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中,約有5~6%的老人患有失智癥,且每增加5歲,就會增加一倍。也就是說,到了85~90歲,每3~4個人之中就有一個失智病患。目前全球已有2500萬失智人口,40年后,則約有8000萬人失智!
本書是臺灣失智癥權威醫學專家編寫的失智癥科普書籍。榮獲臺大醫院96年教材著作優良獎等獎項。內容共分幾部分,包括準備篇、實戰篇、自我照護篇等,詳細介紹了失智癥9打照護原則、9大問題行為照護方式、5大生活障礙照護技巧、安全居家環境安排、照護者10大心理調適建議及10大權利。是一本資訊充分的照護者手冊。
臺大醫院邱銘章醫師從事失智癥相關醫療服務研究將近十年,而臺灣地區失智癥協會秘書長湯麗玉則是臺灣少數從事失智癥照護的專業護理師。倆人志同道合,將他們臨床上照護失智癥患者及協助照護家屬經驗合力整理出來,寫成《失智癥照護指南》。
他們從相當務實的角度切入,避免冗長的醫學理論并適當減少專有名詞。希望以*親切易懂的方式將照護者所需要的知識以一個又一個的案例故事和一則又一則的提醒及小秘訣呈現給讀者。不論是對失智癥照護者或是對失智癥照護有興趣的人,都將是*有價值的工具書,更可貴的是本書所提供的資料,觀點都是極其珍貴的寶典。希望通過這樣一本實用的好書,可以減輕照護者的負擔,進一步做好照護者自我身心健康的預防保健,并同時提升失智癥患者的生活品質。
邱銘章
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臺大電機資訊學院電機工程研究所博士(醫學工程)。現任臺大醫學院神經科教授、臺大醫院神經部主任兼主任醫師、臺灣失智癥協會理事長。
多年來在臺大醫院神經部負責院內記憶門診服務,并從事有關失智癥與記憶障礙的臨床服務與基礎研究。積極推動失智癥相關知識的教育,推廣照護職能,對于睡眠醫學的研究也投入甚深。
湯麗玉
臺大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精神科護理碩士,現任社團法人臺灣失智癥協會秘書長、國際阿爾茨海默癥協會理事。
投入失智癥防治及照護工作二十余年,到各地帶領家屬團體、照護訓練班,在養護機構中帶領失智老人懷舊團體、督導失智癥照護工作,近年來帶領輕度失智病友支持團體并創設瑞智學堂。
目 錄
〔推薦序1〕 給失智者舒適及有尊嚴的晚年
◎陳榮基 1
〔推薦序2〕 提升失智者與照護者的生活品質
◎李明濱 4
〔推薦序3〕 欣見臺灣本土的失智癥照護指南
◎劉秀枝 6
〔作者序1〕 獲得肯定之后的再進步
◎邱銘章 8
〔作者序2〕 20年失智癥照護經驗的精華 ◎湯麗玉10
前 言 他是真的生病了!1
原來他不只是老了!2
失智癥在臺灣 4
家屬可能面臨的挑戰 8
part 1
準備篇
認識失智癥
2
Q1 我近來常忘東忘西, 記憶力似乎減退了,是不是患了失智癥?2
Q2 怎么區分一個人的記憶障礙是失智還是正常老化?2
Q3 我想要確定家人是否患有失智癥,該去醫院哪個科室就診?4
Q4 醫生會做哪些檢查,以確定我家人是否真的得了失智癥? 4
Q5 失智癥就是一般人常說的阿爾茨海默病嗎?7
Q6 為什么會患阿爾茨海默病呢?15
Q7 我的父親患有阿爾茨海默病,所以我老了也會失智嗎?16
Q8 哪些人容易得失智癥呢?16
Q9 失智癥的初期征兆有哪些? 18
Q10 患有失智癥的人會有哪些癥狀及行為?24
Q11 失智癥是否有藥物能治療? 25
Q12 除了醫生開的藥物之外,還有哪些方式可以幫助延緩失智癥
患者的病情惡化?28
Q13 聽說有疫苗可對付失智癥? 32
Q14 失智癥可以預防嗎?又該如何預防?
33
了解可供利用的資源
38
確定照護方式44
為自己無力繼續照護做準備50
part 2
實戰篇
失智癥的照護原則
56
1 生活環境熟悉而穩定,生活作息規律56
2 把焦點放在患者的能力與長處上
60
3 引導患者多參與生活事務 61
4 交付患者簡單的工作,開發新的能力
65
5 幫助患者維持尊嚴及價值感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