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明向,安徽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香港大學榮譽教授.第二、四、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安徽省首屆國醫名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培養碩士41名,博士9名,境內外學徒21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部級重大及重點課題3項,其他項目多個。獲國家及省級科技成果獎18項,安徽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各1項,獲地廳級科技成果獎多項。主編著作8本。
李澤庚,安徽中醫藥大學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呼吸系統疾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肺病重點學科帶頭人及肺病重點研究室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專業委員會和肺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內科專業委員會和呼吸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張念志,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安徽中醫藥大學di一附屬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安徽省首屆名中醫,第2屆江淮名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醫肺病學科和老年病學科的學科帶頭人,國家重點專科中醫肺病科專科帶頭人,安徽省中醫肺病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醫師學會中西醫結合分會呼吸病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已培養碩士28名.省中醫高徒3名,在讀研究生12名。發表論文159篇,出版著作5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獲得安徽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2獎。
前言
上篇 方劑選編
第一章 疏風散寒方
第一節 惡寒無汗方
一、止嗽散《醫學心悟》
二、金佛草散《類證活人書》
三、麻黃湯《傷寒論》
四、三拗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五、五拗湯《證治準繩:幼科》集之九
六、華蓋散《博濟方》
七、溫肺湯《蘭室秘藏》卷上
八、桂枝二麻黃一湯《傷寒論》
九、十神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第二節 惡寒自汗方
一、桂枝湯《傷寒論》
二、香蘇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第三節 惡寒陽虛方
一、麻黃附子細辛湯《傷寒論》
二、再造散《傷寒六書》
第四節 氣虛外感方
一、荊防敗毒散《攝生眾妙方》
二、人參敗毒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第五節 暑濕感冒方
新加香薷飲《溫病條辨》
第六節 散寒化飲方
一、小青龍湯《傷寒論》
二、射干麻黃湯《金匱要略》
三、苓甘五味姜辛湯《金匱要略》
四、澤漆湯《金匱要略》
五、苓桂術甘湯《金匱要略》
六、祛風解痙平喘湯(國醫大師晁恩祥)
第七節 散寒清熱方
一、大青龍湯《傷寒論》
二、葛根湯《傷寒論》
三、桂枝二越婢一湯《傷寒論》
四、五積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第二章 疏風散熱方
一、桑菊飲《溫病條辨》
二、銀翹散《溫病條辨》
三、蔥豉湯《肘后方》卷二
第三章 潤肺清燥方
一、桑杏湯《溫病條辨》
二、杏蘇散《溫病條辨》
三、沙參麥冬湯《溫病條辨》卷一
四、清燥救肺湯《醫門法律》
五、貝母瓜萎散《醫學心悟》
六、辛潤理肺湯(丁光迪)
七、截咳方(姜春華)
第四章 清熱化痰方
一、瀉白散《小兒藥證直訣》
二、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傷寒論》
三、清肺湯《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八
四、小陷胸湯《傷寒論》
五、清金化痰湯《醫學統旨》
六、清氣化痰丸《醫方考》
七、竹瀝達痰丸《攝生眾妙方》
八、礞石滾痰丸《丹溪心法附余》
九、定喘湯《攝生眾妙方》
十、葶藶大棗瀉肺湯《金匱要略》
十一、涼膈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十二、白虎湯《傷寒論》
十三、葦莖湯《外臺秘要》引《古今錄驗方》
十四、加味葦莖湯《重訂通俗傷寒論》
十五、清金散《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十六、人參瀉肺湯《袖珍方》卷三
十七、貝母丸《太平圣惠方》卷十四
十八、海浮石滑石散《醫學從眾錄》卷
十九、五味消毒飲《醫宗金鑒》
第五章 理氣化痰方
一、二陳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二、香砂六君子湯《古今名醫方論》
三、溫膽湯《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四、導痰湯《傳信適應方》引皇甫坦方
五、皂莢丸《金匱要略》
六、九寶散《蘇沈良方》
七、蘇子降氣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八、三子養親湯《皆效方》
九、蠲哮湯(洪廣祥)
十、寬氣飲《活幼心書》卷下
十一、六安煎《景岳全書》
十二、降逆止咳湯(趙棻)
