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湖光山色清麗的水墨畫
在英國文學史上散文的發展,相對來說,較詩歌、戲劇、小說滯后。如果英國的散文以16世紀培根的哲理隨筆在文學史上初露異彩,從而構成第一個里程碑,那么18世紀艾迪生與斯蒂爾的世態人情的幽默諷刺小品使散文的題材風格一變,成為第二個里程碑;至19世紀初多蘿西·華茲華斯的自然風景散文風格又一變,開浪漫主義散文的先河;隨后至19世紀中葉,蘭姆的幽黙抒情小品,赫茲利特的雜文,德·昆西的抒情散文分別自成一家;此后大師迭出,加萊爾·安諾德、羅斯金等向社會與文化批評方面發展,最后史蒂文森以游記為高峰,結束散文的浪漫主義運動階段,是為第三個里程碑;至此,散文取得與詩歌、戲劇、小說同等的地位。
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先驅和奠基者,在詩歌方面是威廉·華茲華斯(1770-1850)和塞繆爾·柯爾律治(1772-1834),在散文上篳路藍縷,則華茲華斯的妹妹多蘿西(1771-1855)功不可沒。英國18-19世紀的女作家中,和簡·奧斯丁、勃朗特姊妹、喬治·愛略特相比,由于我國缺乏介紹,她的光華不如她們耀眼,但她同樣是一顆永放光芒的恒光,則是沒有疑義的。
多蘿西一生寫過九部日記或日記體裁的游記,它們是1.《阿爾福克斯頓日記》(1798);2.《漢堡和從漢堡至哥斯拉爾旅行日記》(1798);3.《格拉斯米爾日記》(1803);4.《蘇格蘭旅游回憶》(1803);5.《烏爾斯特湖岸遠足記》(1805);6.《斯考斐爾山遠足記》(1818);7.《大陸旅游日記》(1820);8.《第二次蘇格蘭旅游日記》(1822);9.《曼島旅游日記》(1828)。其中《格拉斯米爾日記》和《蘇格蘭旅游回憶》是具有代表性的兩部。
格拉斯米爾在英國北部昆布蘭湖區,它并非華氏兄妹的故鄉,他們生于昆布蘭的柯克茅斯,1799年才定居格拉斯米爾。《日記》起始于1800年5月14日,只記到1803年1月16日,也就是華茲華斯和瑪麗·赫金遜結婚之后不久。同年8月,華氏兄妹與柯爾律治結伴去蘇格蘭旅游,遂再沒有記下去。后來他們遷居到離格拉斯米爾不遠的里代爾芒特(1813),定居于此以至詩人逝世。
作者在格拉斯米爾的居處鴿廬與格拉斯米爾湖近在咫尺,隔著一條大路則是《日記》中常提到的費歇爾一家的農舍;老的費歇爾的女兒瑪麗,愛稱莫莉,是華家忠實的女仆。從鴿廬向南行是《日記》中提到的安布爾賽德,設有郵局,多蘿西常去取郵件;在格拉斯米爾與安布爾賽德之間則是約翰·辛普遜一家所在的納布。另一個辛普遜家庭,約瑟夫·辛普遜牧師及其子女,則住在格拉斯米爾以北的維思博恩。《日記》中常提到作者跟他們的友誼和交往。從維思博恩再往東北則是柯爾律治居住的凱斯威克,跟柯爾律治的密切關系是《日記》主要的內容之一。
《格拉斯米爾日記》的內容可分為三個層次:風景;人物;寫作和瑣事。作者具有雙重身份,她既是一個家庭主婦,為詩人抄寫原稿和處理瑣碎的家務,又是一個出色的作家,在做家務之余讀書寫作。她日常的天地就是出入于住宅和湖區的大自然之間,她的游蹤遍及所在咫尺的格拉斯米爾湖,往東南去離家不遠的里代爾湖、安布爾賽德以南的溫德米爾湖和康尼斯頓湖;往北所至則有維思博恩湖和往北偏西的凱斯威克,凱斯威克近旁的德溫特湖,東北方則有烏爾斯特湖等,以及和湖不可分的青山。這里美麗的湖光山色、晨曦、夕照、浮云、飛鳥、霞光、虹影、花潮、月夜、山嵐、雪景,四季的遞嬗,物侯的變化,無不在她的筆下表現出來。
然而格拉斯米爾并不是世外桃源,依然存在貧困和不公,周圍和即使湖區本身都有許多勞苦人民以至殘疾人在為生活掙扎,作者以同情和人道的筆觸描寫他們,這里面有小商販、手工業者、流浪漢、水手、乞丐,還包括兒童,與寧靜美麗的湖光山色形成不和諧的反差,表露出作者并沒有無視社會的不公,正是這種人道主義精神給作品增加了可貴的性質。這些人物肖像和他們的故事與自然景物同樣成為華詩重要的素材。
《日記》并非為發表而寫,作者所用的語言基本上是樸實無華的,完全符合華茲華斯在《抒情歌謠集序》中宣稱的原則:用人們實際使用的語言寫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和情景。如果說詩歌還要加以想象的色彩,那么散文則有必要如實地用最少的筆墨涵蓋豐富的內容。這樣,《日記》不但是研究華茲華斯詩歌創作必讀的背景材料,同時因為她不準備出版,隨手寫來,沒有作什么雕飾,形成自己淡雅天然、自成一家的風格,可說它本身也是獨立的創作。
多蘿西·華茲華斯的日記和游記為英國散文在表現自然美的領域拓展了一個豁然開朗的新境界,使英國文學的浪漫主義運動成為不可逆轉的文學主流,她的貢獻同威廉·華茲華斯在詩歌方面的成就交相輝映,相得益彰。作為女作家,她的細膩的觀察與感情在散文中更是獨樹一幟,前無古人,有時雖未免瑣碎,可以說是微疵,也可以理解。它們是以湖光山色為主的一幅幅清麗的水墨畫,她的成就在世界文學中也是不多見的。如果我們讀一讀她的作品,使我們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耳根感到一些清靜和爽逸,心靈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得到一點凈化與升華,那就是可貴的收獲。
作者介紹:多蘿西·華茲華斯(1771-1855),英國十八九世紀著名的日記體及記述性散文體作家,一生寫過《阿爾福克斯頓日記》《蘇格蘭旅游回憶錄》《大陸旅游日記》《曼島陸游日記》等九部日記或日記體裁的游記。她的日記和散文長期成為浪漫派詩人、哥哥威廉·華茲華斯詩歌創作的靈感源泉。《格拉斯米爾日記》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譯者簡介:倪慶餼,著名翻譯家,南開大學英美文學教授。20世紀50年代開始翻譯詩歌,有譯著《水滴的音樂》《蘇格蘭旅游回憶》《詩人漫游記·文壇瑣憶》《史蒂文生游記選》《鳥和人》《小泉八云散文選》等20多部問世,尤其擅長詩化散文翻譯。在中國翻譯史和英美文學研究方面亦頗有建樹,發表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