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金銀塢》敘述了生長在烏傷大地上的一代商業奇才樓循波在商海中的浮沉和人生經歷。樓循波的祖上是敲糖幫的“坐坊”,從做“敲糖換雞毛”的貨郎起家,在金銀塢很有威望。父親在一場土匪暴亂中暴死,樓循波家在土改中被定為富裕中農,雖然躲過一劫,但自幼富有讀書天資的樓循波卻受此影響無法升入高中。在一場大火中,家中的房屋被燒毀,爺爺不久后也去世,只留下一本《換糖經》,成為樓循波經商人生的寶貴財富。為了謀生,樓循波做起倒賣生姜的生意。隨著政策的松動,“敲糖換雞毛”的傳統又被重新提起來,樓循波被推舉為重操舊業的首要人選,代表金銀塢公社去換雞毛。他從做小商販開始,緊跟政策,慢慢摸索著轉行、創業。最終,他憑借自己幾十年在商界留下的“信”“義”名聲,進軍房地產行業。此時的烏傷大地已經發展起了小商品行業并已形成規模,發展出小商品市場。樓循波秉持著從爺爺《換糖經》中汲取的“義”的觀念,一路走至現在,想在金銀塢建一座“碑”式的建筑,回報故鄉。最終,一座名為“金銀塢·人和中心”的商業大廈在金銀塢大地上建造起來,也為金銀塢帶來了更多的商業發展機遇。
俞天白作品《金銀塢》,以義烏商人樓循波的人生軌跡為代表,講述改革開放前后到新世紀這一歷史時期,浙江義烏一帶小商品交易活動從低谷到騰飛、帶動家鄉翻天覆地變化的艱苦歷程。
俞天白,作家、編審。曾任《萌芽》雜志副主編、《滬港經濟》雜志總編輯。著有中長篇小說40余部和大量報告文學、散文。曾獲上海市第一屆文學作品獎、上海市1992—1993年優秀作品獎、上海市40年優秀小說獎、人民文學獎、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與中國作家協會八五期間全國優秀長篇小說獎。多種作品被改編成電視連續劇、廣播劇,并譯成英、意、日等文字。
第一部 天時
第一章 變變變/002
第二章 否定之否定/034
第三章 一跌,再跌,繼續跌……/077
第二部 地利
第一章 搖著撥浪鼓出山去/108
第二章 我是一滴山澗水,不是一滴慫/145
第三章 原材料、訂單和代加工等/182
第三部 人和
第一章 人啊,人!/234
第二章 還是人啊,人,而且更復雜!/275
第三章 “義商”:從金銀塢出發……/321
后記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