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繼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 依據詞匯語義學、認知語言學和語料庫語言學中的相關理論和方法, 對專用詞語跨域使用的類型和條件、語義嬗變的機制、過程和結果、語義嬗變的語篇視角及語義嬗變的動因等問題進行比較全面而細致的研究。
李琳,女,湖南婁底人,湖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語體與語用。目前主持省級科研教研項目四項,完成湖南省教育廳課題一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一項、省級科研項目三項,參編本科教材兩部,在CSSCI中文核心期刊及省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二十余篇。
第一章緒論
1.1研究概述
1.1.1選題依據
1.1.2研究對象與目的
1.1.3研究意義
1.2相關研究基礎
1.2.1關于語域的相關研究
1.2.2語域角度的詞匯研究
1.2.3詞語的跨域使用研究
1.2.4詞匯語義學角度的詞義嬗變研究
1.2.5其他相關研究
1.3相關研究理論
1.3.1語義場理論
1.3.2并置理論
1.3.3結構主義語義學理論
1.3.4原型范疇理論
1.3.5概念隱喻理論
1.4詞語跨域使用研究的缺失與研究的趨勢
1.5研究思路、方法與寫作原則
1.5.1研究思路
1.5.2研究方法
1.5.3寫作原則
1.6語料來源
第2章專用詞語跨域使用的類型和條件
2.1專用詞語跨域使用的概況
2.1.1核心術語界定
2.1.2跨域使用的專用詞語在詞典中的分布
2.1.3專用詞語跨域使用的層次性
2.2專用詞語跨域使用的基本類型
2.2.1以源域與目標域之間的映射關系為標準
2.2.2以穩定性為標準
2.3專用詞語跨域使用的條件
2.3.1專用詞語跨域使用的認知條件
2.3.2專用詞語跨域使用的語義條件
2.3.3專用詞語跨域使用的語用條件
2.4小結
第3章專用詞語跨域使用語義嬗變的機制、過程和結果
3.1專用詞語跨域使用語義嬗變的機制——隱喻
3.1.1隱喻概述
3.1.2專用詞語跨域使用語義嬗變的隱喻解讀
3.2專用詞語跨域使用語義嬗變的基本過程
3.2.1“搭配”視角下詞語跨域使用的語義嬗變
3.2.2“義素分析”視角下詞語跨域使用的語義嬗變
3.2.3“形式標記”視角下詞語跨域使用的語義嬗變
3.3專用詞語跨域使用語義嬗變的結果
3.3.1專用詞語意義的擴大
3.3.2跨域義與源域義的結構關系
3.4小結
第4章五類專用詞語跨域使用語義嬗變的量化分析
4.1量化分析展開的前提
4.1.1考察項目的確定
4.1.2語料概況
4.1.3方法概述
4.2具體的量化分析
4.2.1軍事語域五個詞語的跨域使用分析
4.2.2科技語域五個詞語的跨域使用分析
4.2.3經濟語域五個詞語的跨域使用分析
4.2.4體育語域五個詞語的跨域使用分析
4.2.5醫學語域五個詞語的跨域使用分析
4.3小結
第5章專用詞語跨域使用語義嬗變的語篇視角
5.1專用詞語和語篇的關系
5.1.1語篇中的專用詞語
5.1.2各類型語體語篇吸收跨域詞語的考察
5.2跨域使用的詞語在語篇中的語義嬗變
5.2.1跨域使用的詞語在語篇中的聚合場和組合場
5.2.2“同場同模式”的語義嬗變
5.3專用詞語跨域使用的語義嬗變與語篇的構建
5.3.1跨域使用的詞語作為語篇的關鍵詞
5.3.2跨域使用的詞語與語篇的題旨語義鏈
5.3.3跨域使用的詞語與語篇的行為語義鏈
5.3.4跨域使用的詞語與語篇的銜接與連貫
5.4專用詞語跨域使用的語義嬗變與語篇風格義場的形成
5.4.1形象、生動
5.4.2風趣、幽默
5.4.3凸顯時代色彩
5.4.4委婉、含蓄
5.4.5簡潔、凝練
5.5小結
第6章專用詞語跨域使用語義嬗變的動因
6.1外部原因
6.1.1社會生活內容的變化
6.1.2大眾傳媒的助推
6.1.3復雜的語用心理
6.2內部原因
6.2.1經濟原則的制約
6.2.2語言的模因作用
6.2.3語言表達的空位情況
6.2.4漢語意合的特點
6.3小結
第7章結語
7.1本研究的基本結論
7.2本研究的創新點和價值
7.3不足與展望
附錄六部詞典中跨域使用的詞條
參考文獻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