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草床衰退機制及管理》是研究海草床生態功能以及衰退機制方面的專著,書中詳細介紹了海草床生態功能以及富營養化和沉積物變化對海草床衰退的影響機制。全書共9章,分別介紹了海草床生態功能及環境影響因素、山東半島主要海草床調查、富營養化對海草的影響機制、沉積物變化對海草的影響機制、海草床價值評估及生態補償、海草床恢復及管理等。
《海草床衰退機制及管理》可供從事海洋生態學和海洋生物學研究與教學工作的研究生、教師和科研人員閱讀、參考。
海草是廣泛分布在海水界面以下的海洋被子植物,通常生長在淺海和河口水域,最大生長深度可達90m。作為海洋高等植物,海草具有根、莖和葉,可以克隆生長和有性繁殖。海草棲息地作為世界上單位面積植被生物量最具有生產力的生態系統,是全球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單位面積生產力比熱帶雨林還要高。海草床對海岸帶區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為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棲息地和產卵地,還可以為許多生物提供食物來源。同時,海草床在全球碳、氮、磷循環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儲存的碳可達每平方米48~112Tg。據估算海草床提供的生態服務價值每年可達19000億美元,是衡量海洋環境健康與否的重要標志。當前,全世界的海草床面積約為200000km2,隸屬于12個屬,72種。中國沿海記錄的海草種類為22種,分屬于10屬4科,大概為全世界海草總種數的30%,總面積約為8765hm2。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海草床衰退嚴重,消失速率從1940年以前的0.9%上升到1990年以來的7%,自19世紀晚期開始,全世界約有29%的海草床已經消失。人類活動引起的富營養化和物理擾動被認為是引起海草損失的最重要兩個原因。陸源營養鹽的大量輸入會引起海洋富營養化,這不僅會對海草床造成直接影響,如對海草造成毒性,提高海草組織呼吸作用和沉積物缺氧等,而且會對海草床造成間接影響,如促進藻類生長,引起光衰減等。溫帶富營養化地區,海草衰退通常與較高生物量的大型海藻密切相關。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如我國、澳大利亞、日本、美國和歐洲都報道過大型海藻藻華在海草床爆發的現象。在海草床監控中尋找適宜指示海草床的響應指標,用來在大型海藻藻華爆發、營養鹽富集或者兩者共存的富營養化區域的早期預警就顯得尤為必要。早期預警不僅可以為避免有重要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海草床損失,而且可以及時提供管理干預的對策。物理干擾往往來源于大尺度過程,如海岸帶工程建設、疏浚工程、沉積物沉積、人類活動或者全球氣候變化引起的水動力條件改變等。例如,我國曹妃甸的大規模開發,改變了區域內水動力條件,已經對曹妃甸海域的主要海草種類——鰻草造成了顯著的負面影響。同時,小尺度干擾,如生物擾動及其覓食,船舶拋錨和采集大型底棲動物等也可能引起物理擾動,造成海草床衰退。研究海草床對小尺度擾動的恢復能力對海草床的發展和存活也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除了科學研究以外,人類社會和工業發展的需要正在影響海草研究的方向和管理策略。與珊瑚礁和紅樹林等海岸帶生態系統相比,人們對海草生態系統重要性的認識還相對薄弱,保護海草床意識也不強,對海草生態系統價值評估不多,因此,急需通過社會、經濟、法律等技術和管理手段,建立起相應的補償策略,如海草床修復以及生態經濟補償等途徑恢復海草床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為海草床保護提供制度支持。
查看全部↓
1 海草床重要生態功能及其環境影響因素
1.1 海草的空間分布
1.2 海草的生態功能
1.3 環境因素對海革生態系統的影響
1.4 我國海草研究概況及展望
參考文獻
2 東楮島海草床調查
2.1 材料與方法
2.2 結果與分析
2.3 討論
參考文獻
3 威海天鵝湖海草床調查
3.1 方法與材料
3.2 結果與分析
3.3 討論
3.4 結論
參考文獻
4 大型海藻對海草的影響機制
4.1 海草床及其鄰近海域大型海藻分布特征
4.2 大型海藻爆發對海草的影響機制
參考文獻
5 富營養化對海草的影響機制
5.1 材料與方法
5.2 結果
5.3 討論
參考文獻
6 沉積物變化對海草的影響機制
6.1 材料與方法
6.2 結果
6.3 討論
6.4 結論
參考文獻
7 海南黎安港海草床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
1 研究方法
2 結果與討論
3 結論
參考文獻
8 海草生態補償理論與實踐
8.1 海洋資源價值及生態補償
8.2 合浦海草床生態補償機制的嘗試與探討
8.3 海草生態補償未來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9 海草床修復與管理
9.1 海草移植
9.2 海草保護管理及法律法規
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