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家長式領導被認為是切合本土情景的領導方式。然而,存在未必合理。《服務型領導與家長式領導的比較研究》從服務型領導和家長式領導的比較分析出發,運用SPSS17.0和LISREL8.70統計分析軟件對問卷調查數據進行了實證研究。單獨來看,盡管服務型領導和家長式領導對員工的工作滿意感、組織公民行為都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對工作場所偏離行為都有顯著的負向影響,但比較研究發現,服務型領導比家長式領導更能提高員工的工作滿意感和組織公民行為,更能減少員工的工作場所偏離行為。這表明服務型領導比家長式領導在改善員工工作態度和職場行為方面,往往更為有效。
《服務型領導與家長式領導的比較研究》適合工商管理類本科高年級學生、研究生及對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和領導理論感興趣的研究人員和企業經營管理者參考閱讀。
華人社會在經濟上的騰飛,使得眾多研究者紛紛關注華人組織成功的文化因素和領導因素。我國的臺灣學者和香港學者對華人企業中普遍存在的獨特的領導方式展開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影響廣泛的家長式領導理論。家長式領導理論一經提出,很快成為中國最流行的本土化領導理論,被認為是根植中國文化并且切合中國本土情景的領導方式。家長式領導理論在中國內地學術界中也獲得普遍的認同,引發了廣泛的興趣和研究。內地學者的研究結果也證明了家長式領導在我國內地普遍存在,而且確有一定的效果。
然而,存在未必合理。內地與臺灣、香港雖有相同的歷史文化傳統,但在政治體制、經濟體制和社會體制上仍有很大差異,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現代社會文化意識和價值也有很多不同。由于領導方式和社會背景緊密相關,研究我國的領導方式不能脫離我國的特殊情景。
因此,本書提出一個理論界和實踐界都應該深思的問題:家長式領導就一定是內地企業管理者的最佳選擇嗎?家長式領導理論主要由臺灣學者和香港學者提出和驗證,其模型的建構和驗證大多采用境外樣本,其相關結論類推到內地企業其效果究竟如何?我們是否更應該考慮選擇西方近年來基于知識經濟背景下最新發展出來的服務型領導?因為內地在經濟上以公有經濟為主體,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仍占主導地位,其領導干部大多是受國家任命的共產黨員,在政治上一直要求領導干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嚴格遵循“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廣大群眾和企業員工也都習慣將領導干部看成是與自己平等的公仆,而非凌駕于自己之上的家長。由于國家多年的大力提倡,服務型領導觀念在我國具有廣泛和深厚的實踐基礎。社會上廣泛認同、最能接受的領導方式就是服務型領導方式,對家長式領導則可能產生逆反心理,從而制約家長式領導在內地企業中的領導效能,而服務型領導則可能產生更好的作用。但是,我國學術界對經濟領域中出現的服務型領導行為的實證研究不夠充分,因此,本書將研究企業管理實踐中的服務型領導行為及其領導效能,同時也對這兩種在中國都可能有深刻影響的領導方式進行比較研究,以期發現究竟哪一種領導方式更適合內地企業,對企業員工的作用效果更為有效。
查看全部↓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問題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義
1.3 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第2章 服務型領導文獻綜述
2.1 服務型領導的概念界定
2.2 服務型領導的特征與維度
2.3 服務型領導理論模型的演化與檢驗
2.4 服務型領導的測量
2.5 服務型領導的影響因素
2.6 服務型領導的作用效果
2.7 服務型領導的跨文化研究與應用
2.8 服務型領導研究小結
第3章 家長式領導文獻綜述
3.1 國外學者對家長式領導的研究
3.2 國內學者對家長式領導的研究
3.3 家長式領導文獻綜述小結
第4章 服務型領導與家長式領導的理論比較分析
4.1 服務型領導與家長式領導風格的比較
4.2 服務型領導與其他領導風格的比較
4.3 服務型領導與家長式領導理論比較的小結
第5章 研究模型構建
5.1 服務型領導對企業員工的影響
5.2 家長式領導對企業員工的影響
5.3 工作滿意感在領導風格與員工行為之間的中介作用
5.4 服務型領導和家長式領導對員工影響的比較分析
5.5 組織與員工的特征對服務型領導和家長式領導效果的影響
第6章 研究方法與數據初步分析
6.1 變量界定與量表選擇
6.2 問卷編制
6.3 數據描述性統計分析
6.4 問卷數據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6.5 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矩陣
6.6 組織特征和員工特征影響的實證
第7章 服務型領導與家長式領導對員工影響的實證比較
7.1 服務型領導對員工影響的實證
7.2 家長式領導對員工影響的實證
7.3 服務型領導與家長式領導對員工影響的實證比較研究
7.4 本章小結
第8章 服務型領導與家長式領導對員工影響的案例研究
8.1 個案研究設計
8.2 服務型領導企業個案研究——四川郎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8.3 家長式領導企業的個案研究——中國水利水電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8.4 案例研究結論
第9章 研究結論與展望
9.1 研究結論及探討
9.2 研究創新
9.3 研究啟示
9.4 研究局限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調查問卷
后記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