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如今的教育滿意嗎?
面向未來的學校到底應該是什么樣?
教育如何創新,一個人的力量能夠使教育變革嗎?
沿襲傳統教學方法的學校,怎樣才能實現自我顛覆與突破?
……
為了探索十個問題的答案,教育創新先鋒泰德·丁特史密斯利用一年時間,走遍美國50個州,訪問200多所學校,與美國教育體系內成千上萬從業者相遇,通過全書70多個真實案例,總結出了未來學校應該培養孩子PEAK原則,即目標感(purpose)、必備能力(essentials)、自主性(agency)和知識(knowledge)的統稱。而這些特質將在未來的孩子中隨處可見。
十個洞穿當下教育的痛點問題,不光只是寫給教育專家,更是寫給每個人的“未來之書”!如果你想知道未來的教育是什么樣子,那么就從這本書開始吧!
《未來的學校》總結了泰德·丁特史密斯歷時一年的教育探索,闡釋了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
囊括全美70多個鮮活教育案例,展示未來學校的PEAK特質!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呼家樓中心小學校長馬駿、匯佳教育機構董事長王志澤、Aha社會創新學院創始人顧遠、中國兒童博物館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旎、蔚來教育創始人邢天驕、少年商學院創始人兼CEO張華聯袂推薦!
這本書不光是寫給教育從業者的,更是寫給每個人的“未來之書”!
與孩子共同成長,一同布局未來!
湛廬文化出品。
為孩子搭建理想的學校
在本書的中文版序中,先需要談及的一個話題是,為什么生活在中國的人們會對一本關于美國學校的著作感興趣。我有一位好朋友名叫帕西 · 薩爾伯格(Pasi Sahlberg),他是芬蘭教育改革的領導者。一次,在和帕西聊天時我問他:“芬蘭究竟是怎么想出這么多好點子的?”你猜他怎么回答?他說芬蘭的許多很棒的教育行動都源于美國的教育思想。芬蘭是將思想落實到了行動之中,而美國則未能做到行勝于言。作為一名美國公民,這是我很大的恐懼所在。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論你生活在哪里,都有可能對美國教育界當下的種種思想與舉措感興趣。
我的個人經歷主要與創新有關。40 多年來,我創辦過技術創業公司,也投資過技術創業公司。多年以前,我開辦過一家開發高性能數學密集型芯片的半導體公司,其研發的產品助推了數字化革命的發展,在通信、娛樂和商業生產領域掀起了變革浪潮。在對創業公司進行風險投資方面,我積累了25年的經驗,我投資的許多企業都為互聯網的普及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整個職業生涯中,我發展出一種預測世界發展方向的能力。我越來越深刻地領悟到,年輕人在創新時代究竟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技能、競爭力和心態。本書的立足點在于,我認為未來的世界和過去有著天壤之別。在不遠的將來,每一樣例行工作都將實現自動化。那些將創造力和勇氣注入日常生活之中的人終將獲得成功,懂得如何利用機器智能的巨大力量的人終將勇往直前。但是,那些只接受過例行任務培訓的人呢,他們會怎樣?他們會陷入充滿失落和傷害的世界。擺在學校面前的問題很簡單:我們應讓孩子們做好怎樣的準備,才能讓他們在這樣一個世界中茁壯成長,獲得美好人生呢?
終日沉浸在教育環境之中,我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其他國家,學校中盛行的教育模式正在摧毀著年輕人的希望和前景。以應試教育和勤學苦練為宗旨的教育文化會扼殺孩子天性之中的創造力、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有些孩子能從中復原,而絕大多數是做不到的。隨著例行工作機會越來越少,對于那些只會背誦內容、重復低水平解題過程、寫作例行公文、遵從指示的人來說,生存發展的機會只會越來越小。然而,在上述四個方面做得好的學生肯定是絕大多數學校里的尖子生,就算在今天也不例外。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些孩子在未來都注定會遭遇失敗。
2015 年,我決心深入了解一下,什么樣的學習體驗才能更好地讓孩子們做好步入這個創新時代的準備。于是,我踏上了一場教育長征。這是一場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旅程。整整一個學年,每一個學生上學的日子,我都在訪問學校的路上。我走遍了美國的 50 個州,與各行各業的人們交流;我訪問了200 多所學校,見到了美國教育體系內成千上萬的從業者。只要是與美國教育相關的人或事,我都大概有了了解。我看到了許許多多圍著應試教育和磨滅孩子創造力打轉的教學環境,而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中,也存在著許多獨樹一幟的學習場景。在這些教室中,教師們創造出了得天獨厚的學習環境,學生們能實實在在地掌握他們所學的知識,發展出關鍵的競爭力,在未來能帶著成功必備的技能和心態步入社會。這些場景令我感觸極深,迫不及待地想要寫下這本書,與讀者分享旅途中的故事。
我希望《未來的學校》這本書可以讓世界各個地方的人們感興趣,無論你生活在哪個國家。當我們談到關于孩子的話題時,根本沒有國界線可言。在未來的經濟社會中,機器智能的影響將會深入每一個人的生活之中。當我們想要讓孩子準備好,步入一個與過去完全不同、無法預測的世界時,高效學習的通用原則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無論是面對家長、教師、學校、社區,還是國家,我不是要高高在上地告訴他們究竟應該怎么做,我能做到的是給出一個關于重塑學校的觀點,在我的專長基礎之上,給人們展示,學校究竟能怎樣幫助孩子們建立起創新世界所需的技能和心態。
另外,《未來的學校》這本書也反映出,困擾美國教育體制數十年的自上而下的標準化教育政策行將衰落。這些政策一直是圍繞著與生死攸關的各類考試捆綁為一體的標準化大學備考課程來制定的。這樣的模式能滿足政策制定者的利益,大學招生負責人的利益,考試機構的利益,卻無法滿足學生的利益。這本書中講到了一些學區和社區所采取的與標準化模式大相徑庭的教學思路。為了培養出具有創造力和創新能力的畢業生,學校也需要具有創造力和創新能力。一些教育領域的領袖人物為教師創造出了非常適宜的條件,為教師賦權,讓他們與學生融為一體,給學生以啟迪。而學生們則學會了創造,學會了怎樣發起有意義的行動,同時發展出自身與眾不同的能力,扎扎實實地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我希望《未來的學校》這本書能為中國讀者提供更多的信息,鼓勵所有人對教育的目標進行重新思考。孩子相信我們能給他們提供足夠好的教育,讓他們能準備好迎接屬于自己的未來。而太多時候,我們并沒有做到這一點。為孩子搭建出理想的學校樣貌是整個社會的責任,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中國,我們都應該幫助孩子成長為優秀的成年人,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世界中,展現出很棒的自己。
泰德 丁特史密斯
教育創新先鋒,曾代表奧巴馬政府參加聯合國大會,闡述教育和創新問題。
知名投資人,20世紀90年代美國獨立評估機構評選出的“表現*佳的風險投資家”之一。
教育紀錄片《為孩子重塑教育》(Most Likely To Succeed)制片人兼同名書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