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高等教育規劃教材·應用型本科系列:材料力學》借鑒了國內外同類教材的優點,注意理論聯系工程實際。針對當前應用型本科學生的專業基礎,在保證材料力學基本理論教學內容的同時,突出應用性,適當簡化推導過程,強調淺顯易懂,方便學生閱讀。
《21世紀高等教育規劃教材·應用型本科系列:材料力學》主要介紹了軸向拉伸和壓縮,剪切,扭轉,梁彎曲時的內力和應力,梁的彎曲變形,壓桿穩定,復雜應力狀態和強度理論,組合變形,動載荷和疲勞,能量法,桿件的塑性變形,復合材料、聚合物及陶瓷材料的力學性能等。
《21世紀高等教育規劃教材·應用型本科系列:材料力學》既可作為普通高等工科院校的教材,讀者對象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機械、交通、動力、土建等專業的學生,以及研究型高校近機類和非機類專業的學生,也可用于自學和函授教材。
顧曉勤,男,教授,博士。1963年出生,畢業于浙江大學機械工程系,上海交通大學工程力學系。1989年起講授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力學、結構力學、有限元原理及應用等課程。廣東省精品課程《工程力學》負責人,中山市優秀專家。拔尖人才、優秀教師。主持各類教學、科研項目20佘項,在《力學學報》、《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宇航學報》、《空間科學學報》、《力學進展》、《上海交通大學學報》等發表論文30余篇。主編本科教材4本,專科教材2本,其中主編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工程力學》獲機械工業出版社優秀教材二等獎及暢銷教材獎。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省級科技進步獎2項,市級科技進步獎多項。
譚朝陽,女,副教授,1963年出生,畢業于天津大學精密儀器系。主持各類教學、科研項目9項,在《力學與實踐》、《機械設計》、《機械科學與技術》、《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等發表論文10余篇。參編教材4本。獲省市及校級教學、科研獎6項。兩次獲廣東省中山市優秀教師稱號。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材料力學的任務與研究對象
第二節 基本假設和基本變形形式
第三節 材料力學簡史
習題
第二章 軸向拉伸和壓縮
第一節 桿的內力和應力
第二節 桿的變形
第三節 材料在軸向拉伸和壓縮時的力學性能
第四節 強度條件
第五節 簡單拉壓超靜定問題
第六節 應力集中的概念
小結
習題
第三章 剪切
第一節 剪切的概念
第二節 剪切的實用計算
第三節 擠壓的實用計算
小結
習題
第四章 扭轉
第一節 扭轉的概念
第二節 扭矩和扭矩圖
第三節 切應力互等定理
第四節 圓軸扭轉時橫截面上的應力
第五節 圓軸扭轉時的變形
第六節 圓軸扭轉時的強度條件和剛度條件
第七節 非圓截面軸的自由扭轉
小結
習題
第五章 梁彎曲時的內力和應力
第一節 梁的計算簡圖
第二節 彎曲時的內力計算
第三節 剪力圖和彎矩圖
第四節 彎曲時的正應力
第五節 正應力強度計算
第六節 彎曲切應力
第七節 提高梁彎曲強度的一些措施
小結
習題
第六章 梁的彎曲變形
第一節 撓曲線近似微分方程
第二節 確定梁位移的積分法
第三節 用疊加法求梁的變形
第四節 簡單超靜定梁
第五節 梁的剛度校核與提高梁彎曲剛度的措施
小結
習題
第七章 壓桿穩定
第一節 壓桿穩定的概念
第二節 細長壓桿的臨界載荷
第三節 歐拉公式及經驗公式
第四節 壓桿穩定條件
第五節 提高壓桿穩定性的措施
小結
習題
第八章 復雜應力狀態和強度理論
第一節 應力狀態的概念
第二節 二向應力狀態分析
第三節 三向應力狀態分析
第四節 廣義胡克定律
第五節 強度理論
小結
習題
第九章 組合變形
第一節 組合變形的概念
第二節 拉伸(壓縮)與彎曲的組合變形
第三節 彎曲與扭轉的組合變形
小結
習題
第十章 動載荷和疲勞
第一節 慣性力問題
第二節 沖擊應力
第三節 沖擊韌度
第四節 交變應力與疲勞
第五節 材料持久極限及影響因素
第六節 提高構件疲勞強度的措施
小結
習題
第十一章 能量法
第一節 桿件的變形能
第二節 莫爾定理
第三節 卡氏定理
小結
習題
第十二章 桿件的塑性變形
第一節 金屬材料的塑性性質
第二節 拉伸和壓縮桿系的塑性分析
第三節 圓軸扭轉的塑性分析
第四節 塑性彎曲和塑性鉸
第五節 殘余應力的概念
小結
習題
第十三章 復合材料、聚合物及陶瓷材料的力學性能
第一節 復合材料的增強效應
第二節 聚合物的力學性能
第三節 陶瓷材料的力學
性能
小結
習題
附錄
附錄A 截面的幾何性質
附錄B 型鋼表
附錄C 習題答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