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全面分析把握低碳農業發展現狀、典型模式和障礙因素的基礎上,針對典型農業大省進行微觀農戶農業生產碳行為方式的實證分析,提出了農業生產碳行為方式概念,探尋了農戶低碳農業生產影響機理;從農業碳排放、農業碳匯兩個方面綜合測算農業碳功能,分析農業碳功能變化的時空特征。定量分析農地利用方式變化的碳效應,全面揭示了農業碳功能現狀以及變化內因。基于時空維度分析了典型農業省份的碳功能以及變化內因,在此基礎上提出農業碳價值概念,并定量測算分析農業碳價值時序和空間特征;基于公平和效率視角,實證研究農業碳減排潛力;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從技術、金融、人才、農業碳匯市場、政策與制度等方面提出推進我國低碳農業發展的政策體系,提出農業碳交易市場建立、農業碳補償框架、農業碳基金等創新政策。本書在研究內容上融合了農業經濟、資源環境經濟和農業生態等學科知識和基礎理論,具有跨學科的研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