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高職高專經濟貿易類實用規劃教材:管理學基礎》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通用教材,是面向21世紀的課程教材。主要從3個方面進行了編寫:第一部分管理基礎,介紹了管理概述、管理思想的演進和管理決策;第二部分管理職能,介紹了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四大職能;第三部分管理提升,介紹了企業執行力建設和管理創新。
《21世紀高職高專經濟貿易類實用規劃教材:管理學基礎》具有系統性、本土性、實用性、規范性和可讀性的特點,適用于高職高專、成人高校的經濟管理類專業及其他相關專業的教學,并可作為廣大管理初學者的參考讀物。
《21世紀高職高專經濟貿易類實用規劃教材:管理學基礎》案例本土化,主選國內企業案例,方便學生了解我國企業管理特點。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并將專升本教學內容結合起來,適應專業教學所需。設置“導讀案例”、“案例分析”、“問題與測試”、“拓展閱讀”、“實訓訓練”等版塊,方便老師教學及幫助學生理解并鞏固所學知識。
管理是人類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動,隨著未來社會共同勞動的規模日益擴大,勞動分工協作更加精細,社會化大生產日趨復雜,管理就顯得更加重要。當前,人們普遍認為,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科學是推動現代社會發展的“兩個車輪”,缺一不可。這已被許多國家的發展經驗所證明。
做事業如同建高樓,如果只想著往上砌磚,而忘記打牢地基,那么總有一天高樓會坍塌。管理學是學生的管理入門課,起著引導學生入門、培養學生養成管理思維模式和為將來的學習、工作打下理論基礎的作用。掌握這門學問,將使自己受益無窮。而面對眾多的教材,要選擇適合高職高專學生的書籍卻較難,基于此,我們將著手編寫能盡量滿足學生需求的教材。
本書主要從3個方面進行了編寫,第一部分管理基礎,介紹了管理概述、管理思想的演進和管理決策;第二部分管理職能,介紹了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四大職能;第三部分管理提升,介紹了企業執行力建設和管理創新。
本書重點突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系統性。本教材通過對管理概述、管理思想的演進、管理決策、計劃、組織、領導、控制、企業執行力建設、管理創新等方面的闡述,提高了整個教材的內在聯系,便于教學和學習。
二是本土性。在編寫過程中,緊貼中國市場經濟的實際與當前我國企業的發展現狀,所列舉案例主要來自國內的企業。
三是實用性。針對我國企業管理的特點,首先注重技能操作方法的改進;其次是將專升本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再次是注重在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通過“拓展閱讀”等方式,引導、提高學生對相關企業管理知識的興趣及研究與探討的能力。
四是規范性。每章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標準的章節內容、復習思考題、案例等幫助學生回顧、吸收和拓展本章節教學內容,同時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五是可讀性。本教材通俗易懂。“導讀案例”、“問題與測試”、“案例分析”、“實訓訓練”等形式多樣,“拓展閱讀”及對相關問題的“思考”等開闊了學生學習的視野。
本教材編寫的具體分工如下:第一、五、八章由漯河職業技術學院的謝福星負責編寫;第二、六章由馬鞍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劉明娟負責編寫;第三、七章由漯河職業技術學院的李學薈負責編寫;第四、九章由安徽中澳科技職業學院的胡敏負責編寫。初稿完成后,由謝福星對全書進行修改定稿。在本書的編寫和出版過程中,得到了清華大學諸多編輯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我們還參考了一些相關的研究成果和文獻資料,在此對有關作者一并表示謝意。
由于編寫人員水平所限,書中的疏漏甚至錯誤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提出寶貴的意見,以便于我們及時訂正。
編 者
第一部分 管理基礎
第一章 管理概述
第一節 管理與管理系統
一、管理的含義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
三、管理的性質
四、管理的原則
五、管理的職能
六、管理系統
第二節 管理者
一、管理者的含義
二、管理者的類型
三、管理者角色與技能
第三節 管理環境
一、管理環境的含義
二、管理環境的類型
三、外部環境對組織管理的影響
四、環境管理
五、21世紀的世界環境
第四節 管理道德與社會責任
一、管理道德
