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掌控戰爭主動權”。掌控人生主動權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孫子兵法》能給我們許多啟迪。作者用“航拍與探秘相呼應,兵法與人生相結合”的方法研究、傳播《孫子兵法》。 我們因為勝利降臨人間,開始了奮斗之旅,要與天斗、與地斗、與他人斗、與自己斗,不管被動參戰還是主動應戰,必須戰斗!人生就是一場戰役!既然無法回避,何不學點章法?作者在研究《孫子兵法》的思想和金句時,總是反復追問:這對人生實踐有什么指導意義?《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是一回事“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到底錯在哪?敵人憑什么會讓你“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什么“君命有所不受”害苦了很多人? 《孫子兵法》核心思想的三大支柱是:“形、勢、勝”,對于這三個抽象的概念,作者創造性地運用“一塊石頭搬上山頂”的形象比喻進行闡述。十幾年來,他就用“工匠精神”打磨這三個字,并從生活中感悟出怎樣“聚形、運勢、致勝”? 等
本書是書《掌控人生主動權——孫子兵法與人生戰略》一書的“升級版”。“增補本”中,作者從精煉性、可讀性、思想性、學術性四個角度深化內容,并新增了很多新內容,例如:老湯試譯、孫子“不等式”、命運曲線、“任勢”之和孩子講好中國故事、選房定量分析表等。
序1
前言1
開篇語人生兵法1
部航拍《孫子》5
上篇高空俯瞰6
章正本清源:被誤讀的《孫子》名句7
節“不戰而屈人之兵”7
第二節“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之誤13
第三節“君命有所不受”27
第四節“全勝”之說32
第二章《孫子》架構分析36
節偉哉!《孫子》36
第二節《孫子》的邏輯架構40
第三節《孫子》的思想架構42
第四節“形、勢、勝”概覽45
下篇低空盤旋52
章“聚形”53
節人生“聚形”之“積”53
第二節人生“聚形”之“隱”60
第三節“積、隱”是手段,“勝”是目的69
第四節中華文化的進取與退隱73
第二章“運勢”85
節人生“運勢”之“識勢”85
第二節人生“運勢”之“造勢”90
第三節人生“運勢”之“任勢”96
第四節“運勢”的千古絕唱:“三顧茅廬”102
第三章“致勝”109
節追求“致勝”109
第二節“致勝”四要素116
第三節以史為鑒126
第二部探秘《孫子》129
上篇戰略方針130
篇計篇131
節原文與翻譯131
第二節概覽133
第三節知識點136
第四節戰略啟示141
第二篇作戰篇第二147
節原文與翻譯147
第二節概覽149
第三節知識點151
第四節戰略啟示153
第三篇謀攻篇第三156
節原文與翻譯156
第二節概覽158
第三節知識點160
第四節戰略啟示163
第四篇形篇第四1
節原文與翻譯1
第二節概覽166
第三節知識點168
第四節戰略啟示171
第五篇勢篇第五174
節原文與翻譯174
第二節概覽176
第三節知識點178
第四節戰略啟示181
第六篇虛實篇第六184
節原文與翻譯184
第二節概覽187
第三節知識點190
第四節戰略啟示192
下篇戰術運用198
篇軍爭篇第七199
節原文與翻譯199
第二節概覽202
第三節知識點203
第四節戰略啟示207
第二篇九變篇第八209
節原文與翻譯209
第二節概覽211
第三節知識點212
第四節戰略啟示214
第三篇行軍篇第九215
節原文與翻譯215
第二節概覽218
第三節知識點219
第四節戰略啟示223
第四篇地形篇第十230
節原文與翻譯230
第二節概覽232
第三節知識點234
第四節戰略啟示237
第五篇九地篇第十一241
節原文與翻譯241
第二節概覽246
第三節知識點248
第四節戰略啟示252
第六篇火攻篇第十二257
節原文與翻譯257
第二節概覽259
第三節知識點260
第四節戰略啟示262
第七篇用間篇第十三265
節原文與翻譯265
第二節概覽267
第三節知識點269
第四節戰略啟示271
第三部享用《孫子》275
上篇從《孫子》悟人生“三精”276
篇精心277
節精心思考人生戰略277
第二節重要的人280
第三節重要的事288
第四節重要的競爭對手291
第二篇精誠296
節核心能力297
第二節持之以恒303
第三節背水一戰306
第四節讀書的“精誠”308
第三篇精進317
節“精進”之“努力—滿意相關性”模型318
第二節從“小敵之堅,大敵之擒”悟“精進”322
第三節與時俱進、搶占先機331
第四節“精誠”與自由335
附:“三精”案例分析:亨利八世離婚案344
下篇讀《孫子》行人生實踐349
篇“湯氏開水理論”350
節理論基礎350
第二節人生如燒水352
第三節“開水理論”實踐353
第二篇掌控人生主動權三重境界357
節“兵者,國之大事”:積極入世,參與競爭357
第二節“因敵制勝”:把握環境,做好加法359
第三節“我專而敵分”:寵辱不驚,做好減法363
第三篇掌控人生主動權行踐367
節人生的加減法367
第二節人生占優軌跡372
第三節我們翻越過的險峰,終將成為保護我們的屏障377
第四篇現代城市的《孫子》“地形、地勢”分析387
節“地形、地勢”理論與住房387
第二節用“地形、地勢”分析法選房——以上海為例391
第三節從“地形、地勢”看上海的昨天、今天395
第四節立足“地形、地勢”,展望上海的明天398
結束語龍馬精神401
致謝404
參考書目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