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內容涵蓋了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 XP操作系統、Word 2003字處理軟件、Excel 2003電子表格、PowerPoint 2003演示文稿、計算機網絡基礎及Internet應用等方面的知識。在內容安排上注重教材的簡潔性和條理性,在結構上注重內容的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通俗易懂。
本書是作者總結多年來在基礎課程教學經驗的基礎上,聽取各方面的意見,進行充分的研討與論證后編寫的。內容以重應用、突出實踐、強化動手能力為特點,適合作為高職高專院校各專業計算機公共基礎課教材,也可作為各類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培訓教材及自學參考書。
前言
第1章 計算機基礎知識
1.1 計算機的發展、特點和應用
1.2 微型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1.3 數制的基本概念和數制轉換
1.4 中文輸入法
1.5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
1.6 計算機病毒及其防治
習題
第2章 中文Windows XP操作系統
2.1 中文Windows XP概述
2.2 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
2.3 中文Windows XP的文件操作
2.4 中文Windows XP的控制面板
2.5 中文Windows XP的附件 前言
第1章 計算機基礎知識
1.1 計算機的發展、特點和應用
1.2 微型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1.3 數制的基本概念和數制轉換
1.4 中文輸入法
1.5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
1.6 計算機病毒及其防治
習題
第2章 中文Windows XP操作系統
2.1 中文Windows XP概述
2.2 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
2.3 中文Windows XP的文件操作
2.4 中文Windows XP的控制面板
2.5 中文Windows XP的附件
習題
第3章 Word 2003的使用
3.1 實訓一:認識
3.2 實訓二:文檔的基本操作
3.3 實訓三:格式設置
3.4 實訓四:頁面的基本設置
3.5 實訓五:圖文混排
3.6 實訓六:繪圖工具的使用
3.7 實訓七:表格處理
3.8 實訓八:注釋的使用
3.9 實訓十:郵件合并
習題
第4章 Ex el 2003的使用
4.1 實訓一:認識Ex el
4.2 實訓二:工作簿的基本操作
4.3 實訓三:美化和管理工作表
4.4 實訓四:公式與函數的使用
4.5 實訓五:數據圖表的使用
4.6 實訓六:數據清單處理
4.7 實訓七:數據透視表的使用
習題
第5章 PowerPoint 2003的使用
第6章 計算機網絡基礎與
參考文獻
第1章 計算機基礎知識
1.1 計算機的發展、特點和應用
通常所說的計算機稱之為電子計算機或稱電子數字計算機,是一種能自動、快速的運行大量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的電子設備。IBM公司在1981年推出了自己的微型計算機(簡稱微機),英文名字為“Personal Computer”,翻譯成中文就是“個人計算機”。
1.1.1 計算機的產生和發展
1.計算機的產生
世界上公認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是1946年2月誕生,它的名字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culator),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莫爾學院的一批年輕的科技人員研制成功的。ENIAC的主要元器件采用的是電子管,該機使用了18000個電子管,1500個繼電器,占地167m2,耗電量l50kW,耗資40萬美元。這臺計算機能完成5000次/s加減運算,300/s多次乘法運算,比當時最快的計算工具快300倍,用今天的標準看,它的功能遠不及一只可編程計算器,但它使科學家們從繁雜的計算中解放出來,它的誕生標志著人類進入了一個嶄新的信息革命時代。
從第一代計算機到目前使用的計算機,所沒有發生的是其體系結構,即這些計算機的體系結構均是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和輸出設備組成的馮·諾依曼體系結構。匈牙利數學家馮·諾依曼除了設計出計算機硬件的基本構成之外,還提出計算機必須使用二進制數。在程序運行之前,要先將指令和數據存入存儲器中,然后,由機器自動到存儲器中提取執行指令和數據,這就是程序存儲控制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