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趙福全研究院·汽車產業戰略系列”的第六冊,書中集中展現了“趙福全研究院”第十三季、第十四季的10場高端對話,記載了趙福全院長與劉世錦、于勇、張興海、王堅、何小鵬、付強、李鋼、鐘翔平、李震宇和徐大全10位汽車行業的企業家、技術專家就汽車產業創新開展的高端對話與探討。
本書從產業創新總論、產業管理、企業戰略、技術戰略、融合創新5個方面對汽車產業創新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并對宏觀經濟環境變化、產業創新的新機遇和新挑戰、產業創新的方向和重點、汽車產業創新的本質等問題進行了剖析;從總體創新戰略、汽車產品改變、新創車企發展、研發和制造創新、銷售和服務創新對企業戰略展開論述;從電動化創新、網聯化創新、智能化創新對技術戰略進行了解讀;從零部件供應商、基礎材料企業、互聯網公司、資本和人才等角度對融合創新進行了探討。
本書適合汽車行業及相關行業的企業管理人員、研究人員閱讀參考。
01 對話劉世錦
——試錯的過程就是創新 /
02 對話于勇
——輕資產是整車企業發展的方向 /
03 對話張興海
——第三次創業的底氣和信心 /
04 對話王堅
——汽車的移動性潛力遠未得到有效釋放 /
05 對話何小鵬
——學費、曲線和初心 /
06 對話付強
——時而天堂,時而地獄 /
07 對話李鋼
——企業不能實施所有的創新 /
08 對話鐘翔平
——做汽車產業轉型的助力者 /
09 對話李震宇
——發展自動駕駛要“三位一體” /
10 對話徐大全
——產業的“戰國時代” /
一、產業創新總論 /
01 宏觀經濟環境變化 /
中國經濟已轉換到中速增長期 /
經濟增長新動能的五大來源 /
經濟新增長來源的三個特點 /
綠色發展,有減法更有加法和乘法 /
中國汽車產業還有很大發展潛力 /
院長心聲 /
02 產業創新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
產業互聯網將助力相關產業高效發展 /
汽車產業孕育創新發展的空前機遇 /
新一輪科技革命是技術體系的全面改變 /
科技革命三個核心要素的本質及重要性 /
汽車是體現科技革命核心要素的最佳載體 /
中國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開創性與驅動力 /
院長心聲 /
03 產業創新的方向與重點 /
中國開始在汽車產業變革的最前沿進行創新 /
技術發展需要積累,企業創新必須堅持 /
創新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生態體系 /
不同創新主體之間必須有效分工協作 /
互聯網企業在汽車“新四化”中的機遇與挑戰 /
汽車與互聯網企業具有不同的優勢 /
汽車“大腦”是未來的戰略制高點 /
唯有云端計算才能滿足未來汽車需要 /
公有云和私有云之爭的核心在于兼容性 /
汽車將成為新一代移動互聯智能終端 /
無人駕駛將重新定義汽車產品、交通場景和生活方式 /
未來汽車產業將形成全新的出行生態圈 /
院長心聲 /
04 汽車創新的本質 /
汽車的本質是解決移動性問題 /
汽車的移動性優于地鐵和公交 /
汽車企業最應該解決的是堵車問題 /
汽車無人駕駛尚未完全定義清楚 /
從最基本的需求出發去解決最基本的問題 /
改善移動性既需要單車智能也需要車隊智能 /
未來汽車必須被有效組織起來 /
互聯網將改變汽車的結構和形態 /
汽車和互聯網產業需要深度整合 /
汽車智能化將提供更加輕松便捷的出行 /
院長心聲 /
二、產業管理 /
01 發展回顧 /
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歷程值得反思 /
讓市場來檢驗企業創新的成敗 /
從“引進驅動”到“創新驅動”是歷史必然 /
新時期自主創新必須擺脫路徑依賴 /
院長心聲 /
02 產業政策 /
政府應清晰界定產業管理邊界 /
合理的機制是激發企業創新活力的關鍵 /
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不宜變化過快 /
發展智能網聯汽車需要企業與政府緊密合作 /
政企各司其職,共同做好創新 /
院長心聲 /
三、企業戰略 /
01 總體創新戰略 /
“舍”是戰略選擇的第一要務 /
并購解決不了創新能力的問題 /
走出最接近直線的曲線就是成功 /
品牌以產品品質和先進技術為支撐 /
平臺開放是一種能力,目的是實現更大的封閉 /
汽車企業走開放平臺之路挑戰巨大 /
未來汽車產業變革的主戰場在中國 /
深耕中國市場是拓展全球市場的最好儲備 /
院長心聲 /
02 汽車產品改變 /
未來汽車產業的核心是“以人為中心”的服務化 /
