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學與胚胎學(第2版)/全國普通高等教育臨床醫學專業5+3“十三五”規劃教材》較上一版進一步充實了編委隊伍,由全國14所高等醫學院校的24位專家、教授編寫,他們長期工作在教學一線,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扎實的專業基礎,編寫過程中吸納了先進的教學改革成果。教材在修訂的過程中進一步凝練了教材的思想性,在教材的科學性和先進性方面狠下功夫,更加注重基礎和臨床的銜接,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進一步優化了圖片,在文字表述上更加精煉,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夯實基礎,兼顧創新性培養和學科進展組織學與胚胎學是研究人體微細結構及其功能關系的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形態學科。因此,編寫過程中強調對學生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培養,注重以形態與功能相結合、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理解人體的組織結構,同時吸納了新的教學研究成果和新的科學研究成果,使《組織學與胚胎學(第2版)/全國普通高等教育臨床醫學專業5+3“十三五”規劃教材》更具有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啟發性、實用性。 2.圖片的質量進一步優化《組織學與胚胎學(第2版)/全國普通高等教育臨床醫學專業5+3“十三五”規劃教材》共有彩色圖片419幅,其中模式圖和示意圖236幅,細胞、組織器官光鏡和電鏡結構圖片183幅。《組織學與胚胎學(第2版)/全國普通高等教育臨床醫學專業5+3“十三五”規劃教材》在第1版的基礎上更換圖片70余幅,繼續保持每一重要結構后都附有精美圖片,圖隨文走,圖文并茂,將抽象的微細結構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有助于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機體結構的立體形象,便于教和學。 3.臨床應用板塊為加快專業學位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緊密銜接,在正文中適當加入了一些臨床應用板塊,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基礎與臨床的聯系,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實現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的理念。 4.采用英語小結英語是學生閱讀專業文獻、掌握學科前沿、走向世界的交流工具,在本科教學中滲透專業英語教學非常重要。 《組織學與胚胎學(第2版)/全國普通高等教育臨床醫學專業5+3“十三五”規劃教材》在每一章后都插入英文小結,有助于學生專業外語的提高。
第一章 組織學緒論一、組織學的研究內容二、組織學的研究方法和技術三、組織學與胚胎學的學習方法第二章 上皮組織一、被覆上皮二、腺上皮和腺三、上皮細胞的特化結構四、上皮組織的更新和再生第三章 結締組織一、疏松結締組織二、致密結締組織三、脂肪組織四、網狀組織第四章 軟骨和骨一、軟骨二、骨三、骨的發生第五章 血液一、紅細胞二、白細胞三、血小板四、骨髓和血細胞發生第六章 肌組織一、骨骼肌二、心肌i、平滑肌第七章 神經組織一、神經元二、突觸三、神經膠質細胞四、神經纖維和神經五、神經末梢第八章 神經系統一、脊髓二、大腦皮質三、小腦皮質四、神經節五、腦脊膜和血一腦屏障六、脈絡叢和腦脊液第九章 循環系統一、血管壁的一般結構二、動脈三、靜脈四、毛細血管五、微循環六、心臟七、淋巴管系統第十章 免疫系統一、免疫細胞二、淋巴組織三、淋巴器官第十一章 內分泌系統一、甲狀腺二、甲狀旁腺三、腎上腺四、垂體五、松果體六、彌散神經內分泌系統第十二章 皮膚一、表皮二、真皮三、皮膚附屬器第十三章 眼和耳一、眼二、耳第十四章 消化管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結構二、口腔三、咽四、食管五、胃六、小腸七、大腸八、腸相關淋巴組織九、胃腸的內分泌細胞第十五章 消化腺一、唾液腺二、胰腺三、肝四、膽囊與膽管第十六章 呼吸系統一、鼻腔二、喉三、氣管和支氣管四、肺第十七章 泌尿系統一、腎二、排尿管道第十八章 男性生殖系統一、睪丸二、生殖管道三、附屬腺四、陰莖第十九章 女性生殖系統一、卵巢二、輸卵管三、子宮四、陰道五、乳腺第二十章 胚胎學緒論一、胚胎學的研究內容二、胚胎學的發展簡史與現代胚胎學三、胚胎學的意義和學習方法第二十一章 人體胚胎學總論一、生殖細胞和受精二、卵裂、胚泡形成和植入三、三胚層的形成與分化四、胎膜和胎盤五、胚胎齡的推算六、雙胎、多胎和聯體雙胎第二十二章 