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圖案的基本概念入手,逐層深入地闡述了圖案的形式規律、造型設計、組織結構,以及構圖、色彩等方面的內容,并提供了八個設計課題及相關示范圖例。
本書涵蓋了裝飾圖案從構思、構成、表現到終完成的全過程,適合各藝術類本科、大中專與職業技術院校師生作為教學用書,也可供藝術設計專業人士與業余愛好者參考。
適讀人群 :適合各藝術類本科、大中專與職業技術院校師生作為教學用書,也可供藝術設計專業人士與業余愛好者參考。
本叢書共包括10本,分別配色設計方法與應用、展示設計入門與提高、設計思維與快速表達、設計師必學的心理學、產品設計手繪技法、人機工學與設計應用、紡織品圖案設計與應用、平面構成創意與設計(第二版)、現代圖案創意與設計、運動圖形設計初步,可供藝術設計、服裝設計、工業設計等專業師生使用。本叢書是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自從20世紀我國設立圖案課程開始,圖案教學隨著時代的變革幾經發展。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圖案教學側重于對傳統圖案和民間圖案的收集、整理和臨摹,并從中摸索出圖案設計的基本規律和方法,從生活中尋找圖案創作的素材,加以裝飾性的圖案表現。在改革開放之初,“三大構成”進入我國,構成打破了設計素材源于生活的傳統圖案創作原則,用抽象的構成要素,表現構成的形式美,成為圖案教學的有益補充,為我國圖案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到20世紀90年代,計算機的迅速發展,使得圖案設計不僅僅是局限于手繪,為圖案設計提供了新的表現方式?v觀圖案的發展變化,變的是創作的形式和表現的方式,而對美的追求是始終不變的主題。不論是抽象的還是具象的,不論是手繪的還是電腦繪制,所表現出來的都應該是符合時代審美特征的圖案。
現階段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各級院校對圖案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本書從圖案的源頭講起,系統地講述了圖案的概念、分類等基礎知識,對中外典型裝飾圖案進行了簡要的介紹,重點闡述了圖案設計的形式規律、圖案設計的造型、表現技法、傳統圖案的組織結構以及圖案的設色方法。在理論闡述的同時,還在書中配備了百余幅圖片,便于讀者對抽象的理論知識能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本書作為教學用書,在編撰方式上按照理論結合實踐的方式進行。在理論闡述的基礎上,設計了相關的設計課題,對這些課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講解,并配有的課題示范圖片,以方便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自主學習。
書中的課題示范圖片均來自于近幾年蘇州大學藝術學院產品藝術設計專業(原染織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課堂習作,感謝同學們的辛苦付出!由于時間倉促加之圖片繁多,很難查找并一一列出姓名,在此表示歉意。
雖然編者在編寫時力求本書盡善盡美,但是由于能力有限,疏漏和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李 穎
2016年5月于蘇州
李穎,蘇州大學藝術學院,講師,1997年至今在蘇州大學藝術學院設計基礎部從事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工作。對設計基礎課程的理論和實踐都有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第 1 章 圖案概述 001
1.1 圖案的概念 001
1.2 圖案的分類 001
第 2 章 中外典型圖案概述 005
2.1 中國傳統圖案概述 005
2.2 中國民間圖案概述 007
2.3 外國傳統圖案概述 010
2.4 現代流行圖案 012
第 3 章 圖案設計的形式規律 015
3.1 圖案設計的形式與形式美 015
3.2 圖案設計的形式美法則 016
第 4 章 圖案的造型與表現技法 023
4.1 圖案的寫生與造型方法 023
4.2 圖案的造型要素 027
4.3 圖案的表現技法 030
第 5 章 裝飾圖案的組織結構 037
5.1 獨立式圖案 037
5.2 連續式圖案 040
第 6 章 圖案的色彩 045
6.1 色彩概述 045
6.2 圖案色彩的對比與調和 046
6.3 圖案色彩的色調 050
6.4 圖案色彩的藝術特征 052
第 7 章 計課題與課題示范圖例 053
7.1 課題一:點繪圖案 053
7.2 課題二:動物裝飾圖案 061
7.3 課題三 :靜物寫生變化與圖案創作 069
7.4 課題四:黑白裝飾圖案 079
7.5 課題五:肌理設計 097
7.6 課題六:單獨圖案設計 105
7.7 課題七:適合圖案設計 113
7.8 課題八:二方連續圖案設計 129
參考文獻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