二、社會責任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進
第一節 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
一、中國早期的管理思想
二、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第二節 古典管理理論與行為科學理論
一、古典管理理論
二、行為科學理論
第三節 管理理論的叢林與新發展
一、管理理論的叢林
二、管理理論新發展
第四節 組織文化
一、組織文化的含義
二、組織文化的特點
三、組織文化的功能
四、組織文化的結構
五、如何培養組織文化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三章 管理決策
第一節 決策概述
一、決策的含義與內容
二、科學決策的含義、原則與特征
三、決策理論
四、決策的類型
第二節 決策的影響因素與程序
一、影響決策的因素
二、決策的程序
第三節 決策方法
一、定性決策方法
二、定量決策方法
三、敏感度分析和情報價值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四章 計劃
第一節 計劃概述
一、計劃的含義
二、計劃的作用
三、有效計劃的特點
四、計劃的性質
五、計劃的類型
第二節 計劃的程序方法與基本原理
一、計劃的程序
二、計劃工作的方法
三、計劃工作的基本原理
第三節 目標與目標管理
一、目標的含義與性質
二、目標管理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二部分 管理職能
第五章 組織
第一節 組織概述
一、組織的含義
二、組織職能的內容與程序
三、組織的構成要素
第二節 組織設計
一、組織設計的含義、任務與原則
二、組織設計的步驟
三、組織部門化
四、組織層級化
五、組織結構的類型選擇
第三節 人力資源管理
一、人力資源管理概述
二、人員配備
三、人員的選聘
四、人員分工與組合
五、人員培訓
六、人員考評
第四節 組織變革
一、組織變革的含義與類型
二、組織變革的動因、目標和內容
三、組織變革的阻力
四、組織變革的過程與程序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六章 領導
第一節 領導概述
一、領導的含義
二、領導的權力來源
三、領導的作用
四、領導理論
第二節 指揮
一、指揮的含義
二、指揮的方式
三、指揮的內容
四、指揮的基本要求
第三節 激勵
一、激勵過程與激勵模式
二、激勵的作用
……
第三部分管理提升
(二)許諾原理
許諾原理是指任何一項計劃都是對完成某項工作所做出的許諾,許諾越大,所需的時間越長,因而實現目標的可能性就越小。許諾原理要求計劃的許諾不能太大,因為許諾越大,工作越多,則計劃時期就越長,時間越長,相應的計劃工作和為計劃工作進行的預測就越費力,耗資也越大。此外,計劃期限越長,未來對計劃工作產生影響的不確定性因素就越多,從而影響計劃工作的準確性。因此,在計劃工作中要確定合理的計劃期限。那么合理的計劃期限如何確定呢?合理的計劃期限確定問題體現在“許諾原理”上,即合理計劃工作要確定一個未來的時期,這個時期的長短取決于實現決策中所許諾的任務所必需的時間。例如,由于出現了意料之外的原材料大幅度漲價,某企業為了保證實現年度生產經營計劃的利潤目標,需要補充制定一個增加銷售收入的計劃,那么這個計劃的期限至少要多少時間呢?這個計劃至少要在一年中的什么時間以前制定并實施才能確保實現呢?根據許諾原理,該計劃期限主要取決于從增加訂貨到最后實現銷售收入的最短周期。
(三)靈活性原理
靈活性原理指的是計劃工作中體現的靈活性越大,則由于未來意外事件引起的損失的危險性就越小。必須指出的是,靈活性原理就是制訂計劃時要留有余地;至于執行計劃,則一般不應有靈活性。計劃工作是面向未來的,而未來環境是變化的,有許多不確定性因素,所以在制訂計劃時,就要盡可能更多地預見計劃在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制定出具體的應變措施。此外,計劃本身在制訂時留有一定彈性,這樣執行者在執行計劃時一旦發現問題,可以及時解決,從而使計劃在環境變化的一定范圍內能適應環境順利實施。當然,靈活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因為未來的不確定性是很難完全預料的,如果我們一味追求盡可能地將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考慮的非常周全,以此來擬定應變措施,就會錯失良機,使計劃的經濟性變差,這是得不償失的。
(四)改變航道原理
計劃制訂出來后,計劃工作者就要管理計劃,促使計劃的實施,不能被計劃框住。必要時可以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做必要的檢查和修訂。由于未來的環境是多變的,而制定的計劃又不可能面面俱到,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這就要求計劃的執行者要經常地檢查計劃,一旦情況發生變化,就要調整計劃或重新制訂計劃。這如同航海家一樣,必須經常核對航線,一旦遇到情況就可繞道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