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應用基礎(項目式教程)》是根據當前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按照教育部2009年頒布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最新教學大綱的要求,以任務為引領,以行動為導向,以項目為載體,進行編寫的。
《計算機應用基礎(項目式教程)》共有7個學習項目,分別是組裝家用辦公計算機、運用Windows XP高效辦公、組建辦公室局域網、制作多媒體宣傳片、用Word 2003處理文檔、用Excel 2003管理公司銷售數據和用Power Point制作演示文稿。每個學習項目中都包含了若干個學習任務和綜合實訓模塊。每個學習任務都按照任務描述、任務學習目標、知識準備、計劃與實施、教學評價等內容和順序展開。通過各任務的學習,重點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辦公應用、網絡應用、多媒體技術應用等方面的技能和利用計算機技術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信息、發布信息的能力。
《計算機應用基礎(項目式教程)》可作為中職學校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計算機初、中級操作技能考證的培訓教材。
當前,我國中職學校的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各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和中職學校正在致力于開發各類專業的項目課程。本書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充分考慮到中職教育的特點和當前課程改革的要求,針對一般教材“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的弊端,按照“以工作任務為中心選擇、組織教學內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務為主要學習方式和最終目標”的原則編寫而成的。
本書要求任課教師不僅掌握當前中職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還必須掌握以下教學方法:1)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因此,教師應由過去的講授者轉變為指導者,讓學生在自主探究、操作和討論等活動中獲得知識和技能。教師的職責更多是為學生的活動提供幫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
2)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完成工作任務。通過工作任務的完成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并形成正確的態度。因此,教師要注意對工作任務的細節描述,并提醒學生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任務上而不只是知識上。
3)教學過程必須遵循“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這一完整的行動過程,為此,教師必須是這一教學過程的組織者與協調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必須互動,讓學生通“獨立地獲取信息、獨立地制訂計劃、獨立地實施計劃、獨立地評估工作”,在自己的實踐過程中培養自己的職業能力,從而構建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
4)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作為學習行動的主體,強調要以職業情境為培養目標,強調以基于職業情境的學習情境中的行動過程為學習途徑,以師生動的合作行動為學習方式,以學生自我構建的行動過程為學習過程,以專業能力社會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動能力為評價學生學業成績的主要依據。
前言
緒論
項目1 組裝家用辦公計算機
任務1 填寫裝機配置清單
任務2 組裝和調試計算機
任務3 安裝操作系統及設備驅動程序
任務4 檢測計算機系統
任務5 安裝病毒防治軟件
任務6 制作系統的備份
綜合實訓 文字錄入
項目2 運用Windows XP高效辦公
任務1 定制個性化Windows XP操作環境
任務2 整理公司辦公資料
任務3 制訂下周個人工作計劃
任務4 管理與維護Windows XP
綜合實訓 移交辦公資料
項目3 組建辦公室局域網
任務1 局域網接入互聯網
任務2 設置文件和打印機的共享
綜合實訓 構建個人網絡空間
項目4 制作多媒體宣傳片
任務1 采集加工多媒體素材
任務2 制作合成多媒體宣傳片
綜合實訓 制作"我的成長歲月"電子相冊
綜合實訓 制作"多彩校園生活"DV
項目5 用Word 2003處理文檔
任務1 寫求職信
任務2 制作簡歷表
任務3 制作簡歷封面
任務4 制作公司組織結構圖
任務5 制作公司制度手冊
任務6 制作公司員工卡
綜合實訓 制作公司宣傳手冊
項目6 用Excel 2003管理公司銷售數據
任務1 創建及修飾公司部門銷售業績報表
任務2 統計銷售業績報表的數據
任務3 分析管理銷售業績報表
任務4 制作與打印銷售業績圖表
綜合實訓 制作與分析上證公司日報表
項目7 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
任務1 制作"自我展示"演示文稿
任務2 設計、制作人力資源培訓課件
任務3 設計、制作產品介紹演示文稿
綜合實訓 制作電子雜志
參考文獻
1)學習(工作)任務(即項目)名稱、任務描述及具體要求。學習任務就是學生要完成的工作任務。在這里,對工作任務的描述要求詳細、清晰,要有具體的質量要求、安全意識和環保意識,涉及到工具、設備和材料時也要交代清楚。
2)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指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之后,期望學生在知識、技能、能力、情感和態度等方面得到發展的目標或具體要求,或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行為方式的變化程度與所能達到的水平。
3)知識準備。知識準備指學生為了順利完成工作任務,必須準備的與本工作任務有關的知識和技能,這些知識和技能一般是與工作過程、操作方法和步驟相關的技術實踐知識和技術理論知識。
4)制訂完成任務的工作計劃。要求學生在掌握一定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自行制訂工作計劃,然后與教師及其他同學一起研討,修訂自己最后的工作計劃。為此,項目課程中最好留出空間讓學生制訂工作計劃,或者待教學時由任課教師另發表格讓學生填寫。
5)實施工作計劃。要求課程中設計一些引導性問題,指引學生明白完成工作任務時的方法與步驟及需要解決的一些關鍵性問題。只有在弄懂方法、步驟和關鍵性問題之后,學生才可自行實施工作計劃,逐步完成工作任務。
6)檢查評估與教學評價(自評、互評、教師評價)。檢查評估指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自行控制質量的過程。教學評價指師生共同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的表現、知識及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完成任務的質量所進行的評價,一般可采用過程性評價和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或采用能力性評價和真實性情境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進行。一般設計有相應的評價表(含評價項目、評價標準和評價結果)。
7)練習或拓展性知識及相關學科理論知識。通過練習或引導性問題,可使學生進一步拓展視野,弄清一些與工作任務有關的探究性問題,從理論的角度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識水平。這一般可作為選學內容,供學有余力或有興趣的學生選修。
(4)項目課程內容的主要特征項目課程是以工作任務為引領的,并以工作的相關性而不是以知識的相關性來組織課程內容的。因此,工作任務是項目課程的核心要素,是知識與技能的載體,對其進行選擇、設計與描述成了項目課程開發的重要環節。要盡量避免隨意選擇簡單的工作任務作為學習任務;要盡量避免對工作任務的描述簡單化。要參照企業任務書的寫法來描述項目課程中的工作任務。項目課程的課程結構要與工作結構相對應,即要從工作結構中獲取項目課程的課程結構。因此,項目課程的內容往往是一種“理、實一體化”的課程內容,即是一種綜合化、技術化、模塊化、本地化的課程內容。
3.項目課程的教學方式與方法
(1)項目課程的教學程序一般情況下,項目課程的教學程序如下:
1)明確任務,獲取信息。教師必須詳細清楚地描述工作任務及其具體要求,引導學生獲取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有關信息,著重講解重點、難點問題;學生在工作開始之前可借助有關信息資料和教師的引導,獨立獲取完成任務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
2)制訂計劃。工作計劃是工作前的一種思考。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制訂完成工作任務的方法與步驟,包括所涉及的設備、工具與材料的準備,安全生產與環保所必須注意的事項,保證質量、按時完成任務的有效措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