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歷史上*雄才大略的帝王,當數秦始皇、漢武帝和唐太宗。人們往往忽略了還有一位皇帝,他的文韜武略與這三位相比并不遜色,他是中原*黑暗時代中一個神奇皇帝,因為在位時間只有五年多,更因為被隨后的宋朝有意忽略,所以很少為人了解。
這個黑暗時代是指唐后至宋朝建立以前的幾十年時間。其間里戰爭不斷、殺人無數,中原政權的更迭如走馬燈一般,周邊又分裂成十個小國,中原的北半部只剩下六七百萬人。這個時代,史稱“五代十國”。
這村正個被忽略的神奇皇帝就是周世宗柴榮。他在執政的五年時間里,銳意改革,做了大量利國利民的事,國家由積貧積弱被欺凌,一躍而民富國強,揚威四方,令人驚奇不已。
他整頓軍隊,裁減驕兵悍將,重新征兵嚴格訓練,建成一支少而精的軍隊,南征北戰,很快收復被蜀國占領的西部四州、被南唐割據的淮南十四州,接著,親自領兵北伐,驅逐侵占北方十六州、兇殘殺害中原人民的遼國侵略者,只用四十二天,就到達幽州(北京)城下,收復幽州南部失地。遼軍被迫退出幽州,周世宗柴榮正準備進軍幽州時,突然得怪病,不治而亡。北伐功敗垂成,令人扼腕,更令人痛心。
千方百計幫助農民獲得土地,給農民各種幫助,減免稅收,使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糧食年年豐收,人民得溫飽,國家日漸富強。
權貴奪取農民土地以后,失地農民還要繳納被剝奪土地的賦稅,交不出就坐大牢。柴榮憤怒至極,頒布“均田令”還農民公正。
中原歷史上最雄才大略的帝王,當數秦始皇、漢武帝和唐太宗。人們往往忽略了還有一位皇帝,他的文韜武略與這三位相比并不遜色,他是中原最黑暗時代中一個神奇皇帝,因為在位時間只有五年多,更因為被隨后的宋朝有意忽略,所以很少為人了解。
這個黑暗時代是指唐后至宋朝建立以前的幾十年時間。其間里戰爭不斷、殺人無數,中原政權的更迭如走馬燈一般,周邊又分裂成十個小國,中原的北半部只剩下六七百萬人。這個時代,史稱“五代十國”。
這村正個被忽略的神奇皇帝就是周世宗柴榮。他在執政的五年時間里,銳意改革,做了大量利國利民的事,國家由積貧積弱被欺凌,一躍而民富國強,揚威四方,令人驚奇不已。
他整頓軍隊,裁減驕兵悍將,重新征兵嚴格訓練,建成一支少而精的軍隊,南征北戰,很快收復被蜀國占領的西部四州、被南唐割據的淮南十四州,接著,親自領兵北伐,驅逐侵占北方十六州、兇殘殺害中原人民的遼國侵略者,只用四十二天,就到達幽州(北京)城下,收復幽州南部失地。遼軍被迫退出幽州,周世宗柴榮正準備進軍幽州時,突然得怪病,不治而亡。北伐功敗垂成,令人扼腕,更令人痛心。
千方百計幫助農民獲得土地,給農民各種幫助,減免稅收,使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糧食年年豐收,人民得溫飽,國家日漸富強。
權貴奪取農民土地以后,失地農民還要繳納被剝奪土地的賦稅,交不出就坐大牢。柴榮憤怒至極,頒布“均田令”還農民公正。
他潔身自好,厲行節儉政治,要求官員全心為百姓服務,同時嚴厲打擊貪污腐敗,邪氣被壓,朝政清明,人民揚眉吐氣。
柴榮改革科舉考試,不拘一格選拔人才,不但人盡其用,國家快速發展,更試圖解除“四書五經”對人們思想的桎梏,促進社會發展。
五代時,全國約有五分之一的土地為寺廟占有,柴榮下令沒收寺廟多余土地分配給農民。寺廟熔化錢幣鑄造佛像,造成市場物賤錢貴,農民大受其害,柴榮下令熔化佛像鑄錢。鎮州有一座觀音像,傳言毀者必遭雷打火燒,無人敢動。柴榮對眾人說,佛要普度眾生,不會舍不得佛像。如果舍棄我的身體可以利民,我決不吝惜!他親自去鎮州監督銷毀觀音像。
征討淮南回開封的路上,柴榮發現農田荒蕪,人民挨餓,下令開倉放糧并且借種子給淮南農民播種。官員反對,認為農民窮困,償還不起,他憤怒駁斥,哪有父母守著糧食,讓子女餓死的呢?
