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愛因斯坦在同魏斯曼訪問美國時,在普林斯頓大學發表了"斯塔福德·利特爾講座講演"(Stafford Little Lectures)。本書就是愛因斯坦四次講演的匯集。自1922年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意義》(The Mining of Relativity)問世以來,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一直致力于將頂尖科學家的著作推介給廣大讀者,享譽世界的"普林斯頓科學文庫"正是這種努力的結晶。《相對論的意義》作為"普林斯頓科學文庫"的開山之作,歷時彌久而光彩愈彰。作者以其特有的論述才能,精辟介紹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基本內容,對相對論的成就及其發展中存在的關鍵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既利于專業人士參閱,亦便于社會公眾欣賞。對于所有對相對論以及物理學思想史有興趣的讀者,本書均有極大的啟發價值,也是十分值得收藏的歷史文獻。
本書譯者是我國著名固體力學家、力學教育家--李灝。書中配有大量愛因斯坦的珍貴照片,從側面表現了愛因斯坦的科學哲學、科學遺產、科學精神以及他開放的世界主義、和平主義。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1955),美籍德裔猶太人, 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奠基人,相對論的創立者。被公認為是自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物理學家。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弁 言
《相對論的意義》導讀
俄文譯本出版者前言
第一章 相對論前物理學中的空間與時間
第二章 狹義相對論
第三章 廣義相對論
第四章 廣義相對論(續)
附錄Ⅰ 原著第二版附錄
附錄Ⅱ 非對稱場的相對論性理論
附錄Ⅲ 什么是相對論?
附錄IV 我對反相對論公司的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