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第5版)》結合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時代特征以及新時代的發展理念,以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歷史演進過程,不同時期管理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所取得的成果以及面臨的問題。通過學習,讀者可以熟悉管理理論與技術,掌握計劃與戰略、組織與團隊、領導與管理溝通、控制與風險管理等知識,掌握管理中的決策理論與方法、組織文化與社會責任的精髓,以及人力資源管理、激勵、變革與創新管理。其目的是系統地培養學生的管理思維、創新意識以及分析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管理學(第5版)》適用于高等院校各類學科(經濟類、管理類、非管理類)以及不同層次(專科、本科、研究生等)的讀者,還可以為管理實踐者和理論研究者提供參考。
管理學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應用,將會為社會和經濟管理活動提供科學的依據和強有力的支持。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說:“在人類歷史上,還很少有什么事情的發生比管理學的出現和發展更為迅猛,對人類具有更為重大和更為強烈的影響!彪S著全球化的推進和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發展,如今的組織處于一種動態的環境變化中,管理者有責任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堅定的信念,引導組織在變化中求得生存與發展。
在編寫本教材過程中,我們結合新時代的發展理念,以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將多年的教學成果與典型的管理實踐融入其中,不斷豐富和發展管理學,創新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模式,逐漸形成本書特色。
一、本書特色
1.學習模式的創新
本書克服了從理論到理論的說教模式,形成了多元化和一體化的學習模式,采用案例式、啟發式、體驗式等學習方法,使管理理論更加貼近實踐,具有生動性、啟發性和可操作性,從而系統地培養學者思考和解決實際管理問題的能力,使其從中領悟管理的真諦。
2.學習內容的創新
。1)先進性。本書將管理學的研究成果和管理領域最新理論以及最佳實踐典范等內容充實到教材中,體現了理論聯系實際且與時俱進的精神。
(2)適應性。本書既可滿足各類學科(經濟類、管理類、非管理類)及不同層次(?啤⒈究啤⒀芯可龋┳x者的需求,也可為管理者和理論研究者提供參考。
。3)貼切性與集成性。本書內容既貼近現實的管理世界,又貼近學習者的需求;同時將理論與實踐案例相融合,將知識性與趣味性融為一體。
。4)開放性與系統性。本書既注意吸收新概念、新技術和新方法,又注意傳統內容的取舍,以保證學習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3.學習方法的創新
本書各章均設計了學習要點、課前引例、知識點和思考題,以幫助讀者更好地把握每章的重點和難點。
第1章 管理與組織環境
1.1 管理與管理職能
1.1.1 管理的含義與效率和效果
1.1.2 管理的特性
1.1.3 組織的含義與類型
1.1.4 管理職能
1.2 管理者
1.2.1 管理者的分類與角色
1.2.2 管理者的特質與技能
1.2.3 有效管理者與成功管理者的特征
1.2.4 職業管理者
1.3 組織環境分析
1.3.1 組織環境概述
1.3.2 -般環境和任務環境
1.3.3 全球環境與全球化管理
1.3.4 環境分析和反應
第2章 管理思想與管理理論
2.1 中國早期管理實踐與管理思想
2.1.1 諸子百家中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思想
2.1.2 將中國古代管理思想與現代管理職能結合
2.2 外國早期管理思想與管理實踐
2.2.1 外國早期的管理思想
2.2.2 外國早期的管理實踐
2.3 科學管理理論
2.3.1 泰勒的貢獻
2.3.2 吉爾布雷斯和甘特的貢獻
2.3.3 福特的貢獻
2.4 組織管理理論
2.4.1 法約爾的貢獻
2.4.2 韋伯的貢獻
2.4.3 其他人的貢獻
2.5 行為管理理論
2.5.1 三位先驅者
2.5.2 梅奧的霍桑試驗
第3章 新時代的管理理論
3.1 新時代管理學的發展
3.1.1 西方管理學發展的背景
3.1.2 外部條件對管理學理論發展的影響
3.1.3 管理科學的發展趨勢
3.2 現代管理理論叢林
3.2.1 經驗管理學派
3.2.2 人際關系學派
3.2.3 行為科學學派
3.2.4 社會協作系統學派
3.2.5 社會技術系統學派
3.2.6 決策理論學派
3.2.7 系統管理學派
3.2.8 管理科學學派
3.2.9 權變管理學派
3.2.1 0管理角色學派
3.2.1 1經營管理學派
3.3 新時代中國管理理論的新發展
3.3.1 中國管理理論與中國實際情境的結合
3.3.2 中國特色的管理理論與模式
3.3.3 中國管理學的發展思路
……
第4章 計劃與戰略
第5章 決策與決策理論
第6章 組織文化與社會責任
第7章 組織與團隊
第8章 人力資源管理
第9章 領導與領導理論
第10章 管理溝通
第11章 激勵與激勵理論
第12章 控制
第13章 風險與危機管理
第14章 變革與創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