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程標準與教學實踐一致性:理論研究與實踐探討》將現代數學教育理論與數學課程改革實踐緊密結合,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探究數學課程標準與教學實踐一致性問題,并以此探究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首先以數學教育方式為切人點,從數學史、數學文化與數學教育整合的視角,探究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育方式,提出“基于數學思想的歷史與邏輯的數學教育方式”的基本范式——BTSE數學教育方式;其次以數學思維與數學思想方法為核心,探究新課程理念下數學教育理論與實踐中的若干問題;最后基于若干案例分析研究數學課程標準與教學實踐一致性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與教學實踐一致性:理論研究與實踐探討》適合高等師范院校數學教育專業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中學數學教師閱讀,也可供對于基礎教育數學課程改革和研究以及對數學教育感興趣的讀者參考。
21世紀之初,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發生的最重大的事件莫過于新課程改革!從2000年起開始醞釀,2001年推出《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2003年又推出《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我國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實踐拉開序幕!我有著特殊的經歷——曾多年從事中學數學教學工作,現在高校從事數學教育研究和教學工作。因而,我為自己能親歷這一課程改革的過程而倍感榮幸。多年來,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直珍藏著一個小小的心愿,那就是將自己多年來關于數學教育研究與實踐的一些心得總結出來,今天這個愿望終于實現了!拙著《數學課程標準與教學實踐一致性——理論研究與實踐探討》終于脫稿付梓了。
本書是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一般課題“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與教學實踐一致性研究——基于江西省普通高中數學新課改實踐”(編號:14YB017)的研究成果,主要內容有:
(1)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育方式探究。本篇核心思想是基于數學思想發生發展的歷史與邏輯,在數學家創立新數學理論的思維過程的基礎上,探究這種思維過程與機制對數學教育的遷移和在數學教育中的運用,即探究如何將數學家的思維方式轉化為數學的教育形態,并將這一基本認識遷移到我們的數學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基于數學思想的歷史與邏輯的數學教育方式”的基本范式——BTSE數學教育方式;在此基礎上探究新課程理念下的“教與學”方式、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實驗教學模式,以及新課程理念下的“再創造”數學教育方式等數學教育哲學層面的有關問題。
(2)數學思維與數學思想方法若干問題的探究。眾所周知,數學思維與數學思想方法在數學教育實踐中處于核心的地位。因此,第二篇重點對中學數學中若干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進行分析與思考;探究數學思想方法與數學創造性教育中的若干理論問題;對數學思維過程及其教學中的若干問題進行研究;在第二篇最后,對中學數學中極具代表性的“算法思想”與“函數思想”進行比較研究。
(3)新課程理念下若干專題的教學實踐探究。第三篇著重探究的問題有:①數學史觀下的概念教學問題,我們將傳統的概念教學理論與現代數學概念教學的APOS理論進行了有機的融合,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教學模式;②基于我的興趣和這樣一種思考,即自然界中不等關系更具普遍意義,因此我專門探究了新課程理念與不等式的教學;③同樣基于我的研究興趣,對新課程理念下的解析幾何教學研究注入更多的筆墨,從歷史與邏輯的視角著重探究解析幾何教學中的有關問題,涉及幾何學歷史上的幾次重大變革、基于笛卡兒幾何學思想的解析幾何教學若干問題的探究,以及新課程理念下的解析幾何命題與創意等有趣的問題。
(4)數學課程標準與教學實踐一致性研究。第四篇以我親自參與的數學教學研究公開課例——“課例研修八步法”之《計數原理》教學實錄為研究對象,對當前正在進行的基礎教育領域中的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實際案例進行剖析,并以此探究數學課程標準理念與教學實踐一致性問題;以最近兩年的普通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數學試卷(新課標全國卷)為研究對象,對數學課程標準與考試評價一致性問題進行案例研究。
查看全部↓
陳惠勇,1964年9月生,江西上饒人。1985年7月本科畢業于江西師范大學數學系。2004年1月碩士研究生畢業于江西師范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2007年7月博士研究生畢業于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現中國科學院大學)(導師李文林先生,研究方向是近現代數學史)。2008年8月至2010年11月從事數學教育領域博士后研究(合作導師是北京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曹一鳴教授)。曾在江西省上饒縣中學、江西省上饒市第一中學、北京市十一學校等校工作。2009年7月起在江西師范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工作。現任中國數學會數學史分會理事、全國數學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江西省高等師范教育數學教學研究會秘書長、江西省中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數學教育學報》編委。著有《高斯的內蘊微分幾何學與非歐幾何學思想之比較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譯著《關于曲面的一般研究》(高斯著)(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16)。
第1章 緒論:追尋數學教育的本質
1.1 引言
1.2 教育的本質與創造性教育
1.3 數學教育的本質
1.4 研究的問題和方法
