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時間順序為線索,還原中國第一代女雕塑家閆玉敏——一位在新中國時代背景下成長起來的老藝術家追求匠人品質的一生,講述了一個平凡人不平凡的靈魂。
她經歷了祖國從戰火紛飛到獨立富強的滄桑巨變
生活的磨礪及對獨立人格的追求,造就了她自強自愛的品質。
她將對生活的感悟注入每一部作品中
她的作品充斥著歷史的深度、思想的高度、人心的刻度。
不忘初心,一以貫之
因為熱愛,閆玉敏用一生堅持只做一件事——雕塑。
閆玉敏所處的時代正是新中國繁榮發展的時代。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雕塑家,她的雕塑創作始終力求與人民同呼吸,與時代同脈動,努力攀登雕塑藝術的高峰。
在自主選擇的藝術之路上,她有幸結識了很多良師益友:劉開渠、徐悲鴻、吳作人、王臨乙、王合內、韓美林等。她在太白樓的李白雕塑更是得到了郭沫若、劉開渠和沈從文的指導。她還參與并見證了民族文化宮大廳、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毛主席紀念堂、黃山徐霞客像等雕塑藝術創作,以及后來的敦煌莫高窟洞窟的復制工作。她的一生成就了這些不可磨滅的藝術作品,這些藝術作品也成就了她樸素卻不失光芒的一生。
藝術發展的核心是創新,而創新的基礎是生活。生活在大眾文化中的閆玉敏,努力消除藝術創新和大眾審美之間的隔膜,真正做到讓藝術回到大眾中,成為大眾生活的一部分。她的作品總是扎根于人民群眾,并被人民群眾所喜愛。
一生只做一件事,表現了閆玉敏對藝術理想的畢生堅守。盡管經歷了很多人生的困難和挫折,但她始終帶著熱愛藝術,熱愛雕塑的初心一步一步走到現在,雖已 86 歲高齡依然堅持每天從事雕塑藝術工作,讓人敬佩,令人感動。
希望《一生只做一件事就好》的出版,能給當下年輕人一些啟示:不忘初心,一以貫之,一生只做一件事,挺好!
閆玉敏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一級美術師,著名的雕塑工藝大師。2010年,閆玉敏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授予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1932年出生于上海,1951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今中國美術學院),1952年轉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習,1953年轉入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1959年研究生畢業,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雕塑家。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閆玉敏參與創作了新中國成立十周年民族文化宮大廳浮雕、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浮雕、毛主席紀念堂雕塑工程、敦煌莫高窟復制工程等重大雕塑工程。閆玉敏在退休后仍然創作不輟,致力于將學院派雕塑藝術與民間工藝相結合,將敦煌藝術形象進行復制和創新。閆月閆玉敏侄女,導演、音樂人。2009年,與作家安妮寶貝聯合創作音樂圖書《月》;2016年,出版暢銷書《生活就是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編劇、執導電影《媽媽你真棒》《敦煌傳奇》《斷崖行動》等。
第一章 我的童年
“不光彩”的降生 / 12無拘無束的田園童年 / 14無所適從的歸家生活 / 15
第二章 學藝之路
我成了沒學上的待嫁女 / 18
一次扭轉我命運的“革命” / 22
大家族原來這樣子 / 23
遇到了便是一生 / 24
推開一道門,便是新生 / 26
令人著迷的學藝之路 / 27
幸運之神總是眷顧我,也許被我的真誠打動了 / 31
第三章 青春如歌
美院芳華 / 36
自由、民主的大學生活 / 37新鮮又刺激的第一次 / 39
中央美院的學習之旅 / 42
陽光燦爛的日子 / 44
同學情深――韓美林師弟 / 46記憶的永恒 / 49
天安門前的美 / 52
哭笑不得的緋聞 / 54
愛情悄悄來臨 / 56
第四章 初綻光芒
建國十周年雕塑藝術繁榮 / 62七月的海 / 66
山雨欲來風滿樓 / 74
青春時光中最美的傳說 / 77
第五章 執教與獨立創作之路
從零開始 / 82
意料之外的來信 / 85如晴天、似雨天 / 86愛情一直還在 / 87
第六章 蒼蘭花般的婚姻
為了自己的怦然心動 / 92我們終于結婚了 / 94
貧困的快樂 / 96
第七章 十年清貧的沉淀
第一次心痛的絕望 / 108
與玉昆小團圓 / 109
相依為命的日子 / 112
“救命”的三顆大白菜 / 113給外祖母的大木盆 / 115
小弟和藝術結緣 / 116
意外的轉機 / 119
第八章 今世的遺憾,如大夢一場
亂世之中,鴛鴦離散 / 122
往事不可追憶 / 123
后來的我們,向一切不美好謝幕 / 124再見亦是朋友 / 126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 128
第九章 我與界首彩陶
與彩陶的一見鐘情 / 130
我心中的田園牧歌 / 132
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 / 133春意看花難 / 135
西風留舊寒 / 138
雕塑,不僅僅是一件擺設 / 139
第十章 初次參與大型浮雕創作――民族文化宮大廳浮雕
畢業前的挑戰 / 142
第十一章 我的青春傳說――畢業作品《漁歌》
“女漢子”的眼福與口福 / 146
與《漁歌》有關的愛 / 149
創作,舍不得舍棄 / 152
那些年,關于《漁歌》的傳說 / 153
第十二章 未曾失落的美好――《花鼓燈舞》雕塑創作
砥礪前行 / 156
畫報上的藝術緬懷 / 157
第十三章 塑造英雄的日子――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浮雕
激情燃燒的歲月 / 160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 161定稿趣事 / 161
仰視的壯麗 / 163
第十四章 我和李白有段“緣”――太白樓李白像
為了塑造他,試圖讀懂他 / 166
沈從文先生眼中的“工人”李白 / 169漫天風沙里,等到了那個眼神 / 170 “貓捉老鼠”,只為李白的胡子 / 171奢侈的創作 / 174
第十五章 敬仰之作――毛主席紀念堂的雕塑創作
為毛主席紀念堂“搬一塊磚” / 178留住“最美團支書” / 180
第十六章 改革開放――“女媧”的命運變奏曲
“敢不敢做裸體的?” / 184
裸體的煩惱,藝術變革之痛 / 186意外的歸宿 / 188
第十七章 豪情永在天地間――“陳勝吳廣起義”
與蛇同居 / 192
“一人一角錢” / 193豪情永銘刻 / 195
第十八章 大美黃山――和徐霞客一起“冒險”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 202
第十九章 敦煌,敦煌
人類的敦煌 / 206
渺渺然,千里路 / 207
虔誠的信仰 / 210
希臘鼻的彌勒菩薩 / 212
“活”菩薩 / 216
把樸素的小確幸帶給每一個人 / 218紅塵里 / 221
心至誠 / 224
“五百強盜成佛圖” / 227
第二十章 新疆之行――鳩摩羅什的創作往事
從未踏入的土地,從未涉足的藝術 / 230一夜無眠 / 231
淚眼問泉 / 234
修行者的宿命安排 / 235
第二十一章 堅守――南海觀音的故事
你不知道的女神 / 240一輩子只做一件事 /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