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說中國系列從書每輯推出九部單行本,每部單行本邀請一位相關專業領域享有學術聲望的專家撰寫,從承載中華優*文化的諸多細小的局部和環節入手,由能代表中國氣質、中國氣象、中國氣派的人物、事物、景物、風物、器物下筆,選取九例個案或九個闡釋性維度,勾勒中華民族的偉大文化傳統和燦爛文明。
中國的傳統節日與中國人的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凝聚著中國人的豐富智慧,維系著中國人的深厚情感,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本書選取至今在社會生活中仍然影響很大的九個重要節日,如春節、端午、中秋、重陽等,從節日的源起、習俗、相關傳說等多方面進行梳理,追本溯源,闡發傳統節日的深厚內涵與豐富意蘊。
《民間傳說里的中國》
中國是一個民間文化資源與遺產甚為豐富的國家,民間傳說是其中引人矚目的一部分。這一部分不僅與歷史上的民間社會、日常生活,以及風俗習慣等息息相關,而且迄今仍存在于當下,一定程度上依然影響甚至塑造著中國人的生活觀、情感觀與審美觀。
本書選擇了九個時間和空間上傳播都較為久遠的民間傳說,一方面悉心體認中國民間社會、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古代勞動人民對世界和宇宙的浪漫想象;另一方面,從側面認知中國人、中國歷史,以及中國文化的某些特性,包括集體文化心理和集體記憶方式等。
《寓言里的中國》
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史中,寓言在塑造民族靈魂、繁榮民族文化、豐富民族語言等方面,都起著巨大的作用。中國古代寓言,像一面鏡子,折射出我們中華民族的特質和創造力量,今天仍然可以作為我們個人修身養性、弘揚傳統文化、重塑民族形象的寶貴借鑒。
從寓言里,我們可以體味人生、理解人與周圍事物的關系、懂得歷史發展的趨勢、領悟到宇宙的無窮奧秘……本書從九個角度選取中古寓言若干則,加以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通俗解讀,試圖展示寓言所折射出的中國文化品格以及中華民族獨特的心路歷程和精神風貌。
......
段懷清,1966年生,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哈佛-燕京訪問學者。主要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及比較文學。著有《〈中國評論〉與晚清中英文學交流》、《白璧德與中國文化》、《蒼茫誰盡東西界:論東西方文學與文化》、《報人小說家:海上漱石生研究》、《王韜與近現代文學轉型》、《朝覲東方:理雅各評傳》(譯著)等。
仲富蘭,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上海市民俗學會會長,多年潛心研究中國民俗文化學、民俗傳播學。著有《中國民俗學通論》《越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綜論》《水清土潤:江南民俗》《上海民俗民俗文化視野下的上海日常生活》《民俗傳播學》等,部分論著被譯為英、俄、日、韓等國文字。另有大量論文和文章散見于海內外報章雜志,并承擔多項國家與上海市文創研究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