軟件定義汽車需要強大軟件能力的支撐 /
軟件比重提升將重塑不同企業的合作關系 /
未來汽車軟件不太可能一家獨大 /
汽車操作系統未來必然走向集成化 /
院長心聲 /
03 新創車企發展 /
“新四化”拉近了新舊車企的起跑線 /
發揮長板優勢的同時必須有效彌補短板 /
做汽車硬件的難度遠高于做軟件 /
努力成為“硬件+軟件+運營”的新車企 /
傳統車企也應借鑒新創車企的優點 /
新創企業必須重新思考汽車產業諸多問題 /
新創車企要活下去必須闖過三關 /
努力解決創新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 /
新創車企需要消費者、行業和政府的支持 /
汽車產業最后的勝者一定是集大成者 /
院長心聲 /
04 研發和制造創新 /
整合性研發及其基礎能力確保產品差異化 /
用戶群選擇、系統性設計和基于用戶數據的持續優化 /
“新制造”是基于智能制造的新型商業模式 /
面向智能制造需求重塑生產組織方式 /
“智能工廠+體驗營銷”的創新組合拳 /
院長心聲 /
05 銷售和服務創新 /
新一代消費者需要“簡單”的產品 /
未來汽車消費需求將呈現“兩極分化” /
購車環節及用戶連接體系的銷售創新 /
不影響與用戶直接互動的新型加盟商模式 /
建設服務運營體系,形成品牌口碑效應 /
車企深度進入出行服務領域的時機尚未成熟 /
出行服務的重點是如何用好車 /
院長心聲 /
四、技術戰略 /
01 電動化創新 /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產業、市場和社會的多元需求 /
新能源汽車是中國汽車市場的強驅動力 /
電動汽車將逐漸建立起良好的口碑 /
在電動汽車涉及的核心技術上有所取舍 /
以創新來解決行業的新舊痛點問題 /
充電基礎設施最終要靠社會解決 /
車企應思考適宜的技術方案來應對里程焦慮問題 /
增程式電動汽車的優勢尚未得到充分認知 /
院長心聲 /
02 網聯化創新 /
車企有責任打造“永不失聯”的汽車 /
在線是汽車被有效組織起來的前提 /
未來汽車將與5G網絡深度融合 /
打破品牌區分,建設數據4S店 /
市場遇冷或促使企業重新思考數據價值 /
院長心聲 /
03 智能化創新 /
自動駕駛落地應用需要“三位一體”的通力協作 /
智能汽車技術必須基于本土化開發 /
不同地區的自動駕駛技術開發存在差異性壁壘 /
開放技術有助于企業形成核心競爭力 /
自動駕駛將在特定場景率先實現 /
車機和手機不是競爭關系,應該并行發展 /
五年之后,車機功能將趨于完善 /
獲取“黃金數據”對自動駕駛模型至關重要 /
互聯網公司將助力車企做好信息安全 /
三種機制有效平衡數據隱私和數據共享 /
院長心聲 /
ⅩⅦ
五、融合創新 /
01 零部件供應商 /
產業變革給零部件供應商帶來重大影響 /
傳統汽車供應商可以為車輛及出行服務進行技術賦能 /
企業轉型必須兼顧眼前業務和未來發展 /
戰略性投入即使不確定回報也要堅持 /
面向產業變革趨勢進行前瞻布局 /
基于自身優勢開展更廣泛的合作 /
未來汽車供應體系將趨向扁平化發展 /
汽車產業正在進入群雄割據的時代 /
院長心聲 /
02 基礎材料企業 /
材料企業應為汽車產業提供更高價值的產品和服務 /
客戶高端化是材料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點 /
材料供應商在增材制造領域具有優勢 /
院長心聲 /
03 互聯網公司 /
汽車和互聯網產業正在相向而行、相互改變 /
互聯網公司將幫助汽車企業全面提升服務能力 /
互聯網公司要為進軍汽車產業打造新能力 /
進入產業互聯網需要考慮共性需求和自身優勢 /
面向最基本的用戶需求進行大膽創新 /
構建人車互動的外部服務生態 /
軟件能力與連接規模至關重要 /
品牌差異化將體現在不同的服務方案上 /
支撐品牌特色的服務應由車企來定義 /
院長心聲 /
ⅩⅧ
04 資本與產業創新 /
借助外部資源加快創新發展 /
資本將為產業創新提供全程助力 /
國家基金重點培育標桿企業和產業生態 /
專業化管理是資本有效發揮作用的前提 /
院長心聲 /
05 人才與產業創新 /
汽車產業需要方方面面的優秀人才 /
人力資源管理體系需要在繼承中創新 /
企業轉型期更需要重視人才作用 /
院長心聲 /
ⅩⅨ
附錄嘉賓簡介
一、鳳凰網汽車、主持嘉賓及本書作者 /
01 鳳凰網汽車 /
02 主持嘉賓及本書作者 /
二、第十三季“趙福全研究院”嘉賓簡介 /
01 劉世錦 /
02 于勇 /
03 張興海 /
04 王堅 /
05 何小鵬 /
三、
第十四季“趙福全研究院”嘉賓簡介 /
01 付強 /
02 李鋼 /
03 鐘翔平 /
04 李震宇 /
05 徐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