲得途徑
第三節 個人顯性知識的獲得途徑
第四節 個人隱性知識的獲得途徑
第五節 一般性教學知識的獲得途徑
第六節 教師個體知識獲得途徑的機制——一個分析的框架
第六章 建立以教師個體知識為基礎的教師專業發展新模式
第一節 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的知識基礎
第二節 以教師個體知識為基礎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構建策略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