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仍是一本關于區塊鏈的書。盡管市面上已經有很多關于區塊鏈的書了,其中就有我在2016年7月出版的《區塊鏈:價值互聯網的基石》,為什么我還要在四年后寫這本書?
我有三個目的。
一是升華知識。經過四年的進一步研究,我對區塊鏈有了更深的認識。我相信這一回我看到了這項技術的本質,希望帶領讀者深入分析這項技術背后的東西,了解這項技術的經濟學和社會學意義,以及它對未來的顛覆性影響。
二是解決問題。當前,區塊鏈的技術發展遇到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機遇是國家更加重視它的應用,挑戰是應用中出現了效果不佳的問題。我認為,此時需要冷靜思考問題背后的問題,找到真正的鑰匙,才能發現技術普及應用和商業模式創新的方向和脈絡,挖掘技術應用的寶藏。
三是展望未來。我希望這是一本寫給區塊鏈未來十年的書,只有站得更高,思考得更深入,才能看得更長遠。
這本書的主題是數字化信任,我認為,它就是區塊鏈技術的本質。正如互聯網的本質就是連接,通過連接,構建了高度互聯的世界。區塊鏈的本質就是信任,通過信任構建高度協作的世界。將信任作為研究主題,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因為信任是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倫理學乃至哲學等人文學科研究的領域,尤其是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信任一度成為社會科學研究的前沿領域,吸引了一大批學者投入研究,包括科爾曼、盧曼、阿羅、吉登斯、福山、哈丁等大學問家。他們的研究認為,信任是一種社會資本,是一種簡化復雜的機制,是經濟交易的潤滑劑,是社會合作的推動力,是社會秩序的向心力。這為信任的研究奠定了非常好的學術基礎,但在數字化信任領域,國內外還少有學者涉及。
數字化信任的研究是跨學科的探索。信任是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區塊鏈技術是計算機科學的研究對象,數字化信任的研究是需要把兩者結合起來的。人文和科技的結合,已經不是新鮮事,過去十多年以來,很多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的研究人員都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數字技術與業務、管理、決策、社交、心智等領域的跨學科研究成果在不斷涌現。
作為一名長期從事數字化研究的工作人員,我希望在數字化信任領域做一些思考和探索,拋磚引玉,讓更多的人關注數字化信任。因此,讀者可以把這本書歸為社科類讀物,因為它更多講述的是信任,以及信任驅動的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治理,也可以把它歸為技術類讀物,因為它在用另外一個視角闡述區塊鏈技術背后的真相。全書的論述方式就是從區塊鏈技術進入信任,從信任回到數字化信任,再從數字化信任進入數字貨幣、數字資產、數字金融、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等領域。
本書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最重要的概念是數字化信任,以它為核心,我們提出了信任經濟、價值合作聯盟、價值勞動者、智能互聯網、可信操作系統、智能信任等新理念,也對數字貨幣、數字資產、去中心化市場、分布式商業、通證經濟等進行了重新定義。
本書總結了一些新的觀點,我們認為,數字化信任是一種數字化的新型的系統信任,它是區塊鏈的技術本質。本書分析了數字化信任的結構,我們認為,區塊鏈技術本質上是以社會參與、歷史存證、簽名轉發、規則共識、互惠激勵、契約合作等信任發展機理在數字世界構建起了數字化信任體系。
我們認為,數字貨幣是一種具有普遍性的數字化信任結構,數字資產是以數字化信任為載體的數字賬戶、數字通證和智能合約的組合體。我們認為,區塊鏈將驅動生成四類以信任經濟為核心的新商業模式,即區塊鏈作為市場信任載體的去中心化市場模式、區塊鏈作為制度信任載體的分布式商業模式、區塊鏈作為價值信任載體的價值合作聯盟模式、區塊鏈作為資本信任載體的通證經濟新模式。
我們認為,數字化信任是數字社會的秩序基礎,是數字社會“共建、共治和共享”的基礎設施。我們認為,區塊鏈技術創新的方向是針對公平、效率和安全性的多目標優化,區塊鏈將成為新一代智能互聯網的可信操作系統。
總之,區塊鏈將顛覆性地革新經濟和社會的各個領域,它是繼互聯網之后的一項偉大的技術革命。這就是這本書的一些“干貨”,但要消化它們,需要讀者先了解一下全書。
本書第1章概要地回顧了區塊鏈技術十余年的發展脈絡,從技術極客的加密數字貨幣項目逐步走到商業社會的“信任的機器”,最終成為國家法定數字貨幣、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社會治理的信任載體,區塊鏈技術實現了完美的蛻變,這完全得益于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性、基礎性的作用。
