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研究員、國際甲骨文權威學者許進雄老師,在研究工作中,他提出了甲骨鉆鑿型態斷代法,在甲骨文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其被譽為“甲骨學最有貢獻的二十五名學者之一”。在本書中,許老師經過嚴謹的研究和考證,從商代甲骨文字出發,以圖解演示說明各個文字的來由和演變,以大量圖例佐證甲骨文的發現,從甲骨文說明當時的生活風俗、社會制度與祭祀卜辭等環境。全書以十三堂課的形式講解甲骨文的發展和文字的創意解析,內含近千個甲骨文字,教會讀者如何從甲骨文中洞悉古人的秘密和思維,即使是非甲骨文學研究者的讀者也能領略其中樂趣。另外特別撰寫其與加拿大博士合作的過程,揭密甲骨燒灼后以裂紋來占卜的神祕性,其如何以現代科學來解釋。
“中國好書”獲獎作者
甲骨文權 威學者
許進雄
1941年出生于臺灣高雄。準備大學聯考時,讀到清代王念孫的《廣雅疏證》,從此踏上研究中國文字奧妙之路。在臺灣大學中文系就讀時,開始攻研甲骨學。中文研究所畢業后,受聘于加拿大多倫多市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整理館藏的甲骨。在博物館研究階段,得到重要發現——“以甲骨上的鉆鑿形態作為斷代的新標準”,此一發現影響文字學界甚巨。被安陽博物館甲骨展覽廳評為“對甲骨學ZUI有貢獻的二十五名學者之一”。
1974年獲得多倫多大學東亞系博士學位后,在東亞系兼職授課。1996年接受臺灣大學中文系聘約,教授中國文字學、古代社會與文物等課程。2006年退休,轉任世新大學中文系教授。
出版專著有《殷卜辭中五種祭祀的研究》《甲骨上鉆鑿形態的研究》《文字小講》《簡明中國文字學》《許進雄古文字論文集》《博物館里的文字學家》《字字有來頭》《漢字與文物的故事》等。
第1堂課甲骨文的發現 001
第2堂課中國文字有多少年的歷史 009
第3堂課解開甲骨占卜的千年秘密 019
第4堂課如何理解甲骨卜辭 027
第5堂課占卜是巫師的工作 043
第6堂課創造文字的史官 053
第7堂課演戲與軍事有什么關系 065
第8堂課商代可能行三年守喪之禮 077
第9堂課撿骨風俗的源流 095
第10堂課甲骨文反映的先進產業 107
第11堂課商代的歌舞表演 121
第12堂課甲骨文如何斷代 135
第13堂課古文字學的重要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