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前79年~前8年)作為西漢后期著名的學問家,在經學、史學、文學、文獻學等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他領校皇家藏書二十余年,整理出萬余卷先秦至西漢的典籍,創立了較為合理的典籍校讎流程,世稱“劉氏程式”,建立了古文獻學的諸多分支學科的基礎框架,開啟了后世目錄學“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優良傳統。對于劉向在學術上所做出的貢獻,后世學人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對劉向校讎學理論、目錄學、分類學實踐的總結與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較為完善的校勘學、目錄學、分類學理論體系。但是,對于劉向辨偽學、文獻編纂學的研究極為單薄,不僅沒有專門的理論著作,而且相關的論文成果也不多見。鑒于此,本課題選取西漢劉向文獻編纂活動這一個案作為研究方向,試圖在對先秦文獻編纂歷史考察的基礎上,以西漢社會的政治、學術環境為視角,全面梳理劉向文獻編纂實踐,分析其文獻編纂的條件、體式、原則和方法,總結其文獻編纂的成功經驗,探索其文獻編纂的指導思想、學術貢獻、文化傳承諸問題,勾畫中國古典文獻編纂學的早期建構歷程,追溯中華學術傳統的起源、發展和播遷,以期推動學界對劉向及漢代文獻編纂學的研究向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