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技術知識學習工作頁(原書第5版)》是國外優秀教材的中文譯本,書中圍繞汽車專業職業教育的教學要求選取了發動機、傳動系統、行駛系統和電氣系統四大部分的內容,采用工作頁這一靈活的形式,學生通過編制工作計劃、填寫部件名稱與序號、描述工作原理等項目的練習,能在實踐中牢固掌握汽車專業的基礎知識。
《汽車技術知識學習工作頁(原書第5版)》非常適合作為職業教育的教材使用,同時也可作為汽車專業初學者自學的參考書。
這本包含工作計劃、專業知識及習題答案的汽車技術習題集是按汽車專業的教學要求而編寫的。書中用于單個領域的習題是按相應教學計劃和技術水平選取的。在第4部分中增加了總線系統的相關內容。本書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四沖程汽油發動機。
·傳動系統。
·行駛系統。
·電氣系統。
在內容上,本書是圍繞以下學習目的進行組織編寫的:
·識別與描述技術關系。
·填寫部件名稱與序號。
·解釋與補充系統圖。
·描述承擔任務、作用與工作原理。
·計算基本技術參數與物理參數。
·繪制與讀取功能圖、圖表與技術表達式。
教學法原則:
在編制習題時應考慮是否能找到解習題的技術資料,如專業書籍或圖表手冊,以此達到培訓專業能力和動手能力的目的。
工作計劃、專業知識篇與其他汽車專業書籍,如專業書、圖表、手冊、計算手冊、工作計劃與技術基礎知識、習題手冊以及教師用書(CD-ROM)構成一個有機整體,是一個與專業相結合的輔助課程。
本書由劉希恭譯,并由劉小豐、趙洪安、楊香蘭、趙海玲進行了技術上的校審。
前言
1 發動機1
1.1 基礎知識1
1.1.1 做功圖4
1.1.2 氣缸編號與點火順序6
1.1.3 曲軸與活塞連桿總成8
1.1.4 活塞速度9
1.1.5 作用在曲軸活塞連桿總成上的力10
1.1.6 活塞11
1.1.7 活塞環與活塞銷14
1.1.8 連桿15
1.1.9 曲軸16
1.1.10 氣缸17
1.1.11 缸蓋與缸墊18
1.1.12 壓縮壓力檢驗19
1.1.13 壓力損失檢驗20
1.2 配氣機構22
1.2.1 基礎知識22
1.2.2 零件25
1.2.3 氣門間隙補償26
1.2.4 可變配氣相位28
1.3 發動機特性曲線29
1.4 燃油31
1.5 燃油系統33
1.5.1 零部件33
1.5.2 燃油蒸氣存儲系統34
1.6 混合氣形成35
1.6.1 基礎知識35
1.6.2 化油器36
1.7 汽油噴射系統37
1.7.1 基礎知識37
1.7.2 傳感器及主要參數39
1.7.3 傳感器及校正參數41
1.7.4 執行器42
1.7.5 LH-Jetronic44
1.7.6 集中噴射系統47
1.7.7 Motronic49
1.7.8 KE-Jetronic51
1.7.9 汽油直接噴射系統52
1.8 降低廢氣中的有害物53
1.8.1 基本知識53
1.8.2 廢氣的再處理——催化器54
1.8.3 氳鶻諢羋
1.8.4 廢氣再循環(AGR)及二次空氣系統57
1.8.5 尾氣檢測58
1.9 排氣系統60
1.10 潤滑系統61
1.11 冷卻系統63
1.12 兩沖程汽油發動機65
1.12.1 基礎知識65
1.12.2 工作原理66
1.12.3 發動機控制與換氣67
1.12.4 控制類型與比較68
1.13 柴油發動機69
1.13.1 基礎知識69
1.13.2 混合氣形成與排氣特性70
1.13.3 噴射方式71
1.13.4 起動輔助系統與預熱系統72
1.13.5 活塞式分配噴油泵73
1.13.6 電子柴油控制系統(EDC)76
1.13.7 徑向活塞式分配泵79
1.13.8 共軌燃油噴射系統80
1.13.9 泵-噴嘴噴油系統(PDE)81
1.13.10 串聯式噴油泵82
1.14 增壓83
1.15 交替驅動方案87
1.15.1 混合驅動87
1.15.2 燃料電池88
2 傳動系統89
2.1 離合器89
2.1.1 任務與結構類型89
2.1.2 單盤離合器90
2.1.3 膜片彈簧離合器與離合器盤91
2.1.4 液壓操縱離合器92
2.1.5 故障與功能檢驗93
2.1.6 自動離合器系統(AKS)94
2.2 手動變速器95
2.2.1 基礎知識95
2.2.2 同步器98
2.2.3 手動變速器故障100
2.2.4 變速器曲線圖101
2.2.5 行駛圖表102
2.3 自動變速器103
2.3.1 基礎知識103
2.3.2 行星齒輪聯動裝置105
2.3.3 力流與4檔自動變速器力流106
2.3.4 控制系統107
2.3.5 電路圖109
2.4 無級自動變速器111
2.5 萬向節與傳動軸112
2.6 主減速器與差速器113
2.7 自動差速器鎖116
2.8 全輪驅動118
2.8.1 曲線行駛119
2.8.2 中間差速器121
3 行駛系統122
3.1 車身122
3.1.1 基礎知識122
3.1.2 汽車制造的安全性124
3.1.3 汽車制造的安全與損傷確定126
3.1.4 測量127
3.1.5 損傷核算與車身修理128
3.1.6 防腐與噴漆132
3.2 彈簧與減振器133
3.3 液壓氣動彈簧懸架136
3.4 有源行走機構穩定系統(AFS)138
3.5 主動控制系統(ABC)139
3.6 行駛動力學140
3.7 驅動防滑調節(ASR)141
3.8 行駛動力調節(FDR/ESP)143
3.9 車輪定位145
3.10 車輪懸架149
3.11 轉向系統152
3.11.1 結構與轉向器152
3.11.2 自動轉向153
3.12 制動系統154
3.12.1 基礎知識154
3.12.2 基礎知識與法定規范155
3.12.3 制動距離曲線圖156
3.12.4 液壓制動系統與串聯制動系統157
3.12.5 制動系統的組成與制動回路劃分159
3.12.6 制動液與制動系統排氣160
3.12.7 鼓式制動器161
3.12.8 盤式制動器162
3.12.9 負壓制動助力器164
3.12.10 制動助力器(BAS)165
3.12.11 防抱死制動系統(ABS)166
3.12.12 壓縮空氣制動系統170
3.12.13 ABS-壓縮空氣制動系統與電子制動系統173
3.13 車輪與輪胎174
4 電氣系統176
4.1 發電機176
4.2 起動機180
4.3 點火系統182
4.3.1 結構與功能182
4.3.2 點火切斷183
4.3.3 點火線圈184
4.3.4 術語與參數185
4.3.5 點火正時調整186
4.3.6 初級電流最佳化187
4.3.7 電子點火系統(EZ)188
4.3.8 全電子點火系統(VZ)190
4.3.9 火花塞191
4.4 舒適電子系統192
4.4.1 空調系統192
4.4.2 中控門鎖系統194
4.4.3 防盜系統195
4.4.4 測量與測試196
4.4.5 CAN總線系統198
4.4.6 MOST總線系統204
4.4.7 LIN總線系統206
附錄常用英制-米制單位換算表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