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與環境變化已經引起嚴重的霧霾災害,對社會、經濟和環境造成巨大影響,定量評估霧霾災害發生機制、影響效應和治理路徑成為迫切的任務。本研究整合一般投入產出的數據包絡模型與部門經濟均衡的投入產出模型,以2012年中國霧霾災害為案例,從經濟系統的投入和產出角度,利用投入產出開模型和局部閉模,首先從國家和區域尺度評估霧霾災害健康和農業損失以及引起的間接經濟影響,然后從經濟系統與災害系統耦合角度分析霧霾影響機制,通過設定不同的政策情景,模擬霧霾環境治理效率變化趨勢,*后,考慮霧霾災害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基于數據包絡優化分析提出霧霾治理優化路徑。
本研究理論創新為:(1)引入投入產出局部閉模型方法分析霧霾災害對居民和消費部門的間接經濟損失:(2)整合部門均衡的投入產出模型與生產前沿分析的數據包絡模型評價包含間接經濟損失的環境效率及探討霧霾治理的優化路徑。
該項研究拓寬了災害影響評估領域,把霧霾間接經濟損失評估結果納入霧霾治理決策體系中,延伸了災害風險評估研究。本書可供全球變化及災害管理相關領域的科研和決策工作者參考閱讀,也可作為地理、經濟、應急管理等專業師生的參考用書。
李春華,博士(后)、副教授,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后出站。主要從事土地資源利用與評價,水土保持與自然災害風險評估研究。主持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究計劃項目子課題1項,中國博士后基金,教育部規劃項目和湖南省社會科學及教育廳重點項目等5項,湖南省國土廳項目1項,涉及洪水災害風險評價和霧霾災害間接經濟損失評估,土地利用與評價,土地整理與新農村發展協調。在Natural Hazards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資源科學》、《自然災害學報》、《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和《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SCI收錄5篇,EI收錄3篇和ISTP 收錄2篇,CSSCI收錄8篇,作為副主編出版《自然災害損失、恢復力、風險評估理論與實踐》叢書一套,獨立出版《耕地安全系統動態分析與評價》和《洪澇災害間接經濟損失評估理論與實證研究》2部,合著出版《氣象災害防御能力評估理論與實證研究》、《重大氣象災害風險防范-2008年冰災啟示》和《災害安全教育讀本》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