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鳴(Xiaoming Wang,1957-),出生于中國北京,1990年在堪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Kansas)獲博士學位,隨后在美國紐約自然博物館拿到博士后學歷。他對化石犬科動物(包括遠古時代的狼、 土狼、 狐貍等)和其他食肉目動物有將近30年的研究。他的另一個興趣主要圍繞亞洲哺乳動物的年代學和地層學。作為洛杉磯自然博物館的館員(curator),他多次帶領考察隊前往青藏高原、 蒙古、 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洲的偏遠地區(qū),發(fā)現(xiàn)許多此前科學上未知的哺乳動物。
理查德·特德福德(Richard Hall Tedford,1929–2011),美國紐約自然博物館脊椎動物古生物部的榮譽館員,1969被任命為館員。出生于加州恩西,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化學專業(yè)學士,1959年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博士學位。犬類演化領域的前沿作家之一,常與王曉鳴教授合作研究犬類化石史,建立了過去4千萬年以來食肉動物演化關系的基礎。
繪圖者毛里西奧·安東(Mauricio Antón)為史前哺乳動物復原的領軍人物。
譯者簡介:
孫博陽,古生物與地層學博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運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犬科動物演化研究學者,資深愛狗人士。
1 研究方法及犬類在自然中的位置 1
2 犬科的起源及其他與犬類相似的食肉哺乳動物 9
食肉動物的世界 10
白堊獸 / 11 古靈貓和細齒獸 / 12 犬熊 / 14 鬣狗 / 17 中獸 / 18
肉齒類 / 22 袋鬣狗 / 24 袋狼 / 26
犬類的起源和化石記錄 29
3 犬科的多樣性及其成員 33
黃昏犬亞科 34
原黃昏犬 / 39 黃昏犬 / 39 中犬 / 41 海獺犬 / 43 奧氏犬 / 45
豪食犬亞科 48
古犬屬 / 52 大耳犬屬 / 53 似熊犬屬 / 55 貪犬 / 56 熊犬屬 / 57
切割犬屬 / 60 貓齒犬 / 60 近犬 / 63 豪食犬 / 66
真犬亞科 67
纖細犬 / 72 狐屬 / 74 食蟹狐亞族 / 75 始犬屬 / 77 犬屬 / 80
家犬是否是一個獨立的種? 88
4 解剖與功能:軀體各部分的作用 93
牙齒 98
齒式 / 98 門齒 / 99 犬齒 / 99 前臼齒 / 100 臼齒 / 100 裂齒 / 101
高度肉食性和低度肉食性 101
飲食的標志:頭骨、下頜和牙齒 106
吻部長度 / 107 頜部的力量 / 109 隆起的頭部和額竇 / 111
耳骨 / 111 鼻甲 / 115 碎骨能力 / 118 佇姿 / 122 爪子 / 125
頸部 / 129 大腦 / 132
5 捕獵與群體活動 135
體形大小為什么重要 / 136 體形增大的競賽 / 138 性雙型 / 142
集群狩獵 143
以量取勝 / 144 保護獵物 / 145 防守領地 / 145 形態(tài)上的功能限制 / 146
腐食者還是獵食者? / 149 犬科與貓科的對比 / 15
犬科與鬣狗科的對比 / 155
6 環(huán)境的變化與犬類演化 157
古新世和食肉目起源 / 160 始新世炎熱期 / 160 漸新世變冷與犬類首次多樣性增長 / 164 中中新世氣候適宜期與犬類第二次多樣性增長 / 168 上新世劇變與世界范圍的犬類大擴張 / 175 更新世冰河時期與現(xiàn)代犬類的興起 / 179
7 走遍世界 185
早期北美的本地物種 186
真犬亞科的擴散 192
舊大陸始犬屬及其他早期真犬類 / 193 貉 / 195 大耳狐 / 197 狐貍 / 198
犬屬類群 / 199 食蟹狐 / 202
8 家犬 205
家養(yǎng)馴化為什么重要? / 206 狗的家養(yǎng)歷史 / 208 家犬形態(tài) / 213 俄羅斯人對狐貍的一項試驗 / 214家犬的遺傳歷史 / 215 新大陸家犬 / 217 澳洲野犬 / 219
為什么狗是最先被馴化的? / 221 為什么狗被馴化? / 224 令人目眩的家犬品
種 / 227
附錄1:犬類各個種及分類 229
附錄2:犬科系統(tǒng)發(fā)育樹 237
詞匯表 240
擴展閱讀 246
索引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