五代的法律最是殘忍,偷一文錢就判處死刑,一人犯罪整個家族全部處死。柴榮制定“刑統”廢除暴政,用法律保障人民權利…
戰爭使河道堵塞,水災頻繁。他指派能臣王樸疏浚、整修河道,不但使全國水運暢通,京城開封成為全國水運中心,更使農業、商業大發展。
收復淮南時,柴榮三下淮南,解決軍事難題,令人贊嘆。一下淮南,他“圍強打弱”,圍壽州,分兵西上、東下,取得輝煌戰果;二下淮南,他用新建水軍,擊垮南唐戰艦,南唐喪膽;三下淮南,柴榮用駱駝涉水攻下濠州,南征勝利。
故事中發生的事值得我們深思。
柴榮的改革為什么能夠立竿見影取得巨大成果?
游牧民族契丹是怎樣強大的,又是怎樣衰敗的?
柴榮一心為民,銳意改革,可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在朝廷中,為什么他都是少數派?改革派應該怎樣做,才能確保改革成功?
柴榮問郭威,為什么能夠在短時間取得巨大商業利潤?合理嗎?社會財富究竟是誰創造的?怎樣分配能夠促進社會發展?
為什么茶販子出身的柴榮能夠創造歷史奇跡?有對人民的大愛就能創偉業嗎?公平、公正能夠實現嗎?
太多太多的事值得我們思考。但愿柴榮的故事能給我們一些啟迪。
朱寶棟,男,1961年蘇州大學物理系畢業。長期從事物理教學研究及出版工作。編寫出版了多種教材和各類讀物,并為江蘇省教學儀器部門設計了多種教學儀器。業余愛好讀文史類書籍。退休后努力十多年,在友人的幫助下,寫成長篇歷史小說《后周世宗柴榮》。
前言
第一章 誰來殺敵保民
一、河北平原成為人間地獄
二、亂世少年立志驅遼
第二章 千錘百煉出英豪
一、走出家鄉闖天下
二、歪門邪道過關卡
三、遇上一個好姑娘
四、皇帝就能為所欲為
五、瘦李遇難
六、柴榮完親
第三章 義民驅遼復中華
一、中原又被出賣了
二、只有造反才有活路
三、滏陽首舉造反義旗
四、劉知遠亂世稱帝
五、遼皇撤離中原
第四章 爭權奪利亡后漢
一、王家村冤案
二、后漢廷斗
第五章 初用權力謀民利
一、神奇破冤案
二、嚴辦惡勢力
三、愛民與害民
四、美麗和富裕
第六章 只爭朝夕為理想
一、柴榮封王權貴妒
二、為權為錢至死休
三、世宗上位承遺志
第七章 智勇殲敵振國威
一、新皇帝聲震中外
二、大帥私心埋禍根
第八章 一心為民忙改革
一、勵精圖治天地新
二、惠兵惠民大發展
三、兄弟遠謀圖兵權
四、造福百姓諾千金
第九章 不斷斗爭向前進
一、近水樓臺先得月
二、大將軍生死之爭
三、選拔人才出碩果
……
第一〇章 浚河筑堡民安康
第一一章 西南失地回中原
第一二章 為民解困均田賦
第一三章 奇謀制勝淮南歸
第一四章 英雄相惜同報國
第一五章 賢相猝死斷君臂
第一六章 兵不血刃奪三關
第一七章 萬民千載恨悠悠
《讀鑒小說軒:后周世宗》:
一天,遼皇和皇叔偉王在皇宮品酒,丞相韓延徽匆匆走來稟報:“皇上,大晉皇帝石敬瑭去世,兒子石重貴繼位,呈上告哀表文。請皇上御閱。”
耶律德光看后勃然大怒:“大膽石重貴,沒有朕的同意,擅自稱帝,表文中還對朕稱孫不稱臣,難道想造反不成!”
“是呀,皇上,這個問題很嚴重。”韓延徽指出,“石重貴在表文中不肯對皇帝稱臣,是想擺脫大遼的統治,不聽皇帝的命令,不繳納貢銀。絕對不能允許。”
“韓丞相說得對,皇上應該立即出兵討伐這些叛逆。”偉王大聲應和。
“對,立即出兵征討。”耶律德光這兩年一直盤算著怎樣并吞中原,只是礙于石敬瑭非常恭順,不好意思大規模出兵南侵。現在石重貴這么做,正好給他找到借口,決定立即出兵。“韓丞相,擬旨征兵五萬,由趙延壽帶領先行,朕率領中軍在后,討伐中原。”
韓延徽沉著臉提醒遼主一句:“皇上,怎么能把這么多的軍隊交給趙延壽?”
