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論述了中國的地層、巖漿活動、變質巖系、構造運動、成礦地質、第四紀冰川與古氣候、地質資源、地質環境與災害等方面的地質概況,闡述了中國地質科學的發展特點及各分支學科研究進展和取得的豐碩成果,總結了中國區域地質的基本特征梳理了中國地質科學主要信息。
地質科學是國民經濟建設的先導和基礎,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因而全面系統地研究、總結取得的重要進展對學科發展和國家建設意義重大。地質學是一門學科分類龐大的基礎性、應用型學科,我國地質科學發展迅猛,研究成果非常豐富,但這方面國內尚無系統介紹,本書將彌補其空白。本書首先闡述了地質學的有關基本理論問題及中國地質的基本狀況,在此基礎上分析總結了中國地質學及其各分支學科的研究進展和取得的成就以及發展趨勢;論述了中國地質分區的概況等,基本上囊括了地質學學全部知識體系和內容,對地質學的一系列研究領域作了系統闡述,反映了目前國內地質科學的*、*前沿的成果。
本卷是集國內數十位地質學界的學者及多年心血而成,著名的學者如李廷棟院士、陳毓川院士、楊守仁教授、王仰之教授、崔之久教授、夏正楷教授等,從而使本書具有科學性、系統性、權威性、資料性、實用性等特色,是地學領域不可多得參考書、工具書。
楊守仁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曾任中國古生物學會頭足類學科組領導小組成員、北京大學地質學系學科評議小組成員。
李廷棟 地質學家、大地構造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土資源部咨詢研究中心和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曾任中國地質科學院院長、地質礦產部副總工程師。
陳毓川礦床地質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中國地質科學院科技委員會主任、中國地質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國際礦床成因協會副主席,原地礦部總工程師。
夏正楷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教授,中國第四紀委員會常務理事、第四紀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環境考古領域領軍人。
總序
第一篇 中國地質概況
第一章 中國的地層
第一節 地質年代表與地質構造發展階段
第二節 中國地層區劃
第三節 中國地層發育概述
第二章 中國巖漿巖和巖漿活動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中國巖漿巖的時空分布
第三節 中國巖漿巖分類、組合和巖石化學特征
第四節 中國巖漿活動與成礦
第三章 中國變質巖系和變質帶
第一節 中國各主要變質期的變質巖系及變質作用
第二節 中國變質巖系、變質帶及變質作用問題
第四章 中國構造運動及主要構造體系
第一節 中國構造運動時期鑒定與劃分
第二節 中國構造運動序列
第三節 中國主要構造體系與構造體系域
第四節 中國構造型式力學分析
第五節 中國構造運動起源
第五章 中國構造體系控礦與動力成巖成礦
第一節 中國構造體系控巖控礦
第二節 中國構造動力成巖成礦
第三節 中國構造與固體礦產預測
第四節 中國地下水網絡理論及基巖地下水的構造控制規律
第五節 中國含油(氣)區及油(氣)田預測
第六章 中國第四紀冰川與古氣候
第一節 中國第四紀冰川的爭論與存在依據
第二節 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跡述要
第三節 中國第四紀冰期、間冰期的劃分與對比
第四節 中國第四紀氣候演化過程
第七章 中國地質資源與開發
第一節 中國礦產資源
第二節 中國旅游地質資源
第三節 中國地質資源開發
第四節 中國地質公園與礦山公園
第八章 中國的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
第一節 中國地質環境特征
第二節 中國地質災害分類與分布
第三節 中國地質災害防治狀況及應急響應
第二篇 中國地質科學研究綜述
第一章 中國地質科學的發展歷程
第一節 中國地質科學發展簡史
第二節 中國地質科學的主要成就
第二章 中國地質科學體系研究
第一節 中國地質科學概述
第二節 中國近代地質科學體系的建立
第三章 中國地質科學調查與勘查
第一節 中國區域地質科學調查
第二節 中國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及遙感調查與勘查
第三節 中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科學調查
第四節 中國海洋地質科學調查
第五節 中國礦產資源勘查
第六節 近年中國地質調查進展與成果
第四章 中國地質科學基礎研究
第一節 中國結晶礦物學研究
第二節 中國巖石學研究
第三節 中國地球化學研究
第四節 中國構造地質學研究
第五節 中國古生物學研究
第六節 中國地層學研究
第七節 中國歷史地質學研究
第八節 中國第四紀地質學研究
第五章 中國經濟地質學研究
第一節 中國礦產地質研究
第二節 中國寶玉石礦產地質研究
第三節 中國能源礦產地質研究
第六章 中國應用地質學研究
第一節 中國工程地質學研究
第二節 中國水文地質學研究
第三節 中國巖溶地質學研究
第四節 中國地震地質學研究
第五節 中國災害地質學研究
第六節 中國農業地質學研究
第七節 中國城市地質學研究
第七章 中國地質科學新領域研究
第一節 中國深部地質研究
第二節 中國海洋地質學研究
第三節 中國行星地質學研究
第四節 中國極地地質研究
第五節 中國巖石圈地質研究
第六節 中國環境地質學研究
第八章 中國地質應用技術研究
第一節 中國探礦工程研究
第二節 中國應用地球物理學研究
第三節 中國應用地球化學研究
第四節 中國遙感地質研究
第五節 中國地質填圖研究
第六節 中國地質實驗技術研究
第七節 中國地質信息與計算機應用研究
第九章 中國地質科學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第十章 中國地質科學展望
第一節 中國地質科學發展戰略
第二節 中國地質科學近期發展的重點
第三篇 中國區域地質
第一章 中國地質構造區劃
第一節 地臺區
第二節 造山區
第三節 邊緣海盆區
第二章 中國區域地層特征
第一節 前寒武紀地層特征
第二節 古生代地層特征
第三節 中生代地層特征
第四節 新生代地層特征
第三章 中國區域巖漿巖發育特征
第一節 準噶爾-興安構造巖漿巖區
第二節 塔里木-華北構造巖漿巖區
第三節 秦祁昆侖構造巖漿巖區
第四節 青藏-川滇構造巖漿巖區
第五節 揚子構造巖漿巖區
第六節 濱太平洋構造巖漿巖區
第四章 中國大陸巖石圈結構特征
第四篇 中國地質科學信息要覽
第一章 中國地質機構和科研單位
第一節 中國地質管理機構概況
第二節 中國地質科研單位概況
第三節 中國地質科學研究單位名錄
第二章 中國地質科學學術期刊
第三章 中國地質專業普通高校
第一節 中國高等地質院校概況
第二節 中國普通高校地質科學專業設置
第四章 中國地質科學家
第五章 中國地質科學大事記
第六章 中國地質科學主要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