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為尋求應對危機的戰略突破口,搶占經濟發展的科技制高點,發達國家掀起發展新興產業的高潮。后發國家為擺脫全球價值鏈(GVC)的低端鎖定地位,也試圖把握新一輪技術范式變革的機遇推進新興產業的發展。在此戰略背景下,本書以全球價值鏈(GVC)為視角,基于后發優勢理論,探討了我國趕超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機會窗口;進而基于技術演化的AU模型,通過建模分析和案例解析,探究了我國追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佳時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尋了我國趕超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追趕路徑,諸如價值鏈攀升路徑、企業家培養路徑、技術突破路徑和市場突圍路徑。*后,本書結合后發國家趕超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優劣勢,從供給、需求和環境三維度構建了我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工具,以指引我國企業搶占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主動權。
第一篇 概述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意義
第二節 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
第三節 文獻評述及研究問題的提出
本章小結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研究框架
第一節 理論基礎
第二節 新興大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困境
第三節 篇章結構與技術路線圖
第四節 創新點
本章小結
第二篇 追趕時機
第三章 追趕的動力機制與機會窗口
第一節 由承接制造業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變遷追趕的動力機制
第二節 由承接制造業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變遷追趕的機會窗口
本章小結
第四章 追趕時機選擇的機制探析
第一節 追趕時機選擇的影響因素探尋
第二節 追趕時機選擇的影響機制解析
第三節 追趕時機選擇的績效生成機制
本章小結
第五章 追趕時機選擇的建模與仿真分析
第一節 理論基礎
第二節 差異化追趕時機選擇的建模與仿真分析
第三節 差異化追趕時機趕超總利潤的建模與仿真分析
本章小結
第六章 追趕時機選擇的典型案例分析
第一節 案例分析思路與方法
第二節 高鐵與光伏產業趕超實踐的縱向案例分析
第三節 高鐵與光伏產業趕超實踐的橫向案例分析
第四節 案例分析結果討論
第五節 政策建議
本章小結
第三篇 趕超路徑
第七章 趕超路徑的價值鏈攀升導向
第一節 描述性統計與理論假設
第二節 計量檢驗
第三節 計量結果研討與政策建議
本章小結
第八章 趕超路徑的開放創新導向
第一節 描述性統計與理論假設
第二節 計量檢驗
第三節 計量結果研討與政策建議
本章小結
第九章 開放創新視角下趕超路徑的選擇探析
第一節 戰略性新興產業后發企業趕超路徑的類型解析
第二節 企業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趕超路徑的影響因素
第三節 企業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趕超路徑的影響機制
本章小結
第十章 開放創新視角下趕超路徑的追趕績效分析
第一節 理論基礎、研究假設與概念模型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樣本分析與假設檢驗
第四節 結果討論
本章小結
第十一章 開放創新視角下趕超路徑選擇的案例分析
第一節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第二節 蘋果公司后發趕超路徑的選擇分析
第三節 小米公司后發趕超路徑的選擇分析
第四節 案例企業橫向比較分析
第五節 案例分析結果討論
本章小結
第四篇 政策工具
第十二章 政策工具的分析框架
第一節 新興大國企業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趕超的優劣勢
第二節 新興大國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趕超的政策現狀分析
第三節 新興大國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趕超的政策工具框架
本章小結
第十三章 政策工具的博弈分析
第一節 演化博弈理論
第二節 新興大國政府與戰略性新興企業的演化博弈分析
第三節 新興大國扶持戰略性新興企業趕超的政策參數分析
第四節 新興大國政府與戰略性新興企業博弈的仿真分析
本章小結
第十四章 政策工具的案例分析
第一節 案例分析思路與方法
第二節 中國扶持TD—SCDMA趕超的政策工具分析
第三節 巴西扶持新能源產業趕超的政策工具分析
第四節 案例橫向比較分析
第五節 案例結果討論
本章小結
第五篇 研究結論
第十五章 追趕時機篇的研究結論
第十六章 趕超路徑篇的研究結論
第十七章 政策工具篇的研究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查看全部↓
《新興大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追趕時機、趕超路徑與政策工具-全球價值鏈視角》:
一、研究背景
(1)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世界各國搶占經濟科技制高點的突破口。美國、英國、德國等世界發達國家或地區均出臺相關政策,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以維持產業領導者地位,掌握關鍵技術,搶占新興市場份額。例如,美國加速發展新能源、干細胞、航天航空等新興產業,從而促進新經濟、新技術、新環境和新社會的發展;日本重點發展商業航天市場、信息技術應用、新型汽車、低碳產業、醫療與護理、新能源等產業,旨在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歐盟積極推動“綠色技術”發展,驅動相關產業技術水平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在世界發達國家或地區率先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背景下,我國從參與國際競爭、搶抓重大戰略機遇及自身發展需要出發,在“十二五”規劃綱要《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和《“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相繼提出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任務與部署。
(2)新興大國企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趕超過程中存在“投資潮涌”現象。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可觀市場前景及超額利潤吸引大量企業蜂擁而入,然而投資進入速度和規模超出市場需求,誘發戰略性新興產業產能過剩,致使新興產品價格及企業利潤大幅下降。造成“投資潮涌”現象的主要原因如下:首先,新興大國企業并未依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演化規律,選擇合適的追趕時機,從而激發了“投資潮涌”現象,即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初期投資力度大、創新風險高,而當技術創新取得突破性進展后,跟隨進入者可通過模仿創新降低市場進入成本與風險,從而誘發大量跟隨者的涌入。其次,市場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對稱性導致企業難以預測跟隨進入者的數量與規模,并致企業的市場決策迷戀于短期市場前景。當跟隨進入者數量與規模超過市場預期時,將會導致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與產能嚴重過剩,以致企業難以獲取預期盈利。此外,地方政府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過程中,“上行下效”及“跟風引資”現象頻發,導致地方產業結構雷同,從而加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潮涌”現象。
(3)新興大國企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趕超過程中存在趕超路徑迷失問題。新興大國企業研發資源匱乏、創新效率較低,加之眾多企業未選擇合適的趕超路徑,以致諸多企業陷入“技術與市場雙依賴”趕超困境。首先,新興大國企業創新能力薄弱,加之很多企業局限于產能擴張和復制性模仿的技術趕超路徑,并且極易遭遇先發企業的技術封鎖,因此難以縮小與先發企業的技術差距,故而在技術追趕過程中面臨“天花板”效應。其次,越來越多的新興大國后發企業在市場趕超過程中,過度依賴資源環境消耗和廉價勞動力,憑借低成本優勢搶占市場,由此不僅在國內市場面臨低端鎖定困境,且在國際市場陷入反傾銷、反補貼等困境。例如,2013年無錫尚德破產重組,賽維LDK陷入困境,拉響了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尖銳警報。鑒于新興大國企業在趕超過程中面臨“內憂外患”,探尋新興大國企業趕超路徑成為新興大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迫切問題。
……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