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區軍事醫學概論》是我軍有關高寒地區醫學防護的普及性讀本。全書共分8章,分別介紹了寒區醫學的基本情況,人體在寒冷環境中的生理和精神心理變化,凍結性冷傷、非凍結性冷傷、突發性低溫等情況的預防和治療,以及寒區衛勤保障與救治。全書內容翔實,作者根據國內外相關研究進展,密切結合自身長期工作實踐和多年的科研成果,針對部隊如何在高寒地區保證戰斗力的問題提供了寶貴的建議與借鑒。
《寒區軍事醫學概論》可供從事寒區工作的部隊、單位、衛勤醫療部門中廣大指戰員、專業人員、院校學生,尤其是基層衛生工作者使用。
王輝山,男,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長、沈陽軍區總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全軍寒區戰創傷救治與組織修復重點實驗室主任。2000年赴澳大利亞MONASH醫療中心從事成人心臟病外科治療臨床工作,并獲澳大利亞皇家外科醫師學會證書。
現擔任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醫師分會委員會常務委員、全軍胸心血管外科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軍科委會委員、沈陽軍區胸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軍事醫學》英文版等10余家雜志編委。
承擔國家、軍隊及省部級課題基金10余項,資助金額共2000余萬元。合作主編《心臟外科學》第2版,發表SCI及核心期刊論文100余篇。帶教博士后、博士、碩士70余人。以完成人身份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遼寧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軍隊醫療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并獲全國“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第六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入選“軍隊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之學科拔尖人才”,沈陽軍區“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帶頭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侯明曉,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沈陽軍區總醫院院長。
擔任中華醫學會理事、全軍科委會重癥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軍胸心血管外科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沈陽軍區科委會重癥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副秘書長、沈陽軍區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遼寧省細胞生物學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長和重癥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從事心血管外科專業20余年,擅長復雜心臟外科疾病的診斷和矯治,特別是在各種復雜先心病的微創手術治療、風心病瓣膜置換、冠狀動脈搭橋、嚴重心律失常和房顫的外科治療方面有獨到見解,在房顫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終末期心臟病血管內膜功能失調的基礎研究等方面也有較高造詣,在重癥創傷器官保護及低溫環境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以完成人主持省級和軍隊抗寒新藥的研制,完成體外膜肺氧合救治嚴重創傷項目共12項,其中省級課題5項、軍隊課題7項,總經費1000余萬元,主要研究方向是急性肺損傷、低溫環境下爆震傷致肺損傷的功能保護及其機制,以及重癥心肺創傷和心衰的基礎研究。以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40余篇,其中SCI文章20余篇、國家核心期刊論文80余篇,參與編寫專著3部,獲中國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4項。培養博士后5名、博士1名、碩士21名。
先后被評為優秀地方大學生干部、“學雷鋒學蘇寧學習成才標兵”,并獲金質“學雷鋒榮譽章”;獲全軍優秀共產黨員、全軍醫院建設先進個人、全軍優秀醫院院長和睿智創新院長獎等,榮立二等功1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遼寧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兼任《創傷與急危重病醫學》雜志主編、《中華實用醫藥雜志》常務編委、《臨床軍醫》《中國心血管病研究》編委。
第1章 緒論
一、寒冷對戰爭的影響
二、寒區軍事醫學的發展歷程
三、未來寒區軍事醫學
第2章 人體在冷環境中的生理調節
一、概述
二、低溫對機體多系統的影響
三、低溫中的軍事醫學相關事項
四、結論
第3章 人體在冷環境中的精神心理調節
一、概述
二、冷環境中精神心理變化的相關機制
三、冷環境中精神心理變化的主要表現
四、實際應用和軍事方面的考慮
五、結論
第4章 凍結性冷傷
一、概述
二、凍結性冷傷的臨床特征
三、凍結性冷傷的病理生理改變
四、軍事環境下凍結性冷傷的救治
五、結論
第5章 非凍結性冷傷
一、概述
二、非凍結性冷傷的臨床特征
三、非凍結性冷傷的病理生理改變
四、非凍結性冷傷的治療
五、軍事環境下非凍結性冷傷的救治
六、結論
第6章 突發性低溫
一、概述
二、突發性低溫的定義及臨床特征
三、突發性低溫的病理生理改變
四、突發性低溫的防治
五、軍事環境下突發性低溫的救治
六、結論
第7章 冷傷的預防
一、概述
二、提高寒區作戰部隊預防寒冷損傷的措施
三、結論
第8章 寒區衛勤保障與救治
一、概述
二、寒區預防醫學要點
三、寒區生存須知
四、寒區傷病員的管理
五、結論
彩圖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