“對呀,大王,趙延壽這小子狼子野心,不能把這么多的軍隊交給他,小心他背叛大遼。”偉王跟著叫了起來。
遼主得意地告訴兩個心腹:“兩位放心,趙延壽干不了壞事。朕啟用趙延壽是用漢人打漢人,朕跟隨其后可以不費一點力氣地把他打下的城市和土地接收過來,豈不快哉!”
“皇上英明!”
“朕還要讓大晉的領兵大帥下跪投降,拱手把大晉的錦繡江山送到朕的手里。”遼主更加得意地宣稱。
“不可能吧,大王?”偉王不相信。
遼主極端輕蔑:“這些帶兵的大帥都想當皇帝,會搶著跪倒在朕的腳下,把中原拱手相送,求朕封他做兒皇帝。”
“大王說得對,肯定是這樣。”韓延徽不得不承認。
“大王真了不起。”偉王贊嘆萬分。
遼主更加狂妄地大笑:“不但大晉,整個世界都會跪倒在朕的腳下。順我者
趙延壽率領五萬鐵騎從幽州出發,沿途燒殺搶掠直往南攻,到達邢州、磁州一帶。各地告急文書像雪片一樣飛到東京開封,朝廷震驚。
大晉皇帝石重貴向眾臣詢問御遼之計,諸大臣有人求和,有人主戰,各說各的理。
老臣桑維翰一貫主張把遼人當主子,處處按遼皇旨意辦事:“皇上,我大晉朝天下乃大遼皇帝所賜,理應恭順地侍奉大遼。現今不幸失和,屈在我們。若卑職修一文書,由老臣送往大遼,必得大遼皇帝寬恕,求得和平。”
他的主張立即得到很多大臣的支持,卻遭到樞密使馮玉反對:“陛下,遼國乃虎狼之邦,占我國土,搶我財產,殺我百姓,妄圖并吞我原。只有消滅它,才能確保大晉萬世安寧。”
樞密使是馮皇后的哥哥。對大舅子的話皇帝自然言聽計從,當即表示贊同:“馮愛卿所言極是,遼邦狼子野心,一直覬覦我中原錦繡江山,已侵占我燕云十六州,豈能再容其南侵!朕將發十萬大軍討伐侵略者,收復失地。”
“皇帝英明,皇上萬歲!驅逐遼寇,收復失地。”皇帝這樣說,一眾大臣立即跟著改口,歌頌皇帝。
石重貴心中非常得意,便又問眾大臣:“哪位愛卿為朕領兵討伐遼寇?”
眾大臣都懼怕遼軍,哪個敢答話?卻不料樞密使馮玉胸有成竹,出班上奏:“成德節度使杜威忠君愛國、智勇雙全,足可擔此重任。”
眾大臣聽見馮玉推薦杜威為帥皆大驚失色,杜威倚仗自己是皇帝的姑父,貪贓枉法、肆意妄為,怎能為帥?齊聲反對:“不可,杜威目無法紀,不能把兵權交給他。”
姑父的胡作非為皇帝也有所耳聞,看到這么多人反對不免猶豫起來。
收了人家錢財,當然要為人家辦事,所以,馮玉立馬反駁:“杜大人是皇上的姑父,一心向著皇上,怎么不能把軍權交給他?”
皇帝聽了以后哈哈大笑:“杜威是朕至戚,把軍隊交給他,朕最放心。”
于是,杜威被委任為都招討使,統率十萬大軍北上抗遼。
杜威帶領的十萬抗遼大軍在滹沱河與南侵的遼軍相遇,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柴榮帶領馬隊正從洛陽東行往開封,各種有關戰爭的壞消息滿天飛。有說晉軍的十萬大軍被南下的遼軍消滅了一半,余下的都潰散了;有說十萬大軍一戰都沒有打全部都投降了;有說遼軍消滅晉軍后,離開恒州南下進攻東京開封了……究竟怎么樣,誰也說不清楚。洛陽城里人心惶惶,有人逃離城市,到西邊去避難。
形勢兇險復雜,馬隊應該怎么辦?
……