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推進、健康被賦予了非常高的高度。
《健康中國和健康現代化》內容包括“健康現代化的戰略分析”、“健康現代化的特征與經驗”、“健康現代化的實證研究”和“健康現代化的案例分析”四個方面的優秀論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國健康現代化研究領域的新成果。
《健康中國和健康現代化》為健康現代化研究、健康現代化管理與政策研究等領域的學者提供參考,也適合相關專業的高校學生和對此領域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人類從非洲走來,在亞洲創造了農業文明,在歐洲創造了工業文明,在美洲孕育了知識文明。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變是第一次現代化,從工業文明向知識文明轉變是第二次現代化。如果說第一次現代化是以工業和城市為基礎的經典現代化,那么,第二次現代化則是以知識和信息為基礎的新現代化。顯然,現代化是人類文明的最新篇章。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里,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表現,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成就。不同民族和國家的文明進程是不同步的,世界現代化具有進程不同步性和分布不均衡性。目前,大約有20個國家已經進入第二次現代化,大約有100個國家處于第一次現代化,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仍然處于農業社會,有一些少數民族仍然停留在原始社會。雖然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現代化水平不同,但它們多數受到第二次現代化的吸引和影響?茖W和信息正在改變世界。
眾所周知,實現現代化既是中華民族幾代人的追求和夢想,也是我國兩個世紀的奮斗目標,它關系我們每一個人的未來,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我國科學界更是肩負著不可替代的歷史責任。根據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發展戰略,中國將在2050年前后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在一個近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用50年時間基本實現現代化是史無前例的偉大壯舉。中國要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平,全面實現現代化,預計要到21世紀下半葉。如此宏偉的現代化世紀工程,如果沒有科學的現代化理論和戰略研究,現代化目標就有可能落空。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對現代化規律和特征的認識,是制定國家發展戰略、地區發展戰略、部門發展戰略和科技發展戰略等的重要基礎。
世界現代化研究是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起步的,雖然其思想源頭可以追溯到更早。在20世紀后50年里,世界現代化研究出現了三次浪潮,它們分別是20世紀50-60年代的(經典)現代化研究,70-80年代的后現代化研究,80-90年代的新現代化研究。在這三次研究浪潮中產生了一系列的理論創新,而且流派紛呈。20世紀30年代,我國學者就進行過現代化討論。20世紀80年代,我國學者開始進行經典現代化理論研究,先后出版一批高水平的學術著作。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資助下,新現代化研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如1999年以來陸續出版的“第二次現代化叢書”和2001年以來陸續出版的“中國現代化報告”年度系列等。2002年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成立,中國現代化研究進入一個新階段,現代化研究成果不斷涌現。
前言
健康現代化的戰略分析
健康中國2030的機遇與挑戰
心態與健康
做好健康養生這篇大文章
中國健康現代化的路線圖
發展中大國醫改的中國經驗
從精準醫學走進精準健康
醫學計量的精準是現代醫學診療正確的前提
健康現代化的特征與經驗
國家與健康——健康中國的歷史進程與思考
從腫瘤精準放療云平臺建設看我國科技體制機制障礙與改革
讓護眼成為生活習慣
人口問題、經濟增長、生態環境是未來發展的三大主旋律
典型國家健康戰略的實踐經驗
日本健康現代化案例研究
民族文化在心理健康及醫學中的重要作用
健康現代化的實證研究
基于對人體結構與功能的新認
將促進健康現代化
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建立基于營養健康安全的現代農業體系
健康中國建設與中國現代化建設水平的提升
健康中國的指標分析
對《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草案)》的修改建議
健康現代化評價模型的構建及實證研究
醫院網絡信息化服務平臺對市民就醫和健康現代化的影響——以廣東省佛山市五所三甲醫院為例
中國健康質量促進的戰略研究
中國居民食物消費結構變化特點及其國際比較
健康現代化的案例分析
滲透邏輯與中醫理論的現代化
“健康中國”健康能力分析研究
健康生活全程規劃及行動議程研究
中國教師職業心理健康——概念與結構
健康費用分擔模式及其效率全球比較
北京醫療服務資源疏解對策研究
游泳場所面臨的衛生問題與對策研究
“健康中國現代化”易被忽視的短板——老年健康現代化戰略規劃初探
自由貿易區(港)背景下海南養老服務業發展研究
中國健康現代化的路徑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