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CAD/CAM技術:Pro/E應用實訓》采用案例教學法,通過模塊式的教學體系,詳細地介紹了Pro/E軟件的應用方法和技巧。主要內容包括二維草繪、拉伸、旋轉、掃描、混合、放置實體特征、陣列、工程圖和數控加工的案例及實訓。通過CAD二維(三維)建模實訓,學會一般零件的造型設計。通過CAM模塊的操作實訓,學會Pro/E軟件中最基本的數控加工技術。
《機械CAD/CAM技術:Pro/E應用實訓》可作為中等職業學校機械類CAD/CAM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高等職業院校機械、數控、模具類專業的參考教材和中級Pro/E培訓班的教材。
為了培養既有一定文化基礎和專業理論知識,又有較強的實踐能力的應用型技能人才,職業教育教材的開發應同時兼顧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既選編“必需、夠用”的理論內容,又融入足夠的實訓內容。中等職業教育更應以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為主線,試行“以實踐教學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當前的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以“行動導向教學法”為核心,即以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引導課文教學法等新型教學方法,從課程設置到教學大綱,從教學模式到教材編寫都做了有益的嘗試。本書編寫過程中充分考慮當前中等職業教育教學的發展現狀和學生的教學實際需求,采用案例式教學方法,以適應目前中等職業學校的專業課教學。
作為CAD/CAM最成功的一體化設計軟件之一,Pro/E從產品的構思、完善到生產加工都做到了高度的專業化和規范化。Pro/E軟件全參數化的設計和容易上手的三維實體造型及其他強大的功能使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它進行產品的開發和設計。在職業院校中開展Pro/E軟件的教學是學校和企業對接的有益嘗試。
本書有以下特點:
1.注重實用性。本書在編寫中強調實訓環節,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貫徹“實用為主,必須和夠用為度”的教學原則,采用了廣而不深、點到為止的教學方法。
2.采用案例教學法。在編寫過程中,以工程實踐中常見的案例作為掌握CAD/CAM技術的突破口。本書在案例講解中,將操作步驟一步一步進行分解,循序漸進,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以便學生理解。
3.采用模塊式的編寫體系。Pro/E是一個非常龐大的CAD/CAM一體化軟件,本書在編寫中根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和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編寫了掌握Pro/E軟件最基本的模塊操作,為學生后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本書在使用中,教師可以先簡單分析案例的造型思路,然后按照案例的操作步驟,一步一步地跟著案例進行模仿。在最初的學習中,不去探究為什么,而是把案例模仿熟,模仿透。教師接下來的任務是通過講解技術支持對涉及到概念的理論部分進行理解,以彌補案例講解的不足,在此環節對學生易出錯的地方給出了重點的提示,對學習中關鍵點進行了梳理。最后部分的知識進階環節是在掌握基本技能之外的擴展,給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了進一步的發展空間,此部分也可作為選講,教師根據教學情況具體掌握。課后的習題應作為教學實訓的一部分。本書教學的參考學時為80~100課時。
本書可作為中等職業學校機械類專業CAD/CAM:課程教材,也可作為高等職業院校機械、數控、模具類專業的參考教材和中級PRO/E培訓班的教材。
前言
第1章 二維草繪基礎
1.1 案例1——正等五邊形
1.2 案例2——支架平面圖
1.3 案例3——綜合實例
1.4 知識進階
1.5 實訓課題
第2章 建;A特征——拉伸
2.1 案例1——底座
2.2 案例2——叉形零件(帶倒圓角)
2.3 知識進階
2.4 實訓課題
第3章 建;A特征——旋轉
3.1 案例1——階梯傳動軸
3.2 案例2——旋鈕造型
3.3 知識進階
3.4 實訓課題
第4章 建模基礎特征——掃描
4.1 案例1——水壺柄造型
4.2案例2——四驅車賽道造型
4.3 知識進階
4.4 實訓課題
第5章 建模基礎特征——混合
5.1案例1——“天圓地方”零件造型
5.2案例2——螺旋送料輥
5.3知識進階
5.4實訓課題
第6章 放置實體特征
6.1案例1——在實體上造型機
6.2案例2——肋特征
6.3案例3——殼特征
6.4知識進階
6.5實訓課題
第7章 陣列、復制和鏡像
7.1案例1——架桿
7.2案例2——轉向盤造型
7.3案例3——鏡像
7.4知識進階
7.5綜合案例
7.6實訓課題
第8章 工程圖
8.1案例1——使用默認模板創建視圖
8.2案例2——創建一般視圖
8.3案例3——工程圖的標注
8.4知識進階
8.5實訓課題
第9章 數控加工
9.1Pro/NC的操作流程
9.2案例1——平面加工
9.3案例2——內腔加工
9.4知識進階
9.5實訓課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