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關于言語行為系統的一個專題研究,旨在以言語行為理論為基礎,將告知行為范疇化,從多個不同角度對漢語告知性話語進行考察。為此,本文首次站在范疇的高度上對告知性話語進行了整體性、系統性的描寫和分析,明確提出并確立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漢語告知范疇。告知是行為范疇、語義范疇,漢語的告知范疇可區分為顯性告知和隱性告知兩個次范疇。告知語篇中隱含著視角轉換的現象,因說話人立足的視角不同,有說話人視角的告知語篇、聽話人視角的告知語篇和信息視角的告知語篇三種類型。說話人視角的告知語篇體現了主觀性,而聽話人視角的告知語篇則體現了交互主觀性。告知范疇的語篇功能體現為信息功能和關聯功能,在體現告知信息功能方面,顯性告知強于隱性告知。漢語告知言語行為是一個有結構的行為腳本,隱性告知能有效實施告知的機制是:通過激活告知言語行為腳本的前段、結果段、后段,從而指代整個告知言語行為。
序 一
得知姜向榮博士的《漢語告知范疇研究》一書即將付梓,我由衷感到高興,也深知蘊含了她多年心血精雕細琢的這部著作必將為漢語言語行為研究領域增添一抹亮麗的色彩。
從言語行為理論建立至今,已經深入到語言研究中的語義語用方面。從人們的話語中探索其包含的各種諸如抱怨請求道歉命令宣告等言語背后的施為行為就是言語行為理論的重要內容。在言語行為分類中,告知宣告行為也是人類語言中的重要一面。古往今來,將士出征,誓言如雷;王室要聞,昭告天下;文人墨客,告知言曲;戀人表白,信誓旦旦。古詩云:寧忍學桃李,誓言作青松。誓言又何嘗不是一種宣告和表白?而樂府詩云: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又何嘗不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委婉告知?古今多少事,盡在告白中。告知的話語,各有所異,隱含的行為,異曲同工。
盡管告知行為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言語行為,但在相關的研究中涉及告知行為的研究卻并不多見。這表明,對于告知言語行為的研究,尤其是專門就使用漢語所進行的告知行為的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由此來看,《漢語告知范疇研究》一書在告知范疇角度的研究將是一個新的維度,將為漢語中其他語義范疇的建構和深入探討提供參考。此外,對于隱性告知等的深入研究也可以為心理學、社會語言學提供證據,也有助于對外漢語教學。
本書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漢語中能體現告知行為的話語表現形式上,凡是體現在語詞表達上的確定的各種告知行為方式都在考察范圍之內。這樣,可以從語義入手,尋找反映了告知行為的相應的語言表現形式,然后再研究這些語言表現形式所體現的告知行為。在研究中,作者關注了前人關于告知性質的理論研究,在告知是言語行為的一種這一認識的基礎上,界定了告知是說話人通過各種語言形式向聽話人傳遞某種信息的言語行為。作為一種行為,它屬于關......
姜向榮,女,文學博士,北京華文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語用學、話語分析、對外漢語教學、語文教學等。曾先后參與國家級社科項目多語環境下的西北地區少數民族語言使用策略個案研究(08BYY016)和國家廣電總局高校人文社科項目語篇銜接與對外漢語等課題的研究,且是項目的主要參加者。發表《淺論〈馬氏文通〉字類劃分標準》《古典詩詞中愁的修辭手法》《淺談稱謂作為角色代碼》《程度adv+n與隱喻認知》《小說語言形象變異與語境適應》《話語標記對了的篇章銜接功能》《從視角轉換角度看那場火,消防隊幸虧來得早》《漢語告知性言語行為的話語構成》等論文10余篇,主編《華文讀寫教學研究》(商務印書館,待版),并參與了多種中學語文教學讀物及電子出版物的編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