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2017年3月5日中共中央發布的《關于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依據職能定位,按照研究生教學需要和智庫建設需要,經本所所務會議和所學術委員會討論決定,在繼續推進“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學術研究叢書”基礎上,制定并按照《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學科建設規劃及實施措施》,集中全所科研人員力量,立足中國實踐,集中花幾年時間,系統地撰寫城市與人口發展領域內的若干基礎學科理論讀本。
學科建設力求于研究問題的廣度,理論構建著眼于全面性、系統性、基礎性,追求的學術價值是求同,建設的方式是從教材編寫做起。學術研究力求于研究問題的深度,追求的學術價值是求異,建設的方式是從論文或專著做起。學科建設和學術研究是可以轉換的,學科建設達不到全面性、系統性、基礎性要求,此時該學科建設實際上已轉為學術研究;反過來,一項學術研究已達到全面性、系統性、基礎性的廣度,此時的學術研究成果也就轉化成學科建設成果了?傊畬W科體系的建設難于學術體系的建設,而學術體系的建設最終是為學科體系建設服務和打基礎的。從這個角度講,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境界是學科體系建設或教材體系建設,學術體系建設是最活躍、最前沿、最創新的研究領域,但最終是為學科體系建設打基礎和服務的。而話語體系建設融于學科體系和學術體系建設之中。
基于上述考慮,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將繼續致力于“學科建設叢書”和“學術研究叢書”的撰寫和出版工作。
朱建江
2018年6月29日
前言
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全球趨勢,在這一大背景下,中國人口老齡化也日趨嚴重,而且面臨未富先老的局面,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帶來的挑戰已日益成為急待解決的問題。銀發經濟概念和發展目標的提出,既是對老齡化態度觀念上的改變,又是行動策略上的變革。
發展銀發經濟、實現宏觀上的積極老齡化,已經成為許多國家追求的目標。如今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已從被動悲觀轉向積極樂觀地看待銀發浪潮,銀發經濟應運而生。銀發經濟目標人群是50歲以上人口,包括活躍老人、脆弱老人和依賴型老人,他們的需求在客觀上產生和引發了公共支出和個人消費支出,由此帶來許多經濟機會。銀發經濟在消費經濟總量中占比很大,涵蓋傳統的衣食住行,也包含新型的互聯網經濟,以及未來的智能養老領域。具體而言,銀發經濟行業包括化妝品和時裝、旅游、輔助獨立居住生活的智能家居、服務機器人、醫療健康(包括醫療設備、藥品和互聯網健康)和福利、安全、文化教育和技能培養、娛樂、個性化和自動化交通、銀行和相關的理財服務產品等。
世界衛生組織一直提倡積極健康的老齡化。面對人口老齡化的嚴峻現實和困境,各國就如何把人口成分的變化轉變為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有利因素展開了討論,尤其關注積極健康老齡化創新問題。人口成分的變化使得老齡消費者從原來被忽視的群體變為一個巨大并持續增長的市場,他們的需求很大程度上還得不到滿足,這就為開發新產品、新服務以及新的商業模式來滿足日益增多的老年人的需求創造了新機會。銀發經濟發展著眼于開發老年人口紅利,尋找新的發展機遇。
從2013年起,中國政府養老政策頻頻出臺,從政策的角度和戰略的高度上應對老齡化的挑戰,緊抓機遇,尤其是2019年出臺的政策在著力于規范養老公共服務的同時,也聚焦養老產業發展。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9〕5號)的28條,將養老與擴大就業、拉動內需、產業調整、消費升級等多項領域結合。民政部于2019年9月印發《關于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的實施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9年11月制定了《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提出戰略總目標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制度基礎持續鞏固,財富儲備日益充沛,人力資本不斷提升,科技支撐更加有力,產品和服務豐富優質,社會環境宜居友好,經濟社會發展始終與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順利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中國本身擁有龐大的銀發經濟消費群體,而更廣闊的市場來源于亞太地區人口老齡化。銀發經濟在中國的潛力不僅巨大,而且也適合前瞻布局銀發經濟產業,形成集群,服務全國乃至亞太地區。發展銀發經濟,首先要定位創新引領下的經濟轉型,確立銀發經濟發展目標。其次要前瞻研究銀發經濟產業體系和生態環境,尤其要關注中國地域廣大、地區差異大的特點,全面放開銀發經濟市場,調動區域間的積極性和聯動性。第三是要確立銀發經濟發展中政府的作用,為銀發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政府部門要扮演好引領者、支持者和參與者的多重角色,引導銀發經濟健康發展。最后是要確立銀發經濟與科技創新、智慧健康和養老融合發展的目標。
本書結合積極老齡化的大背景對銀發經濟進行初步概述,書稿的大綱通過多次討論確定。書稿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研究人員集體撰寫,具體分工如下。
第一章 銀發經濟導論胡蘇云
第二章 銀發人口特征及發展規律分析周海旺
第三章 銀發需求及市場前景莊渝霞
第四章 銀發人口的收入、支出與資產楊昕
第五章 公共銀發經濟基礎和構成胡蘇云
第六章 人口紅利和銀發人力資源開發周海旺
第七章 銀發產業管理和創新經驗薛艷杰
第八章 銀發食品和保健食品楊曉萍
第九章 銀發康復、醫療器械肖黎春
第十章 銀發日用品、家居用品和服飾肖黎春
第十一章 銀發商業營銷劉玉博
第十二章 銀發交通出行服務宗傳宏
第十三章 銀發信息通信服務陳晨
第十四章 銀發金融服務于寧
第十五章 銀發傳媒娛樂游戲服務張同林
第十六章 養老服務業高慧
第十七章 銀發教育服務楊曉萍
第十八章 銀發旅游服務于寧
第十九章 銀發康復醫療服務楊昕
第二十章 銀發居住設施程鵬
第二十一章 適老設施建設朱建江
編者 2020年6月
胡蘇云,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健康與養老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上海市政協委員,2009-2010年度上海市三八紅旗手,2016年上海市巾幗建功標兵。主要從事人口經濟學方面研究工作,包括醫療保險和醫保支付制度、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研究,人口老齡化、養老服務和老年護理保險等各方面。
楊昕,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人口變動、人口遷移及其社會經濟影響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