顏面和四肢的發生一、鰓器的發生二、顏面的形成三、腭的發生與口腔、鼻腔的分隔四、舌的發生五、牙的發生六、頸的形成七、四肢的發生八、顏面、頸和四肢的主要畸形第二十三章 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的發生一、消化系統的發生二、呼吸系統的發生第二十四章 泌尿系統和生殖系統的發生一、泌尿系統的發生二、生殖系統的發生第二十五章 心血管系統的發生一、原始心血管系統的建立二、心臟的發生三、胎兒血液循環及出生后的變化四、心血管系統主要畸形第二十六章 神經系統、眼和耳的發生一、神經系統的發生二、眼的發生三、耳的發生第二十七章 先天性畸形的發生和預防一、先天性畸形的發生率和分類二、致畸敏感期三、先天性畸形的影響因素四、先天性畸形的預防和產前檢查中英文對照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全國普通高等教育臨床醫學專業5+3“十二五”規劃教材——《組織學與胚胎學》經過5年的使用,獲得了師生們的一致好評,伴隨著醫學高等教育的發展,教材作為知識的載體也應不斷發展和完善。為了把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及時地吸納在本教材內容里,培養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各院校和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一致決定對教材進行全面修訂。 本教材較上一版進一步充實了編委隊伍,由全國14所高等醫學院校的24位專家、教授編寫,他們長期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扎實的專業基礎,編寫過程中吸納了先進的教學改革成果。教材在修訂的過程中進一步凝練了教材的思想性,在教材的科學性和先進性方面狠下功夫,更加注重基礎和臨床的銜接,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進一步優化了圖片,在文字表述上更加精煉,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夯實基礎,兼顧創新性培養和學科進展組織學與胚胎學是研究人體微細結構及其功能關系的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形態學科。因此,編寫過程中強調對學生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培養,注重以形態與功能相結合、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理解人體的組織結構,同時吸納了新的教學研究成果和新的科學研究成果,使本教材更具有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啟發性、實用性。 2.圖片的質量進一步優化本教材共有彩色圖片419幅,其中模式圖和示意圖236幅,細胞、組織器官光鏡和電鏡結構圖片183幅。本教材在第1版的基礎上更換圖片70余幅,繼續保持每一重要結構后都附有精美圖片,圖隨文走,圖文并茂,將抽象的微細結構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有助于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機體結構的立體形象,便于教和學。 3.臨床應用板塊為加快專業學位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緊密銜接,在正文中適當加入了一些臨床應用板塊,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基礎與臨床的聯系,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實現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的理念。 4.采用英語小結英語是學生閱讀專業文獻、掌握學科前沿、走向世界的交流工具,在本科教學中滲透專業英語教學非常重要。本書在每一章后都插入英文小結,有助于學生專業外語的提高。 本教材模式圖或示意圖為各編者在引進國內外教材插圖的基礎上進行仿繪,并加以改進。光鏡圖像和電鏡圖像部分為編者本人提供,部分為泰山醫學院形態學實驗室切片拍攝圖像,還有少量互相交流的圖像。高級實驗師李亞魯和王新成為本教材標本制作和圖像的拍攝、全國優秀教師高慧英教授為本教材的審校都做出了很大貢獻。泰山醫學院、內蒙古醫科大學、河南科技大學、長治醫學院、揚州大學的各級領導對本教材的出版也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幫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加之時間倉促,教材中不足或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各位同仁和廣大師生們批評指正,便于以后繼續修訂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