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文化》通過對汽車器物文化(包括汽車簡史、汽車的外形與色彩、世界著名汽車公司及其商標),汽車行為文化(包括左行右行通行規則、法規習俗對汽車文化的影響與促進、賽場風云、在發展中逐步改善的汽車),汽車精神文化(汽車工業的發展、車界名人、世界名車、汽車新技術和未來汽車)三個篇章的論述,介紹了汽車文化的主要內容,借以培養在校學生對汽車的興趣和愛好,提高對汽車的綜合鑒賞能力。
《汽車文化》是高職高專示范專業課程改革規劃教材,也可作為汽車技術人員、汽車管理人員、汽車愛好者的普及性讀物。
交通工具對于人類的生存、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盡管人類生存、發展的四大基本需要的順序是“衣”、“食”、“住”、“行”,但在這四大基本需要中,“衣”、“食”、“住”主要是作為人類生存條件而存在的,而“行”,它對于人類來說,屬于發展價值遠大于生存價值的元素。因此,“行”的問題占有最為突出的地位,對人類發展的影響也最大。遠古時期的人類如果缺乏“行”,就無法躲避野獸侵害,無法將收獲的作物、捕獲的野獸運回住處,當然也就談不上生存;今天的人類如果缺乏“行”,就無法運送生產資料,無法進行貿易往來,無法實現信息傳遞,無法安排社會交往,當然也就談不上發展。
今天,交通工具五花八門,各式汽車在高速公路上穿梭,高速列車在千里平原上奔馳,萬噸巨輪在碧海波濤中航行,大型客機在蔚藍天空中翱翔……雖說汽車、火車、輪船、飛機……都屬于人類“行”的工具,但火車需要鐵軌,飛機需要機場,輪船需要大海……惟有汽車可以憑借其靈活機動的特點,開到人類活動的幾乎每一個角落,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和社會交往,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國外有人做過調查,結果表明如果一個人只用自己的雙腳作為“行”的工具,那么他經常性的活動半徑為5一lOkm;如果他以自行車作為“行”的工具,那么他經常性的活動半徑為20-30kin;如果他以摩托車作為“行”的工具,那么他經常性的活動半徑為50~70km;如果他以汽車作為“行”的工具,那么他經常性的活動半徑為100~150km;由此可見汽車對于人類活動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本書通過對汽車器物文化(包括汽車簡史、汽車的外形與色彩、世界著名汽車公司及其商標),汽車行為文化(包括左行右行通行規則、法規習俗對汽車文化的影響與促進、賽車場風云、在發展中逐步改善的汽車),汽車精神文化(汽車工業的發展、車界名人、世界名車、汽車新技術和未來汽車)三個篇章的論述,簡要介紹了汽車文化的主要內容。
本書由李景芝擔任主編,其中,第1章、第6章、第7章、第8章、第11章由郭榮春編寫,第2章、第4章由李易編寫,第3章、第5章、第9章、第10章由李景芝編寫。各篇章的開篇之言,均由文學博士張愛波主筆撰寫,全書由李景芝統稿。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許多相關的著作、論文及網站的資料,因篇幅所限,除所列出的主要參考文獻外,恕不一一列舉,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對于汽車文化的認識不夠全面,書中難免存在許多不足甚至謬誤之處,懇請專家、讀者批評指正。
前言
緒論認識汽車文化
0.1 關于文化
0.2 汽車文化的定義和內涵
0.3 構建和諧的汽車文化
0.4 為什么要學習汽車文化
上篇 汽車器物文化
第1章 汽車簡史
1.1 古代陸地交通工具的發展
1.1.1 車輪的出現
1.1.2 馬車的出現及興盛
1.1.3 自走車輛的探索
1.2 現代汽車的誕生
1.2.1 蒸汽汽車
1.2.2 現代汽車
1.3 汽車史上的十項技術革新成果
1.3.1 充氣輪胎
1.3.2 自動起動裝置
1.3.3 四沖程發動機
1.3.4 自動變速器
1.3.5 鼓式制動器
1.3.6 全鋼車身
1.3.7 安全玻璃
1.3.8 催化式排氣凈化器
1.3.9 晶體管
1.3.1 0汽車安全設施
1.4 轎車進家之旅
第2章 汽車的外形與色彩
2.1 汽車的外形
2.1.1 馬車形汽車
2.1.2 箱形汽車
2.1.3 甲殼蟲形汽車
2.1.4 船形汽車
2.1.5 魚形汽車
2.1.6 楔形汽車
2.1.7 子彈頭形汽車
2.2 汽車的顏色
2.2.1 車身顏色的選擇原則
2.2.2 內飾顏色的選擇
第3章 世界著名汽車公司及其商標
3.1 戴姆勒一克萊斯勒汽車公司
3.1.1 公司簡介
3.1.2 主要汽車品牌商標介紹