第2章提出數字化信任是區塊鏈技術的本質,這是全書的核心。信任是經濟交易和社會合作的基礎,本章從分析信任的定義入手,梳理了心理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和政治學家對信任的主要定義,對人際信任和系統信任進行了分類,并總結了信任的四個特點及當今世界對數字化信任的主要需求。我們提出了數字化信任的設計原則,并從數字世界的社會參與、歷史存證、簽名轉發、規則共識、互惠激勵、契約合作等六個方面分析了數字化信任的結構。我們指出,數字化信任體系的形成是六個方面的逐層遞進,并在不斷權衡和調和信任關系中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公平和效率、統一和多元、利他和利己等矛盾中,促進價值共享、交易可信、經濟合作、社會共治等,這是區塊鏈技術發展和應用的精髓。
第3章闡述了區塊鏈在數字經濟中的應用,作為數字化經濟信任體系,區塊鏈為數字貨幣交易做信用背書,為數字資產提供價值交換協議,為數字金融交易構筑可信基礎設施,也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可信共享協作平臺。在數字貨幣的信任機制一節,分析了數字貨幣的信用背書機制,梳理了法定數字貨幣、加密數字貨幣、加密穩定幣及以互聯網支付為主的全球金融基礎設施革新。在數字資產革命一節,分析了數字資產的屬性,對構成數字資產組合體的數字賬戶、數字通證、智能合約和價值互聯網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數字化信任驅動的四種商業模式創新。在數字金融創新一節,介紹了數字金融的新模式和銀行、證券期貨及保險業的區塊鏈應用場景。在區塊鏈賦信實體經濟一節,介紹了制造、電力、供應鏈、溯源、交通物流、不動產、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區塊鏈應用場景。從信任的角度分析這些應用場景,就抓住了應用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應用重點也豁然開朗。
第4章闡述了區塊鏈在數字社會治理中的應用,作為數字化社會信任體系,區塊鏈為政務服務提供了可信共享的數據,為民生服務提供了普惠均等的信任平臺,為財政資金和資產管理提供了公開透明的賬本,為社會治理提供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信任機制,為跨區域合作提供了信任橋梁。在公共服務區塊鏈應用一節,主要從政府數據共享、存證、數字身份管理、誠信和聲譽管理、醫療共享鏈、教育共享鏈、公益和社會救助等場景進行闡述,這些場景旨在建立公眾對政府的數字化信任,實現普惠均等的服務。在社會治理區塊鏈應用一節,主要從橫向和縱向的社會穿透式治理角度,介紹了財政資金管理、稅務管理、行政執法監督考核等應用場景。在跨區域合作區塊鏈應用一節,簡單介紹了區域一體化和國家間的區塊鏈應用。
第5章提出了智能互聯網的新概念,闡述了區塊鏈在新一代智能互聯網中的角色和作用,作為新一代智能互聯網的可信操作系統,區塊鏈自身將圍繞公平、效率、安全、監管等方向進行技術創新,也將與互聯網、物聯網、5G移動通信、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協同發展,共同構建新一代智能互聯網的產業生態。
第6章分析了數字化信任的未來趨勢,面對未來的很多挑戰和不確定性,甚至可能出現的“數字信任崩塌”,如數字貨幣戰爭、人機信任危機、量子霸權等,區塊鏈必須從容應對這些未來的挑戰,這正是數字化信任的未來發展趨勢。
數字化信任是魂,是全書的主題;區塊鏈是體,是全書的敘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關于區塊鏈技術普及應用的大眾讀物,也能夠成為關于數字化信任的啟蒙讀物,幫助每個人了解區塊鏈這項偉大技術背后的數字化信任本質,了解它作為經濟和社會數字化的工具,與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關,了解它將如何改變我們未來的社會。
本書的寫作,主要部分是我來完成的,第5章得到了我的合伙人、賽智區塊鏈CEO張健的幫助。感謝賽智時代和賽智區塊鏈的同事魏貝、周君、馮姣姣、龐俊哲等,他們為全書的成稿提供了很多基礎素材。感謝電子工業出版社博文視點的董英和南海寶編輯,董老師是我出版的三本書的編輯,她的專業精神讓我非常欽佩。感謝為本書作推薦的各位專家。感謝我的父親趙經文、母親李艷梅、我的妻子伍春蘭和兩個孩子,他們在家庭生活中給予了我那么多愛和溫暖,讓我分出精力來進行研究和寫作!
交易源于信任,合作源于信任,秩序源于信任,而區塊鏈技術旨在構建數字化信任體系!感謝中本聰,感謝前赴后繼的區塊鏈從業者們,我們正在一起創造數字化信任的明天!
趙 剛
2020年2月20日于北京嘉銘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