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包括微型計算機原理、匯編語言程序設計及接口技術3部分內容。首先概述計算機基礎知識及微型計算機系統組成。然后,以8086 CPU為基礎,詳細介紹80x86微處理器的硬件結構、工作原理、指令系統、匯編語言及程序設計、存儲器系統、輸入/輸出接口、中斷技術及應用。最后,以常用集成可編程芯片為對象,重點介紹串行通信,并行通信,定時器/計數器,D/A及A/D轉換的基本原理、性能和接口應用技術。
本書通俗易懂,思路清晰,層次結構完整分明,便于教學和自學使用。書中通過大量的例題和應用實例,引導讀者逐步認識、熟知、掌握微型計算機應用技術。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電子、計算機、機械及自動化等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高職高專同類專業教材或參考用書,以及各類工程技術人員的自學用書。
前言
第1章 微型計算機基礎
1.1 計算機的產生及結構思想
1.1.1 計算機產生的結構思想
1.1.2 計算機的發展過程
1.1.3 計算機的特點及應用
1.2 計算機中信息的表示
1.2.1 計算機使用的數制及轉換
1.2.2 原碼、反碼和補碼表示
1.2.3 二-十進制編碼
1.2.4 數的定點和浮點表示
1.2.5 非數值數據的編碼表示
1.3 微型計算機概述
1.3.1 微型計算機的發展及特點
1.3.2 微處理器、微型計算機、微型計算機系統 前言
第1章 微型計算機基礎
1.1 計算機的產生及結構思想
1.1.1 計算機產生的結構思想
1.1.2 計算機的發展過程
1.1.3 計算機的特點及應用
1.2 計算機中信息的表示
1.2.1 計算機使用的數制及轉換
1.2.2 原碼、反碼和補碼表示
1.2.3 二-十進制編碼
1.2.4 數的定點和浮點表示
1.2.5 非數值數據的編碼表示
1.3 微型計算機概述
1.3.1 微型計算機的發展及特點
1.3.2 微處理器、微型計算機、微型計算機系統
1.3.3 微型計算機常用術語及性能指標
1.3.4 微型計算機分類
1.4 微型計算機系統組成
1.4.1 微型計算機硬件組成
1.4.2 軟件系統
1.5 本章要點
1.6 習題
第2章 微處理器及其體系結構
2.1 86微處理器
2.1.1 86微處理器的內部結構和功能
2.1.2 86微處理器的寄存器組
2.1.3 86微處理器的引腳分布與工作模式
2.1.4 86微處理器對存儲器的管理
2.1.5 86微處理器的工作過程
2.2 86微處理器的總線周期和操作時序
2.2.1 時鐘周期、總線周期和指令周期
2.2.2 基本的總線時序
2.3 從8086到80x86微處理器結構的變化
2.3.1 86和80386
2.3.2 86 CPU
2.4 Pentium(奔騰)CPU
2.4.1 Pentium(奔騰)CPU概述
2.4.2 Pentium 簡介
2.4.3 新一代微處理器——Itanium(安騰)CPU簡介
2.5 本章要點
2.6 習題
第3章 微型計算機指令系統
3.1 指令系統簡介
3.1.1 指令及指令系統
3.1.2 指令格式
3.2 86指令的尋址方式
3.2.1 操作數及分類
3.2.2 86數據尋址方式
3.2.3 86轉移地址尋址方式
3.3 86指令系統
3.3.1 數據傳送指令
3.3.2 算術運算指令
3.3.3 邏輯運算及移位指令
3.3.4 串操作類指令
3.3.5 控制轉移類指令
3.3.6 處理器控制指令
3.4 從8086到80x86指令系統的變化
3.4.1 x86系統尋址方式
3.4.2 x86增強和擴展指令
3.5 本章要點
3.6 習題
第4章 x86匯編語言及程序設計
4.1 匯編語言語法基本知識
4.1.1 匯編語言和匯編程序
4.1.2 匯編語言的語句
4.1.3 匯編語言的數據和表達式
4.1.4 匯編語言源程序的結構
4.2 常用匯編偽指令
4.2.1 符號定義偽指令
4.2.2 數據定義偽指令
4.2.3 程序分段定義偽指令
4.2.4 定位操作偽指令
4.2.5 程序模塊的定義和通信
4.2.6 宏操作偽指令
4.3 x86宏匯編偽指令增強與擴充
4.4 匯編語言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
4.4.1 程序設計步驟及技術
4.4.2 順序程序設計
4.4.3 選擇程序設計
4.4.4 循環程序設計
4.5 子程序設計
4.5.1 過程定義偽指令
4.5.2 子程序調用與返回指令
4.5.3 子程序設計舉例
4.6 匯編語言程序上機過程
4.6.1 上機步驟
4.6.2 調試工具DEBUG
4.7 本章要點
4.8 習題
第5章 存儲器
第6章 輸入/輸出及中斷
第7章 串行通信接口技術
第8章 并行通信接口技術
第9章 可編程定時器/計數器芯片8253
第10章 數-模/模-數轉換及其接口
附錄
附錄A ASCII(美國標準信息交換碼)碼表
附錄B x86指令系統表
附錄C DOS系統功能調用
附錄D BIOS中斷調用
參考文獻
第1章 微型計算機基礎
本章以計算機產生的結構思想為引導,首先對計算機的產生及馮.諾依曼計算機的經典設計方案進行了概述,然后介紹計算機中表示信息的二進制數及與其他常用數制相互間的轉換方法,最后詳細介紹微型計算機的基本概念及系統組成。
1.1 計算機的產生及結構思想
1946年2月14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Pennsylvania)大學的一間大廳里,由美國陸軍的一位將軍按下一個按鈕,一件對現代世界有巨大影響的事件發生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取名為ENIAC)啟動了,如圖1-1所示。
60多年來,計算機應用已由傳統的科學計算發展到信息處理、實時控制、輔助設計、智能模擬及現代通信網絡等領域。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對人類社會的進步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尤其是微型計算機的出現及其在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各個領域不斷深入的廣泛應用,正在改變著人們傳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人類已進入以計算機應用為主要代表的信息時代。
1.1.1 計算機產生的結構思想
1945年,美籍匈牙利科學家馮·諾依曼(Von NeulIlann)提出了以“二進制存儲信息”、“存儲程序”為基礎的計算機結構思想,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就是按照這種思想進行設計、制造和工作的,所以人們又稱其為馮。諾依曼計算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