十三、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
第六章 扶正補虛方
第一節 補肺氣方
一、補肺湯《云岐子保命集》
二、異功散《小兒藥證直訣》
三、人參蛤蚧散《楊氏家藏方》
四、玉屏風散《丹溪心法》
第二節 養肺陰方
一、百合固金湯《慎齋遺書》
二、麥門冬湯《金匱要略》
三、養陰清肺湯《重樓玉鑰》
四、紫菀湯《醫方集解》
五、月華丸《醫學心悟》
第三節 滋腎方
一、滋陰降火湯《壽世保元》卷六
二、清離滋坎飲《壽世保元》
第四節 溫腎陽方
一、真武湯《傷寒論》
二、腎氣丸《金匱要略》
三、參附湯《正體類藥》
四、黑錫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五、陽和湯《外科證治全生集》
第五節 益氣養陰方
一、都氣丸《癥因脈治》
二、九仙散《衛生寶鑒》
三、生脈散《醫學啟源》
四、金水六君煎《景岳全書》
第七章 治肺癌方
第一節 治肺癌固定方
一、益肺清化顆粒(樸炳奎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腫瘤科)
二、扶正抗癌湯(陳光偉陜西中醫藥大學)
三、仙魚湯(陳銳深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科)
四、肺積方(施志明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五、肺復方(蔣益蘭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腫瘤科)
六、肺癌基本方(李建生中國癌癥研究基金會北京鮮藥研制中心)
七、新癓煎
八、軟堅解毒湯
九、鶴蟾片
第二節 治肺癌辨證論治方
一、劉嘉湘教授方
二、劉偉勝教授方
三、周岱翰教授方
第三節 治肺癌中成藥
一、中成藥注射液
二、中成藥口服制劑
中篇 藥物備要
第八章 解表宣肺藥
一、麻黃《神農本草經》
二、桂枝《名醫別錄》
三、紫蘇《名醫別錄》
四、生姜《名醫別錄》
五、香薷《名醫別錄》
六、荊芥《神農本草經》
七、防風《神農本草經》
……
下篇 對藥(藥組)薈萃
《肺系病臨床方藥臻萃》:
三、麻黃湯《傷寒論》
【方藥組成】
麻黃去節,三兩(6g)桂枝二兩(4g)杏仁去皮尖,七十個(9g)炙甘草,一兩(3g)
現代用法:水煎服,溫覆取微汗。
【功用主治】
1.功用
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2.主治病證
外感風寒表實證。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無汗而喘,舌苔薄白,脈浮緊。
現代主要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屬風寒表實證者。
3.臨床應用
(1)呼吸系統疾病:黃氏以加味麻黃湯治療夏季風寒型感冒106例,藥物組成:麻黃lOg,桂枝lOg,杏仁lOg,生甘草5g,生白芍lOg,連翹lOg。水煎服,每天1劑,總有效率91.5%【黃偉.加味麻黃湯治療夏季風寒型感冒106例[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0,7:57】。
(2)消化系統疾病:李氏用麻黃湯加減治療肝硬化腹水30例,處方:生麻黃、桂枝、炮穿山甲各6g,黃芪60g,茯苓、澤瀉、白茅根各15g,豬苓、赤芍各20g,丹參、炒白術、薏苡仁各30g,炙甘草Sg。每天1劑,水煎服。1個月為1個療程,共用3個療程,總有效率為90%【李世云,李道寬.麻黃湯加減聯合西藥治療肝硬化腹水30例[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8,11:39-40】o
(3)本方是治療外感風寒表實證的基礎方。臨床應用以惡寒發熱,無汗而喘,脈浮緊為辨證要點。若喘急胸悶、咳嗽痰多、表證不甚者,去桂枝,加蘇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蒼耳子、辛夷以宣通鼻竅;若夾濕邪而兼見骨節酸痛,加蒼術、薏苡仁以祛風除濕;兼里熱之煩躁、口干,酌加石膏、黃芩以清瀉郁熱。
【方藥分析】
本方證為外感風寒,肺氣失宣所致。風寒之邪外襲肌表,使衛陽被遏,腠理閉塞,營陰郁滯,經脈不通,故見惡寒、發熱、無汗、頭身痛;肺主氣屬衛,外合皮毛,寒邪外束于表,影響肺氣的宣肅下行,則上逆為喘;舌苔薄白,脈浮緊皆是風寒襲表的反映。治當發汗解表,宣肺平喘。方中麻黃苦辛性溫,歸肺與膀胱經,善開腠發汗,祛在表之風寒;宣肺平喘,開閉郁之肺氣,故本方用以為君藥。由于本方證屬衛郁營滯,單用麻黃發汗,只能解衛氣之閉郁,所以又用透營達衛的桂枝為臣藥,解肌發表,溫通經脈,既助麻黃解表,使發汗之力倍增;又暢行營陰,使疼痛之癥得解。二藥相須為用,是辛溫發汗的常用組合。杏仁降利肺氣,與麻黃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復肺氣之宣降,加強宣肺平喘之功,是為宣降肺氣的常用組合,為佐藥。炙甘草既能調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緩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過猛而耗傷正氣,是使藥而兼佐藥之用。四藥配伍,表寒得散,營衛得通,肺氣得宣,則諸癥可愈。
【使用注意】
本方為辛溫發汗之峻劑,故《傷寒論》對“瘡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虛自汗、血虛而脈兼“尺中遲”、誤下而見“身重心悸”等,雖有表寒證,亦皆禁用。麻黃湯藥味雖少,但發汗力強,不可過服,否則,汗出過多必傷人正氣。正如柯琴指出:“此乃純陽之劑,過于發散,如單刀直入之將,投之恰當,一戰成功。不當則不戢而召禍。故用之發表,可一而不可再。”(《傷寒來蘇集·傷寒附翼》卷上)
【類方比較】
麻黃湯和桂枝湯同屬辛溫解表劑,都可用治外感風寒表證。麻黃湯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發汗散寒力強,又能宣肺平喘,為辛溫發汗之重劑,主治外感風寒所致惡寒發熱而無汗喘咳之表實證;桂枝湯中桂、芍并用,佐以姜、棗,發汗解表之力遜于麻黃湯,但有調和營衛之功,為辛溫解表之和劑,主治外感風寒所致惡風發熱而有汗出之表虛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