3.2 大眾汽車公司
3.2.1 公司簡介
3.2.2 主要汽車品牌商標介紹
3.3 寶馬汽車公司
3.3.1 公司簡介
3.3.2 主要汽車品牌商標介紹
3.4通用汽車公司
3.4.1 公司簡介
3.4.2 主要汽車品牌商標介紹
3.5 福特汽車公司
3.5.1 公司簡介
3.5.2 主要汽車品牌商標介紹
3.6 雷諾汽車公司
3.6.1 公司簡介
3.6.2 主要汽車品牌商標介紹
3.7 標致.雪鐵龍汽車公司
3.7.1 公司簡介
3.7.2 主要汽車品牌商標介紹
3.8 菲亞特汽車公司
3.8.1 公司簡介
3.8.2 主要汽車品牌商標介紹
3.9 豐田汽車公司
3.9.1 公司簡介
3.9.2 主要汽車品牌商標介紹
3.1 0本田汽車公司
3.1 0.1 公司簡介
3.1 0.2 主要汽車品牌商標介紹
3.1 1現代汽車公司
3.1 12 公司簡介
中篇汽車行為文化篇
第4章 左行右行通行規則
4.1 左行右行的起源與變革
4.1.1 左行制的形成
4.1.2 右行制的形成
4.1.3 通行規則的變更
4.1.4 莫斯科的中央車道
4.2 左行右行對比分析
4.2.1 左行右行相關影響
4.2.2 左行右行優點比較
4.2.3 影響左行右行的因素
第5章 法規習俗對汽車文化的影響與促進
5.1 法律法規對汽車文化的影響與促進
5.1.1 英國臭名昭著的“紅旗法規”
5.1.2 美國的汽車產業政策
5.1.3 日本的汽車產業政策
5.1.4 韓國的汽車產業政策
5.1.5 中國的汽車產業政策
5.2 習俗對汽車文化的影響與促進
5.2.1 汽車的命名
5.2.2 汽車的譯名
5.2.3 車牌照的習俗
5.2.4 中國車文化趣聞
第6章 賽場風云
6.1 早期汽車賽事
6.1.1 賽車運動搖籃期
6.1.2 賽車運動黃金期
6.1.3 經濟危機中的賽車運動
6.2 著名汽車賽事
6.2.1.FIA四大賽事
6.2.2 其他著名汽車賽事
6.3 賽場風云人物
6.3.1 傳奇車手胡安·曼紐爾·范吉奧(Juan-manuelFangio)
6.3.2 教授車手阿蘭瑪麗·帕斯卡爾·普羅斯特(AlainProst)
6.3.3 一代車神埃爾頓·塞納(AyrtonSenna).1
6.3.4 紀錄王邁克爾·舒馬赫(MichaelSchumacher)
第7章 在發展中逐步改善的汽車
下篇 汽車精神文化篇
第8章 汽車工業的發展
第9章 車界名人
第10章 世界名車
第11章 汽車新技術和未來汽車
參考文獻
此外,還有一種關于顯形文化和隱形文化的劃分。這一劃分的代表者是美國人類學家克萊德·克魯克洪,他說:“對文化作分析必然既包括顯露方面的分析也包括隱含方面的分析。顯形文化寓于文字和事實所構成的規律之中,它可以經過耳濡目染的證實直接總結吐來。人們只需在自己的觀察中看到或揭示連貫一致的東西。人類學家不會去解釋任意的行為。然而,隱形文化卻是一種二級抽象!挥性谖幕淖顬榫钗⒚畹淖晕乙庾R之處.人類學家才在文化的承載者那里關注隱形文化。隱形文化由純粹的形式構成,而顯形文化既有內容又有結構!
社會學對于文化的區分還有一種“亞文化”的概念,“當一個社會的某一群體形成一利既包括主文化的某些特征,又包括一些其他群體所不具備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時,這種群體文化被稱為亞文化。亞文化可以圍繞著職業種類發展而成,如醫學或軍事部門的亞文化。亞文化還可能是基于種族或民族的差異,如美國黑人亞文化。亞文化還可能是源于地區的差異,如美國南部各州的亞文化。也可能基于原來的國籍,如美籍墨西哥人和美籍意大利人亞文化!薄懊恳粋復雜社會都包括許多亞文化,社會成員常常是在一個以上的亞文化中發揮作用,反過來說,他們在一生中也會經歷許多種亞文化。”
文化哲學把文化結構區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個層面。物質文化實際是指人在物質生產活動中所創造的全部物質產品,以及創造這些物品的手段、工藝、方法等.制度文化是人們為反映和確定一定的社會關系并對這些關系進行整合和調控而建立的一整套規范體系。精神文化也稱為觀念文化,以心理、觀念、理論形態存在的文化。它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存在于人心中的文化心態、文化心理、文化觀念、文化思想、文化信念等;二是已經理論化對象化的思想理論體系,即客觀化了的思想。
文化定義現象所反映出來的文化對于人類及社會的密切關聯度,不僅揭示了文化與人類社會進程的關系,還揭示了文化與人類社會整體的聯系,這種聯系涉及社會的各個層面和領域。同時,也揭示了文化對于人類每一個人的權利、利益、自由、生存狀況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