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這本《漢藏語名詞性結構的對比研究》在生成語法的理論框架下,探討名詞性結構的句法和語義問題。從語料涵蓋的范圍來看,本書涉及漢語普通話、粵方言、吳方言、涼山彝語、臘羅彝語、景頗語、湘西苗語、乳源勉語等。
我一直認為語言學家和建筑設計師具有很多相似之處。建筑設計師捕捉生活的靈感,通過計算演繹,最終設計出樓宇藍圖。語言學家感悟生活中語言的氣息,循此氣息,在精神世界構筑理論大廈。樓宇的設計和理論的建構不僅要講究美觀實用,還需經得起狂風暴雨的考驗。宏偉的語言學理論猶如殿堂,想要登堂入室,在現代語言學各流派宛如迷宮般的深奧理論中覓得路徑,除了決心和毅力之外,還需要有好的領路人以及標識清晰的地圖作為指引。
生成語法理論秉承唯理主義的語言哲學觀,通過形式化的方式,力求簡潔準確地闡釋人類語言的生成機制。生成語法理論認為每個人的大腦中天生有一套普遍語法,具體表現為全世界所有語言都必須遵守的普遍原則,這些原則是天生的,不用靠后天學習。人類7000多種不同的語言都遵守這些普遍原則。生成語法研究的終極目標之一就是要完全破解這些普遍語法原則。每個人出生的時候,大腦里除了有這些普遍原則之外,還有許多尚未賦值的參數。兒童語言習得過程就是參數設置過程。給這些參數賦值之后,每種語言便呈現出各自不同的具體面貌,例如,英語和漢語之所以是兩種不同的語言,就是因為它們具有兩套不同的參數設置。這些參數涉及到語言的方方面面。生成語法研究的另一個終極目標就是弄清楚兒童需要設置多少個參數值才能完全掌握一種語言。這兩個終極目標實現之時,我們就可以讓機器具有和人類一樣的語言能力了。要實現生成語法的這兩大終極目標,有多種不同的方法,語言比較就是其中之一。在語言比較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從語言的共性中逐步領悟到普遍原則的存在,從不同語言的特點中慢慢摸索出語言間的參數差異。
中國是漢藏語的故鄉,語言資源極其豐富,除漢語普通話之外,還有各地漢語方言和不同民族所使用的民族語。不同的民族往往使用不同的方式來認知世界。每種語言都可看成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一種獨特的方式,是文化多樣性的表現。在生成語法“原則與參數”理論視野下,對漢藏語不同語言進行比較研究,不僅能揭示不同語言的特點,也能窺探到隱藏在人類語言深層的普遍原則。
中國有不少民族語言學研究者,特別是研究生,對生成語法理論有興趣,在修讀了相關課程后,都希望能把學到的生成語法理論運用到民族語的分析中去。這本書是我在這方面的一個嘗試。這本書不是一本生成語法的入門教材,不過,為了方便讀者的閱讀,我會在相應章節中簡單介紹本書中所使用到的生成語法理論。本書是一本在生成語法框架下的漢藏語語法研究專著,詳細梳理了名詞性結構研究中的許多核心問題的來龍去脈,對理論框架進行了介紹,對重點文獻進行了評述,對核心觀點進行了辨析。
本書的具體內容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探討名詞性結構的語義,第二部分探討名詞性結構的句法表現。具體而言,本書第二章討論的是名詞性結構的語義。充當論元的名詞性結構必須具有指涉意義。名詞性結構的指涉意義包括定指、不定指和類指,不定指又分為特指和非特指。漢藏語諸語言往往缺乏冠詞系統,其名詞性結構,尤其是光桿名詞的指涉意義需依靠具體的話語語境而定,情況較為復雜。本章詳細介紹名詞性結構的語義分析,從英漢對比的角度,剖析定指、不定指和類指等核心語義概念,并以漢語為例,對光桿名詞和數量結構進行了詳細的語義分析。第三章討論的是簡單名詞性結構的內部構成。簡單名詞性結構由名詞、數詞、量詞、指示詞、定指標記等成分構成,這些成分在景頗語、涼山彝語、臘羅彝語、湘西苗語和乳源勉語中呈現出不同的組合方式。第四章討論的是復雜名詞性結構的內部構成。核心觀點是漢藏語系大部分語言中的關系結構本質上都是名物化結構。名物化標記附著在關系從句上,形成具有指涉意義的名物化結構。
雖然本書既不是對單一語言進行的參考語法式的全面考察,也不是針對上百種語言進行的類型學考察,但本書嘗試在內容的深度上和語料的廣度上作最大限度的突破。從內容上看,本書詳細考察了漢語普通話、粵方言、吳方言、景頗語、涼山彝語、臘羅彝語、湘西苗語、乳源勉語中的名詞性結構。這些語言分屬漢藏語系漢語族、藏緬語族、苗瑤語族。選取幾種有代表性的語言進行深入研究,既可以讓我們看到語言間的差異,也能讓我們避免把陌生語言中一些不相關的結構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的危險。至于這樣的嘗試是否行得通,還希望讀者不吝批評指教。
劉鴻勇,1975年9月生,湖北監利人。199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英語系;2001年獲北京大學英語語言學碩士學位;2007年獲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2009-2014年在華南師范大學英語系任教。2015年至今在澳門大學中文系任教。目前研究領域為形式句法、英漢語法對比以及中國境內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有多篇論文發表于《中國語文》《外語教學與研究》《民族語文》《漢藏語學報》《現代外語》以及Linguistics, 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stics, Language Sciences,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Studia Linguistica等國內外語言學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