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號孑民,浙江紹興人,漢族,原籍浙江諸暨,民主主義革命家和教育家。數度赴德國和法國留學、考察,研究哲學、文學、美學、心理學和文化史,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論基礎。曾任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人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他為發展中國新文化教育事業,建立中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貢獻,堪稱“學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提出了“五育”(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并舉的教育方針和“尚自然”、“展個性”的兒童教育主張。他試圖通過貧兒院的試驗和推廣,逐步以學前兒童公共教育替代當時的家庭教育,最終實現學前兒童公育的理想。他是中國近現代美育的倡導者,主張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方面實施美育,設想通過胎教院、育嬰院、幼稚園三級機構實施學前兒童美育:把胎教作為美育的起點;讓嬰兒及其母親生活在由自然美和藝術美構成的環境之中;認為幼稚園的美育一方面通過舞蹈、唱歌、手工等“美育的專題”進行,另一方面則要充分利用其他課內涵的美育因素,如“計算、說話,也要從排列上、音調上迎合它們的美感,不可枯燥的算法與語法。”其74年的人生歷程,先后經歷了清政府時代、南京臨時政府時代、北洋政府時代和國民黨政府時代,一路經歷風雨,始終信守愛國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廢除封建主義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我國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礎,為我國教育、文化、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富有開創性的貢獻。
《中國近代文化名人傳記叢書·兼容并蓄長者風:蔡元培》忠實的記錄了蔡元培的人生足跡,讓讀者能夠近距離的傾聽他與時代的互動故事。
近代中國的學術思想界,新舊并存,學人蜂起。這是一個痛苦反思、重新抉擇的時代,這是一個激烈論爭,更新過渡的時代。如此的文化氛圍造就出一個又一個性格鮮明、思想博大、影響深遠的學林巨子。被世人譽為“學界泰斗”、“一代宗師”的蔡元培,即其一。那么,他有著怎樣的人生,又如何創立卓著的功業?
第一章 求學時代
第一節 1868年的筆飛弄:故鄉與家世
第二節 私塾歲月
第三節 科舉之路
第四節 入仕翰林院
第二章 革命歲月
第一節 紹興中西學堂:新式教育第一站
第二節 南洋公學:新式教育第二站
第三節 天時地利人和
第四節 《蘇報》案前前后后
第三章 留德生涯
第一節 留德機緣
第二節 從柏林到萊比錫
第三節 留德期間著述
第四節 辛亥驚雷
第四章 涉足政壇
第一節 創建民國的日子
第二節 布局新式教育
第三節 在“二次革命”前后
第四節 游學法國
第五章 改造北大
第一節 群賢畢至
第二節 教育改革
第三節 思想自由新氣象
第四節 新文化運動
第五節 在五四運動中
第六節 辭職
第七節 出國
第六章 主持中研院
第一節 從參與北伐到主持大學區改革
第二節 主持中央研究院
第三節 保障民權
第四節 晚年歲月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