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詩歌賞析教程》是中等職業學校綜合素質教養系列教材叢書之一。
賞析古典詩歌,通過與古代的賢人智者跨越時空的對話,進行思想的交流與情感的共鳴,是中職生感受中華優秀文化傳統,保持并強化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基因”,提高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也是讓他們純潔心靈、加強生命體認的重要方式。
本書從詩歌源頭的先秦時期始,至明清白話詩出現之前止,將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歷史勾勒出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輪廓。本書以中等職業學校的師生為主要讀者對象,力求符合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實際,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力求吸收最新研究成果,以體現古典詩歌賞析的時代風貌。
基于上述理念,本教材具備以下特色:
一、民族性
本書以中國古典詩歌發展的輪廓為架構,選擇一定數量的在中國古代文學史和文化史上有代表性的、成就高、影響大的古代經典詩歌進行賞析評述。重點放在了對古典詩歌人文內涵的發掘和藝術表現的賞評上,以期幫助中職學生對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有些許生動的、鮮活的認知,并幫助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對古典詩歌的賞析能力和審美水平,培養他們學習、熱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
二、實用性
本教材本著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條理清晰的編寫原則,融知識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體,每章分為【記】、【譯】、【賞】、【讀】、【悟】等版塊,便于教師的使用與操作。
三、創新性
結合中職生的知識結構及年齡特點,本教材編入了【時光隧道】、【深海探月】版塊。【時光隧道】版塊選用了符合中職生閱讀特點的現代作品,使古今文化融會貫通,是對古典文學的延伸;【深海探月】版塊補充大量的相關詩詞及詳盡的賞析內容,適合教師及有興趣對古典詩詞進行深入研究的學生閱讀、欣賞。
本書由李家琰主編,張琰、李秀菊、韓東林擔任副主編,由于建新主審,張琰為全書繪制了插圖。
各章節的具體編寫人員有:第1章、第3章:張琰;第2章、第6章、第7章:李家琰;第4章、第5章:李秀菊;第8章:韓東林。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張琰《中國古典詩歌鑒賞(草稿)》及一些同類資料,并得到了趙偉中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謝。
由于編寫時間倉促,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疏漏之處,懇請使用者批評指正,以利今后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