1.4.1 問題與思考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5 本書的核心思想和研究框架
第一篇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育方式探究
第2章 基于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數學教育方式——數學史、數學文化與數學教育整合的視角
2.1 問題的提出
2.2 數學教育哲學上的思考
2.3 數學史與數學文化
2.4 數學史與數學教育
2.4.1 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工作者的觀點
2.4.2 數學史教育價值的實證研究:兩個實驗介紹
2.4.3 HPM介紹
2.5 對數學教學的啟示——數學史與數學教育之整合
2.6 思考與構想——“BTSE”數學教育方式
第3章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與學”方式的思考
3.1 問題的提出
3.2 “四環節”教學模式及啟示
3.3 關于新課程理念下“教”的方式的思考
3.4 關于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的方式的思考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新課程理念與數學實驗教學模式初探
4.1 引言
4.2 幾種教學觀的比較
4.3 數學實驗教學模式——基于數學教育心理學的視角
4.3.1 數學實驗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4.3.2 學生數學學習認知結構分析
4.4 數學實驗教學模式下的自主學習模型及案例
第5章 新課程理念下“再創造”數學教育方式探究
5.1 引言
5.2 “再創造”數學教育方式探究
5.2.1 概念教學中的“再創造”
5.2.2 數學問題解決教學中的“再創造”
5.3 “再創造”數學教育方式之案例探究
5.3.1 概念教學中的“再創造”案例與分析
5.3.2 “輔設學案,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教學案例分析
5.3.3 數學教育“再創造”案例——橢圓定義的再研究
5.4 本章小結與思考
第二篇 數學思維與數學思想方法若干問題探究
第6章 若干重要數學思想方法的分析
6.1 數學思想方法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6.2 數學思想方法在數學教育中的作用的辯證分析
6.3 中學數學中若干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的辯證分析
6.3.1 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數與形的辯證法
6.3.2 函數與方程的思想方法——變量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
6.3.3 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從量變到質變,質與量的辯證統一
6.3.4 化歸與轉化的思想方法——矛盾的轉化、對立與統一
第7章 數學思想方法與數學創造性教育的理論探究
7.1 數學思想方法與數學創造性教育的理念
7.2 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創造性教育的原則
7.3 數學思想方法與數學創造性教育的載體
7.4 數學思想方法與數學創造性教育的中介
7.5 數學思想方法與數學創造性教育的最高目標
第8章 數學思維過程及教學中的若干問題研究
8.1 數學思維過程的邏輯起點與數學教學
8.2 數學思維過程的邏輯中介與數學教學
8.3 數學思維過程的邏輯展開與數學教學
8.4 數學思維過程的整體把握與數學教學
8.5 問題解決教學案例分析
8.6 問題解決教學的思考
第9章 算法思想與函數思想之比較研究
9.1 算法思想與函數思想之比較
9.2 算法思想與函數思想之內在關聯
9.3 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及思考
第三篇 新課程理念下若干專題的教學實踐探究
第10章 數學史觀下的數學概念教學之研究
10.1 引言
10.2 數學概念教學從傳統向現代的轉變
10.3 杜賓斯基的AP0s理論
10.4 數學概念教學的新模式
10.5 “數列極限概念”教學設計案例分析
第11章 新課程理念與不等式的教學
11.1 對不等式本質(理論基礎)的理解
11.2 關于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的教學
11.3 《不等關系》教學設計案例
11.4 小結
第12章 新課程理念下的解析幾何教學研究
12.1 幾何學歷史上的幾次重大變革
12.2 笛卡兒幾何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論背景
12.3 基于笛卡兒幾何學思想的解析幾何教學探究
12.3.1 課程標準關于幾何學的目標定位
12.3.2 笛卡兒幾何學思想對解析幾何教學的啟示
12.3.3 解析幾何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2.3.4 對新課程理念的幾點思考
12.4 解析幾何教學案例
12.5 新課程理念下的解析幾何命題創意與教學研究
12.5.1 解析幾何的命題創意
12.5.2 新課程理念下問題驅動的綜合研究型教學模式
12.5.3 高三數學教學案例——圓錐曲線中的一個切線問題
第四篇 數學課程標準與教學實踐一致性研究
第13章 “課例研修八步法”與課程理念一致性——“計數原理”課堂教掣實錄與分析
13.1 “課例研修八步法”與教師專業發展
13.2 “課例研修八步法”課堂教學實錄
13.3 “課例研修八步法”與課程理念一致性——基于“計數原理”研修課的分析
第14章 數學課程標準與考試評價的一致性研究
14.1 數學課程標準與“函數與導數應用”考試評價的一致性
14.1.1 “函數與導數應用”命題定位與思路
14.1.2 函數與導數應用核心考點
14.1.3 數學課程標準與考試評價一致性——導數及其應用部分
14.2 數學課程標準與“數列”考試評價的一致性
14.2.1 “數列”命題定位與思路
14.2.2 數列問題的核心思想方法
14.2.3 數學課程標準與考試評價一致性——數列部分
14.3 數學課程標準與“立體幾何”考試評價的一致性
14.3.1 立體幾何命題定位與思路
14.3.2 立體幾何的核心思想與方法
14.3.3 數學課程標準與考試評價一致性——立體幾何部分
14.4 數學課程標準與“統計與概率”考試評價的一致性
14.4.1 “統計與概率”命題定位與思路
14.4.2 統計與概率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14.4.3 數學課程標準與考試評價一致性——統計與概率部分
結束語
參考文獻
術語索引
人名索引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